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54人因“7·23”事故受处分 @ 2011-12-28T22: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事故 温州
概念:
(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28日电)大陆今天公布今年7月23日发生的甬温线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直指设计缺陷、人员处置失当为肇事原因,学者指出,高铁上路通常要经过1年实测,“温州动车上路过于仓促”。
温州动车追撞事故调查五十四名负责人受处分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调查情况公布 处理54名责任人
浙江温州七月发生导致四十死二十多人伤的动车追尾事故,调查报告至今未能公布,引起外界质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透露,事故集中调查阶段已经结束,报告正在总结和整理。黄毅说,依据规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一百二十日的事故调查期限,因此事故调查的进度仍在规定时限内,国务国事故调查组将尽快提交报告,公布结果,给民众负责任交代。
广州中山大学交通学教授郑天祥表示,政府对温州事故调查的处理方式不够好,将严重影响国内民众对高铁的信心,尤其会削弱国际社会的信心。如果政府不认真调查,其他国家将对中国高铁列车的质量产生不信任感。
国家安监总局公布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全文)
当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原本已承认信号系统存在问题。7月28号,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他在温州举行的第一次事故调查全体会议上表示,“7.23 ”动车事故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
这是网路狂欢的时代,这是理性思考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中,无论郭美美、李娜、乔布斯,亦或是温州动车事故中的铁道部,“他们从来都不是主人公,他们只是深度公共事件的源头和切入点”。就此,公众借助网路发出自己呼唤,密切关注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公共秩序维护、公共道德伸张等一些列重大社会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公民意识在增强,弱者心态在淡化,他们的见闻更加广博,意志也更加坚定。保持理性与透明,谋求变革与发展,愈发成为时代的主题。
723温州动车事故尽管已过了4个多月,风波并未就此平息,至今调查结果仍迟未公布,外界揣测,因事故攸关杭州电务段温州电务、上海铁路局调度所、温州南站行车值班员等各方责任,牵涉到的利害关系难以取舍,恐是调查报告难产的主因。
近年来大陆高铁与动车发展飞速,并以自有技术为豪,还输出国外。但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不但震惊中外,更终结大陆高铁神话。尤其救援队清理现场“掩埋车厢”的画面被放上网路微博流传,引发民众强烈质疑是为了“掩埋证据”;现场工作人员一番“尽速恢复正常通车”,也被抨击过于粗糙草率,等同草菅人命。
今年7·23温州动车事故给我们留下难以忘却的伤痛。而二级市场给予南北车的反馈却最强烈,以中国南车H股为例,在动车事故发生之后,南车H股从7港元左右迅速深跌,一度跌到2.5港元下方,跌幅超过60%。同样在A股的南北车最大跌幅也超过30%。为什么外围市场对南北车反应如此激烈呢?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8日讯(记者 王沥慷) 周三《我财经》榜单第二位的新闻关注了温州动车事故集中调查结束的报道,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分析说:“新闻发言人发布这个消息,是给大家吃了一个‘定心丸’,调查结果已经结束,但是资料在汇总和整理,这给大家两个信号,一个是做技术鉴定的时间排除在外,调查结果的完成没有超过时间期限,这是告诉我们,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做技术鉴定花的时间非常多;第二,事故调查报告正在汇总和整理之中,也就是说最后的结果还没出来,也没有透露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故,话说得非常小心,是希望更准确地形成一个结论。”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公布 处理54名责任人
种种迹象表明,刘志军下台及温州动车事故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影响,铁道部或将面临大规模改革。《联合早报》报道,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日前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确保运输安全稳定”是2012年铁路工作的首位,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首位。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