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全球央行协同行动 风险资产一度狂飙 @ 2011-12-01T08: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央行
概念:
受欧债危机恶化拖累,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剧增,欧美日六大央行联手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显示全球主要国家联手救市的决心,各国意识到欧债危机单靠欧盟自救已难以化解,必须依赖全球统一行动才能遏止危机失控,稳定市场信心。协调行动有助纾缓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缺的燃眉之急,效果如同对垂危的病人注射强心针。不过,全球主要央行放水救市只是治标,欧洲严格执行财政纪律,大力削赤,振兴经济,才是恢复经济元气的治本之道。中国在外围经济前景不明朗、通胀缓慢回落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亦步入预调微调、稳中趋松的阶段,以保障经济稳定增长。
面对欧债危机不断蔓延,金融市场备受冲击,全球6大央行终于携手推出措施,支持全球金融体。包括美国联储局、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伦银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国家银行等全球6家央行昨日宣布采取联合行动,大削银行借入美元成本,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协助饱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的欧洲银行业融资。中国央行亦突然宣布,从下周一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消息刺激欧美股市大幅飙升。
“这是应对欧债危机之下出现的流动性紧缩加剧的无奈之举。”孙立坚说,“目前,全球市场出现持续流动性紧缩,市场投资者奉行‘现金为王’,抛售风险资产,股市经常恐慌性下跌,人人自危的恐慌心理制造了假通缩。美联储此举等于向市场再度注入流动性,但此前救市的流动性还未消化,又叠加新的流动性。一旦欧债危机平息,欧美政府救市所投放的流动性将再度泛滥,到时候我们将面对比今年更为剧烈的通胀预期。”
全球央行再次联手救市,除了人民银行昨天傍晚突然宣布,近三年来首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RRR)0.5个百分点后不久,在美股开市前,美欧日等六大央行也联手向全球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消息刺激美股、现货金及油价齐齐急升。
西方主要央行联手救市,由下星期一起,调低美元互换掉期利率半厘,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纾缓全球金融体系资金日益紧张;参与的央行包括美国联储局、欧洲央行、英伦银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及瑞士央行。欧洲央行发表声明说,调低美元互换掉期利率,可令银行获得较便宜的美元流动资金,各央行亦会采取措施,确保银行可以取得任何货币的资金。
美国联准会、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全球六大央行,卅日采取联合救市行动,矢言将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美元流动性支撑,化解信贷紧缩危机,宣布将现有临时性美元互换利率下调两码,新措施将从五日开始生效。
美联储、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及瑞士国民银行30日宣布,协同采取行动支援全球金融系统,同意将现有的临时美元流动性互换安排的成本下调50个基点。
全球六大央行周三宣布将协同行动防止全球金融系统流动性缺乏以阻止欧元区债务危机继续扩散。各央行同意从12月5日起,将现有的,向银行提供暂时性美元贷款的美元互换项目的利率再降低50个基点。各央行之间设立双边货币互换项目,方便任何银行在必要时以本国货币获得额外的流动性帮助。这些双边货币互换项目将一直延续到2013年的2月1日。
综合媒体11月30日报导,美国股市30日高开,全球央行联手向全球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及美国11月ADP私营就业人数大增,提振了市场情绪,道指开盘上涨达245点。
新浪财经讯 香港时间11月30日晚间消息,周三美国股市高开。全球央行联手向全球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美国11月ADP私营就业人数大增,提振了市场情绪。
热钱流出是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形成的后果。首先,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美市场急需大量流动性资金归国救市,这造就了国际资金从全球新兴市场撤退回国的大背景,而中国不过是众多的新兴市场之一。其次,近两个月以来,美元走强,指数逆转从73猛涨至78,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甚至在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出现了贬值预期,离岸与在岸市场即期汇率持续倒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无风险套利空间,可在境内以低价买入美元再在境外以高价卖出,因而造成明显的热钱流出。另外,中国官方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态度坚决,短期内没有放松的意思,而这两个月房地产成交量与价格均呈现较明显的下跌趋势,暴利空间减小,也是热钱流出的原因之一。
展望全球债市发展,欧债仍扮演关键,所幸扮随着全球经济成长趋缓两大因素,已使美、欧、英、日政府延续量化宽松之救市政策,而原本已经升息的国家如巴西、印尼及澳洲等则转为降息循环,只要欧债危机可以控制在不成为系统性风暴,目前全球央行的政策诚有利于全球债市多头之延续。根据EPFR统计,新兴国家债券型基金于最近一周(截至11/16)已连续第五周为净流入,金额为2千1百万美元。11月包括南韩、秘鲁、哈萨克及巴西主权债信面传出展望调升或升等利多,加上许多新兴国家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仅20%~40%的基本面,彰显新兴债之投资优势。展望核心工业国料将持续供应流动性至市场,可望推升商品市场或新兴国家资产的资金行情,惟就长期而言,大量货币供给的结果恐将引发通膨危机,在目前成熟国家公债殖利率仍位处低档区,建议债市布局仍宜重视防御利率上扬风险,并把机会聚焦于仍具评价面优势的新兴国家债市机会。
自金融危机开始,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业的贷款需求有求必应,力图保持资金流动性,这一全球金融系统生机活力的根源所在。
全球6大央行出手救市,推低银行的美元借贷成本,欧美股市为之一振。然而经济师评价不一,有分析认为“绝对是好事”,也有经济师质疑成效,认为未解根本问题,CMC Market的市场分析师休森更认为,央行只是在“打类固醇”。
中国昨日晚上传出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半厘后不足一小时,包括欧洲央行、美国联储局在内的6家央行,宣布联手降低银行的美元资金成本救市,为全球金融体系提供流动资金。各国央行救市行动,刺激原本偏软的欧洲股市掉头急升,其中德国股市升超过4%。受到消息刺激,美股开市全面上升,道指早段曾升超过400点或3%,报11963点。欧元兑美元回升1.4%,至到1.35;国际油价升穿100美元,升1.59%,报101.38美元。
欧债问题持续拖延,尤其德国总理梅克尔重申反对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立场更让市场担忧,过去投资人偏好买进德国公债避险的情况似乎有所改变,反而转向美元资产,这将使欧元支撑相对减少;另外,欧洲央行紧急买进问题国家公债以增加流动性,也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表急遽增加,这对欧元未来走势也是负面因素,加上未来降息的可能性,欧元中期走势仍然偏空。根据摩根士丹利报告(11/24),目前欧元区的确面临融资的压力,金融危机期间经常观察的风险指标“欧元区的Libor-OIS利差”已来到2009年的高点,欧洲金融机构间的美元融资成本也持续上升,但这主要是基于欧洲的政治紧张情势、疲弱的成长与欧元区正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造成金融体系间的压力,但2008年融资成本的上升造成市场毫无流动性可言,则是造成危机的原因,虽然在事件未平息之前,欧元区的融资压力虽然较大,但却不会像2008年一样,因为央行现在仍在释放流动性。富兰克林证券投顾认为,在欧洲央行提供流动性以维持市场稳定与欧洲领袖正努力建立防火墙下,欧债问题应不会造成全球系统性风险,除了希腊终将重整、葡萄牙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外,其它欧债问题国家仍有偿债能力,不用过度担忧。
全球主要国家央行决定,联合提供银行体系流动性支持,以减缓世界金融紧缩状况,让投资人信心大增,美股开盘上涨。
长期,无论是黄金ETF持续增仓,央行购金,实物买盘,还是欧美央行不得不采取的新一轮货币流动性注入的救市行动,金银必将延续牛市,除非政府任由金融市场再次崩盘。
全球六大央行昨联手出击挹注市场流动性,为欧债蹂躏下岌岌可危的全球金融体系打下一剂强心针。美国联准会、欧洲央行与日本、英国、加拿大及瑞士等六大央行,昨同步调降美元交换利率,以防止欧债危机阻断银行现金流;另外,中国昨日也意外调降存准率二码(○.五个百分点)、泰国也宣布降息,相关措施激励周三欧美股市飙升。
美股盘后─全球央行联手提升流动性利多激励
近两个月以来,美元指数逆转,从73猛涨至78,导致大量非美元资产向美元资产转化。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出现了国外投资撤出的问题,造成本国货币和资本市场均相应大跌,譬如印度卢比贬值7.5%,俄罗斯卢布贬值9.9%,南非兰特贬值13.9%,巴西雷亚尔贬值14.2%,同时上述国家股市也纷纷下跌。这表明此次热钱离场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球性的集体撤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欧债危机不断深化,欧美市场亟需大量流动性保驾救市,在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进入新兴市场的大量热钱着急回国救火。此外,在全球资产配置的风险谱系中,新兴市场资产属于风险较高的资产,因而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将使得新兴市场资产的配置比例被下调,从而表现为资金的外流。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