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Q3按季微升01.% 港府料全年经济仅增5% @ 2011-11-12T03: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经济 放缓
概念:
对于早前行政长官曾荫权指本港有可能出现技术性衰退,政府经济顾问陈李蔼伦表示,政府对外围情况极为关注,且欧债危机升级亦冲击香港,第三季经济情况因内部环节理想,因而可弥补出口对经济的影响,避免了技术性衰退的出现。她表示,香港属于细小开放型经济,受制于外围情况,欧债危机,以及美国经济基本面脆弱,预期未来一两季的经济增长续放缓,亦不排除明年经济进一步放缓。
出口放缓是导致第三季GDP放缓的重要因素,本港第三季整体货物出口按年下跌2.2%,为2009年以来首次。目前,美国失业率仍然高企,复苏未见曙光,欧洲深陷于债务危机之中,希腊、意大利等债务尾大不掉,危机更凸显欧洲高福利主义的后遗症,要彻底解决并非一年半载所能办到,本港出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将难复旧观。同时,上月零售销售虽保持24%增长,但增幅已呈放慢迹象。近月本港股市大幅调整,投资者损失惨重,财富减值效应将削弱市民的消费意欲,未来的消费增长也难以乐观。出口和消费是本港经济的两大引擎,现在两大引擎同样有放缓迹象,势将拖累本港经济的增长。
    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言,当前的经济减速,除了我国政策选择的结果之外,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庞大到应该放缓的时候。以前那种依靠资源投入、环境污染造成的GDP高速增长已不可持续。而从国际大趋势来看,全球经济放缓也决定了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各省区GDP增速的放缓,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中掩盖的很多结构性问题。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发表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几乎为零,这与2007至2008年间净出口占GDP(11.9%)3至4个百分点的情况很不同,意味着新一轮全球衰退对中国的冲击较上次会轻微。他指出,2009年以来,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10%,远高于金融海啸前85%左右的3年平均水平,这使净出口在过去3年内占GDP比例开始下滑,甚至成拖累经济增长的因素。
眼下,对世界各经济体来说,经济放缓已经取代政府债务或通货膨胀,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一直在下降。预测公司IHS Global Insight预计,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只有3%,低于2010年的4.2%。预计美国明年只增长1.4%,按这样的增速,美国9.1%的失业率可能还会变得更高。欧元区17国2012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只是略高于零,徘徊在衰退边缘。即使是作为全球经济复苏新引擎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韩国、新加坡等今年的增长速度也已经低于2002年至2007年的繁荣期。
香港今日公布三季度经济数据,增幅比上季度放缓一个百分点。政府认为出口在第四季将依然欠佳,预测香港全年经济增长为5%,是八月时预测5%至6%的下限。通胀预期则略微调低至5.2%至5.3%。政府经济顾问陈李蔼伦认为,香港短期经济前景不容乐观,明年外围环境仍相当不明朗、不稳定,未来两季度香港经济仍处于下行周期。
新兴经济体几乎没有受到大萧条的影响。这些国家现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那些富裕的发达国家。据美联社“全球经济追踪”数据,全球经济增长都在放缓。今年4月至6月期间,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国家是:中国、阿根廷、印度尼西亚。而发达经济体中“拖后腿”的三个国家为:日本、挪威和英国。
综合媒体11月10日报导,法国央行行长努瓦耶(Christian Noyer)10日表示,在出现一周的疲软经济数据之后,他不认为法国经济将进入衰退,而只是增长放缓。
此外,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原因并不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缺乏而是在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体现在土地财政、融资方式和银行的盈利模式上。当前经济减速难以避免,所以在减速中要寻找增长的平衡点。在减速中完成经济结构转型,改变以往那种依赖外需和高投资率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未来的重中之重。(中新网)
在谈及中国内地时,范力民指虽然官方最新公布的制造业指数差强人意,但 9 月份的数据仍较高,相信 10 月份是受到信贷紧缩及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所致。他称,内地经济尽管有放缓迹象,但仍可实现“软着陆”,贷款增幅亦已减缓至与经济增长同步水平,基本达至政府预期的目标,故认为人民银行于未来数月不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不会从整体上改变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会有针对性放松,尤其会对中小企业融资、保障房建设等领域提供支持。
欧洲各国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陷入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美国经济复苏也步履蹒跚。尽管原材料成本下降将使中国通胀进一步趋缓,但随着外围经济体需求放缓危及出口,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政策调整已是大势所趋,但决策层在选择上依旧面临巨大压力。由于CPI仍在全年4%的目标之上,多数机构均预计,中国政府会在不降息的情况下放松财政或货币政策,且放松将具选择性。
菲律宾政府日前宣布,将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测分别自5%至6%和5.5%至6.5%下调为4.5%至5.5%和5%至6%,下调的主要原因包括日本大地震、美国可能陷入双底衰退和欧债危机等国际因素,以及政府支出不足和今年遭受多次台风袭击等国内因素。菲政府同时还将今年出口增长预测自9%至10%下调为5%,进口增长预测自17%至18%下调为13%。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1日讯(实习记者顾建波)据德国《世界报》10月20日报道: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德国联邦政府预计,2012年德国经济将显着放缓。但德国经济部长菲利普-罗斯勒并不担心会出现经济衰退,他解释道:“德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德国仍旧是欧洲经济稳定的支柱与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崔历认为,中国的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贸易顺差的增长也将保持下降趋势,“贸易顺差的大幅缩窄,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伟预计,中国全年的贸易顺差将在一六○○亿美元左右,较二○一○年的一八三一亿美元减少一二%。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