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郑汝桦∶新居屋政策 要对现时业主公平 @ 2011-10-14T18: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新居屋 施政
概念:
曾荫权施政报告所说新居屋计划,却没有上述功能。他说,“新居屋计划的目的,是当私人住宅物业市场因为供求问题,以及内外的宏观经济因素,包括利率环境以及其他地区的量化宽松措施,令本地楼市出现失衡时,提供缓冲”,按曾荫权这个说法,新居屋只是一时一地的产物,其出现或暂时隐没,由经济周期、更具体地说由楼价决定。新居屋具体操作尚待房委会厘定,不过,已经有一个基本准则,就是合资格申请者(每月收入3万元以下)供楼负担比率,若低于收入的40%,政府就会停售或停建新居屋。
股市回升,但楼市仍乍暖还寒,将于下午公布的新居屋方案成为施政报告焦点。不过近月楼市气氛淡静,加上今年首9个月居屋注册量比去年同期大跌33.4%,更有机会成为8年来最低成交的一年。不过测量师学会就认为新政策对市场影响不大,而近日仍录得居屋买家于施政报告前偷步入市个案。采访:欧阳慧恩
行政长官曾荫权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泛民党派对报告多表不满,认为复建房屋推出得太迟且数量不足。公民党批评,施政报告“太少”及“太迟”,多项措施犹如“煲呔请客,下届埋单”,忧虑有关措施能否落实。党魁梁家杰指出,社会多年来已酝酿复建居屋的诉求,惟曾荫权拖到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才落实,实属反应迟顿,而居屋复建数量每年仅限5千个单位,也是太少。街工的梁耀忠也认为,部分的措施来得太迟,担心现届政府任期完结后政策未能落实。立法会议员李卓人、何秀兰及张国柱则以工党筹委名义评论施政报告。李卓人抨击,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死不认错,过往一直拒绝复建居屋,导致贫富悬殊加剧,出现地产霸权,直至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才“临尾扮威”。人民力量黄毓民直斥,施政报告是垃圾,没有反省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地产霸权和贫富悬殊。陈伟业批评,房屋供求方面缺乏方向,复建居屋是在中联办官员开口后才“跪低”,而即使复建居屋,未来4至5年仍不能纾缓市民对住屋的需求,而新居屋订价介乎150万至200万属太高。
港岛区方面,中原高级分区营业经理林龙南表示,自《施政报告》公布后,北角城市花园的睇楼量有轻微上升。由于新居屋计画落成年期长,加上首推数量少,故有实际需要的买家仍然会四出睇楼。
每次施政报告出台前,特区政府总喜欢透过媒体或亲建制人士吹风,一来是看看相关内容是否获接受,二来,希望消息事前张扬,即使内容不被接受,但到正式宣布日也消化了,不致被批评得太厉害。日前,特区政府透过媒体放风,施政报告将建议兴建“新居屋”,但“由于土地难寻”,所以要三、四年才能建成;同时由于房委会有关兴建居屋的部门已经解散,所以不会由房委会去处理,可能由房协处理。这两种讲法,均显示曾荫权并没有诚意去解决港人居住问题,“土地难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土地拿出来拍卖,能卖给发展商盖豪宅,为何不能用来盖居屋呢?而房委会的问题,更显示政府思维倾向大财团。“复建居屋”的声音前两年已出现,房委会内重组此部门,有那么困难吗?为何要等到最后的施政报告,才提出这个问题?
中新网10月12日电 综合香港特区政府网站消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2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房屋政策,他表示,港府决定将推出新居屋计划。住屋一向是香港市民最关心的课题。经过港府和市民几十年来的努力,香港在房屋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特首于新一份施政报告公布,于2016年起4年内供应17,000个新居屋单位,首批供应2,500个单位,新居屋实用面积约400至500方尺,初步估计楼价为150万至200万元,消息对新界中小型私楼构成压成。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