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IMF: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逐渐增加 @ 2011-11-16T02: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金融 中国 风险
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IMF)公布对中国金融部门进行的首次正式评估,指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逐渐增加,短期需面对坏帐、楼价下跌及外部形势不明朗等风险。IMF建议,中国应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包括扩大金融市场的服务广度、扩大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以及加强支付和结算系统、增强消费者保护、扩大金融知识的普及等等。
戴相龙:中国多家银行已成为世界上市公司的前五名,已经有条件扩大对外投资。当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还需坚持科学的风险观。
这次三会齐齐换掌门人,使整个市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变革充满有着无限期待与遐想。
国际货币基金(IMF)公布对中国金融部门进行的首次正式评估,称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逐渐增加,短期需面对贷款质量恶化、银行脱媒加剧、房价下跌以及外部形势不明朗等风险。
在入世十周年之际,中国银行入选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这29家金融机构的名单按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影响力和复杂性标准综合评分得出,它们一旦发生风险将可能冲击全球金融体系。
一位是金融机构的管理者——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一位是监管部门的官员——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两人在12日召开的2011财新峰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金融创新。他们认为,在当前发展阶段,要警惕金融创新不足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强调金融创新必须符合实体经济的需求。
从资金配置角度看,过去30年从政府配置为主逐步转移到以银行培植为主,逐步形成的商业银行体系,肩负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责任。这样的格局,有其路径依赖的合理性,但同时银行体系集聚了过多的货币存量,形成未来物价与资产价格的潜在冲击,影响了配置效率。发展直接融资将有利于分解银行业承担的资源配置的过重责任,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体系抗冲击能力,有利于实现金融体系的充分市场化。
应称,报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评价是客观、积极、正面的,对金融体系未来改革建议是富有建设
刘进义:当下的中国,缺乏理财师进行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土壤。我们的契约精神和市场游戏规则还在重建之中,我们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形成,而且我们的客户形成了享受免费理财服务的习惯,因此,理财师始终无法走出产品销售的窠臼。因此,我们只能采取保守的态度去实现相对个性化的服务,我们认为保守也是一种创新。比如,壹私募从成立之初就没有专职的理财销售,研究员只做研究不碰销售,客户只由总监级别的人来服务。“多研究,少营销;重服务,轻指标”的体系一直延续至今。由于阳光私募基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大额投资,对于投资者的经济背景和心理承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长期接触一线投资者后,我们也总结出自己的营销理念——服务客户,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具体来说就是“资产刚过百万的不服务,投机心态的不服务。”不能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更不能为了发展而盲目扩张。
“刘明康的监管是严厉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苛刻的资本充足率迫使银行一次又一次融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评价说,中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素来最为强大。
那么,中国的出路何在?“中国不缺钱,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搞活金融,让中国80万亿的存款能够有自己该去的地方。尊重市场主体的投资和融资的自主权,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要素。资金是配置资源的龙头,风险自担是尊重市场自主权的前提,当前融资的难点不是利率市场化不到位,而是金融管制太多,明确法律关系,发展资产管理市场是搞活投资渠道的重点。”吴晓灵说。
第三,杠杆率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从金融监管历史上来说,杠杆率是很原始的指标,银行监管最开始起步的时候就是杠杆率,应该说杠杆率是静态的资本充足率。那么西方国家的发达银行和中国的银行差异在什么地方呢?发达市场的银行的挑战是杠杆率过高,所以需要把影子银行加到资产负债表内进行换算增加杠杆,而中国的银行从总体上看可能是缺乏驾驭高杠杆的经验,杠杆率本来就很低,还要把杠杆率压更低。要进行资本金约束和控制的话,就得让银行学会比较好地运用杠杆,做到恰如其分地盈利。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一个杠杆率很低的银行是创新能力较差的银行,所以如何在善于合规、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运用杠杆来增大回报率,也是不同的一个环境、语境下提出来的问题。
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在知己知彼方面早已是九段高手的美国,对目前中国金融业的软肋可谓一清二楚。表面强大的中国银行业是在资本项目未开放的前提下获得暂时性优势的,并且尚在完善中的金融市场体系更潜藏着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假如通过绑架人民币汇率使得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失去在金融贸易和制造业领域“补课”的机会,而美国成功地通过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实现了出口的快速增长,则不仅有可能打破“美国消费-中国生产”的分工格局,而且还将极大地挤压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环节的核心利益。如果那样的话,则中国不仅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财力来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更有可能错过追赶美国的“时间窗口”,进而失去成为一流经济与金融强国的基础性条件。另一方面,假如美国正在酝酿中的跨产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结合其依然强大的金融服务优势以及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经验,美国无疑又将筑起打压中国的经济高墻;届时中国不仅会再次被拉开与美国的经济差距,说不定还会失去原先所拥有的传统经济优势。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