新闻热点

各地严查问题胶囊 停售13种药用空心胶囊产品 @ 2012-04-17T09: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胶囊
概念:药品生产 , 铬超标药用胶囊产品
所谓“药食同源”,工业明胶能流向药企,有没有流入食品企业,这让人不联想都难。对违规生产、使用工业明胶的企业应当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对失职的监管环节同样决不能放过。问题是,早在2004年,央视就揭露过皮革废料加工成明胶的触目惊心的事实。同年,卫生部即发布公告,禁止使用皮革废料、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但8年过去,造假却禁而不止,其原因何在?食用明胶与工业明胶的巨大利差,固然是相关企业为节约成本而造假的直接动机,监管环节的不作为固然给了假货以可乘之机,从根源上看,一颗空心胶囊所包含的粗放式发展窟窿才是祸首。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近日曝料,以皮革下脚料为原材料的工业明胶,被一些地方胶囊厂用于生产药用胶囊,而这些“毒胶囊”流入了修正药业等九大药企,其样品被检出铬含量严重超标,最高含量超标90余倍。据悉,铬属于有毒有害微量元素,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在前后长达8个月的调查中,记者走访了河北、江西、浙江等地的多家明胶厂和药用胶囊厂,发现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和江西弋阳龟峰明胶公司两家明胶生产企业,采用铬超标的“蓝矾皮”(一种皮革下脚料)为原料生产工业明胶,然后套上无任何产品标识的白袋子包装,隐秘地把工业明胶卖到浙江新昌地区一部分胶囊厂,生产加工药用胶囊。这种被检出铬超标的药用胶囊最终流入青海格拉丹东、吉林长春海外制药、修正药业等药厂,做成了各种胶囊药品。据检测,共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被检出铬含量超标,最高含量超标90余倍。
据了解,龟峰明胶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弋阳县,是一家有着二三十年生产经验的老牌明胶厂,年产明胶一千多吨。公司董事长曾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他们厂使用工业废料“蓝矾皮”生产的工业明胶也是通过白袋子包装,大量出售到外地用来加工药用胶囊,客户多达上百人。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6日讯(记者 孔令雪)继央视《每周品质报告》曝光修正药业等药企的胶囊原料涉嫌使用工业明胶、铬元素超标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天一早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这应该是315之后引发大家广泛关注的一个恶性的以次充好的案子。整个事件来看是相当之恶劣的,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中国的有些企业对追求利润,对控制成本完全没有底线。
新浪财经讯 4月15日,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之《胶囊里的秘密》报道,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继而流向药品企业,最终进入消费者腹中。
同时,近日有消息称,修正药业等药用胶囊铬超标,原料使用工业明胶。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这一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今日医药股走势的分化。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凌晨发出紧急通知,指十三种胶囊药品,涉嫌重金属铬超标,勒令暂停销售和使用,责成地方监管局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会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的企业,严肃查处,禁售的药品涉及青海、长春、丹东及吉林等地药厂生产的胶囊药品。北京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揭发内地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再熬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给消费者服用,浙江新昌县政府立案调查,紧急查封相关问题企业,对四名企业负责人实行控制,将相关原料及产品,抽样送检,新昌县当局强调,县内所有胶囊企业会先停产检查,符合条件的企业会恢复生产,发现问题的企业及责任人会依法处理,防止问题胶囊再次流向市场。
今日看新闻,看到央视一则不起眼的报道,说是根据记者的深入调查,发现作为国家明令禁止用于食品药品原料的工业明胶,被大量地用于药物胶囊的生产。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这一做法已经在业内被看作是再正常不过的,几乎是公开的秘密。然而令人更为胆寒的还不在此,更加让人齿寒的是,根据记者调查结果显示,因为使用工业明胶,药品铬严重超标的药企名单,居然包括了赫赫有名的修正药业、通化药业、海外制药和蜀中制药等知名药业大鳄。为什么这些药企大鳄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工业明胶呢?原因很简单,工业明胶作为原料成本每吨只需2万元左右,而符合标准的合格胶,每吨要价则在3万元以上。如果说到资本主义社会萌芽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说到圈地运动,与之相比,我想其血腥与冷酷程度也不过尔尔。
大陆不肖胶囊厂商被爆以皮革鞣制厂剩余的废料、俗称“蓝皮胶”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导致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最高超标九十多倍;而这些黑心胶囊因价格较便宜,且药厂未对胶囊进行铬含量检测,现已流进药品市场。
“偷工减料还算好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一些鱼油企业缺乏实际生产能力,普遍委托软胶囊厂进行加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说,“这些软胶囊厂经常使用回收的明胶残渣作为原料生产鱼油以降低成本。”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