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人行第一松 突减准备金 @ 2011-12-01T07: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存准 下调存 央行 中国 存款准备金率
概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1月2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外汇占款余额达254869亿元,9月份该数字为255118亿元,数据相减之后,10月份中国外汇占款净减少248.92亿元。这是中国外汇占款近四年来首次下降,上一次单月外汇占款出现下降还要追溯到2007年12月。在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顺差仍维持的情况下,显示资本流出中国的速度和规模增加。外汇占款的减少,也意味着热钱的开始流出。这对本来资金面就很紧张的市场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外汇占款的减少,也加强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有分析人士表示,把存准率提起来就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现在外汇占款开始趋势性下降,存准率也应该朝中性水平去减,现在的存准率太高。
周三(30日)北美盘前,全球风险资产疯狂上涨,欧元兑美元短线拉升近200点。此前美联储(FED)和欧洲央行(ECB)等六大央行宣布对全球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采取联合行动,刺激市场风险偏好飙升。稍早前中国央行意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亦对风险资产形成利好。
欧洲市场30日午盘,受中国央行下调存准率的影响,风险资产转为上涨。澳元兑美元涨至平价水平上方,美国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00美元,现货黄金价格亦转为上涨。
综合媒体11月30日报导,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此,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此次央行下调存准金率在预计之中,标志着央行货币紧缩政策正式结束。
11月30日亚洲交易时段,原油电子盘价格一直处于低位整理走势。在中国央行宣布下调存准率后,原油价格快速拉升,截至19点09分,nymex1月合约价格为100.02美元/桶。
此前中国已在财政和税收政策上大举加大步伐,比如增值税试点改营业税、上调微小企业税收起征点区间等等,并加大对小微企业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货币市场放慢回笼资金,尤其银行10月末放贷明显松绑,此前又传出在浙江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局部下调存准率的消息,这次全国范围内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普遍下调,应该是这种货币政策进一步走向“平衡”的最新一节奏。
在吁请存准率松绑的言论背后,除了过度渲染“硬着陆”风险和流动性枯竭外,还有对中国宏观调控在“防通胀”和“保增长”之间非此即彼的简单理解。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呈现“高通胀、稳增长”的态势,这既不同于“高增长、高通胀”的过热状态(如2007-2008年),也有异于“低增长、低通胀”的萧条情境(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随着通胀下行趋势初步确立,在继续防通胀的前提下,宏观调控进行预调微调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平稳复苏本是题中之意,而非从“防通胀”到“保增长”的简单切换。因此,以“防通胀”与“保增长”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来臆断目前的政策动向,自是有失偏颇。总之,央行对部分农商行的存准率下调,仍属于“定向宽松”的微调预调范畴,或者说是在继续保持政策紧缩前提下“优化结构之举”,并非近期全面下调存准率的前奏。
随着采购经理人指数下滑,以及20余家农村合作银行存准率下调,一些人预计,央行将在年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央行此前宣布下调存准率,RenCap经济学家称,此举或意味着中国官方PMI数据疲软。
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3500亿元资金的投放,这样的投放,短期看当然显得“过猛”,所以在下调之前通过央票发行先回笼一些,恐怕也是央行操作的常态。实际上,过去历次上调法定存准率时,我们也都会看到货币市场央票反向操作放出适量的货币,然后再上调存准锁定更多的货币。
虽然央行周四否认了对浙江农信系统5家机构下调存准率是全面下调银行系统存款准备金率的信号,但是央行仍有很大空间下调存准。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表示,政府很有可能在年底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而且会赶在春节前推出。即使央行不会在年内下调存准,但是也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行为调整货币总量的供给,且会比此前微调力度要大。
花旗银行11月22日发表研究报告,预计中国央行将在农历新年之前进行政策微调,可能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热钱出逃明显 专家:央行存下调存准率可能
每日经济新闻11月18日刊登叶檀的文章指出,所有人都在翘首盼望下调存准率,银行、投资者、地方政府与企业能皆大欢喜。没有一个政策能够做到让所有利益团体受益,货币政策只能顾及主要目标。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显示紧缩货币已经见效,考虑到全球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央行可能差别式下调存准率,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对于银监会而言,采取行动抑制短期理财产品。
有经济学家预计,明年上半年经济仍将逐步走低,中国央行或会连续4次下调存准率,将其从目前的历史最高位21.5%下调至19%以内。 (记者 许超声)
其实,目前货币政策的微调空间和成效已经相对有限。其一,目前货币政策不论是从数量型还是价格型看都仍属相对宽松,尚谈不上紧缩。具体而言,尽管10月份CPI回落至5.5%,但通胀风险依然未解除,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下中国经济带有突出的分配性特征,当前的通胀本质上是稀释经济增长成本的长期化渠道,因此在高房价回归趋势确定下,今后通胀增速虽呈回落态势但大致会维系在4%-5%间,因此目前的基准利率缺乏下调空间。同时,市场普遍预计扣除真实通胀率后的储蓄负收益将趋向常态化,从而使金融脱媒也呈常态化,而这意味着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放松空间和成效也有限。即下调存准率虽会提高银行系统金融杠杆率,但在储蓄负收益下存准率下调,银行系统新增的流动性或将会被金融脱媒所稀释,致使银行系统难以改善流动性紧俏问题。其二,当前受欧债危机恶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内外需回落趋势日益突出,如汇丰银行近日发布的11月制造业PMI骤降至48创32个月新低,且跌破50的“荣枯警戒线”,这将意味着今后考验银行系统的不单是流动性紧俏,而且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和金融压抑也将越发考验国内金融系统。
该研究院表示,货币供应增速放缓是央行下调存准率的可能原因。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