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多名市民不满新居屋双重资助业主 @ 2011-10-13T09: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居屋
概念:
记者问,为何这么迟才复建居屋,曾荫权强调房策是重要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令市场信心负面,当然“6个月前做会否更好呢?一年前会否更好呢?现在回想,可能也说不定”。他重申,计划以民为本,望帮助较低下阶层的中产,不是政治因素或中央官员提出,才回应社会诉求。
特首曾荫权发表施政报告,承诺复建居屋,单位购入时的资助额视为贷款,而置安心计划变为可租可买及有封顶价。
楼市连月受利淡因素影响成交量,加上特首曾荫权“放风”复建居屋,令居屋市场首当其冲成交大跌,据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今年截至9月30日为止,二手居屋市场的成交注册只录得约5,693宗,比去年同期8,553宗少33.4%,至于整体二手住宅注册量约64,510宗,按年少约31.5,显示居屋成交跑输大市,而10月份首10日,二手居屋注册量亦只有104宗,全年的二手居屋成交个案有机会不足7,000宗,届时将创近8年新低,仅较2003年沙士期间的6,169宗略高。
香港建筑师学会本地事务部主席梁素云表示:“虽然社会上大部分想复建居屋,但希望大家冷静、理性地了解现时的核心问题。”本港现有约十万户家庭符合申请居屋的资格,她指复建居屋无疑有利社会和谐,但即使政府每年推出五千个居屋单位,效果只像“派六合彩”,未能彻底解决本港住屋供应问题。
今次政府计划复建居屋的消息传出后,各界反应不一,当中地产业人士认为,居屋是无助解决市民住屋问题。中原集团董事施永青日前出席活动时表示,现时公屋可满足巿场住屋需求,复建居屋的诉求只为满足大部分巿民以物业资产赚取升值的机会,复建居屋实际上无助解决本港住屋问题。他又表示,反对上调申请居屋的入息上限,认为此举将会使居屋巿场与私人市场重叠,阻碍楼市健康发展。
行政长官曾荫权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泛民党派对报告多表不满,认为复建房屋推出得太迟且数量不足。公民党批评,施政报告“太少”及“太迟”,多项措施犹如“煲呔请客,下届埋单”,忧虑有关措施能否落实。党魁梁家杰指出,社会多年来已酝酿复建居屋的诉求,惟曾荫权拖到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才落实,实属反应迟顿,而居屋复建数量每年仅限5千个单位,也是太少。街工的梁耀忠也认为,部分的措施来得太迟,担心现届政府任期完结后政策未能落实。立法会议员李卓人、何秀兰及张国柱则以工党筹委名义评论施政报告。李卓人抨击,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死不认错,过往一直拒绝复建居屋,导致贫富悬殊加剧,出现地产霸权,直至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才“临尾扮威”。人民力量黄毓民直斥,施政报告是垃圾,没有反省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地产霸权和贫富悬殊。陈伟业批评,房屋供求方面缺乏方向,复建居屋是在中联办官员开口后才“跪低”,而即使复建居屋,未来4至5年仍不能纾缓市民对住屋的需求,而新居屋订价介乎150万至200万属太高。
不过,也有发展商人士认为,政府复建居屋、置安心计划下,对于发展商竞投限尺地及限量地意欲有一定影响,因部分客源会重叠。他指出,每月收入3万元的家庭,以供楼占家庭收入40%、向银行承造70%按揭为例,可负担400余万元的私楼,相信未来落成的限尺盘,部分单位的售价会介乎此水平,故认为对于未来发展商竞投部分地区的限尺地、限量地会有影响。
荫权于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其中复建居屋更成重点关注问题,到底居屋重推对本地地
研究机构称复建居屋不会冲击港楼市 [2011-10-08]
立法会议员刘秀成表示,立法会亦已经通过动议,促请政府复建居屋。他认为本届政府的任期只余下不足一年,但亦不应只推出短期措施,而是需要制定长远的房屋政策,应付市民需要。而政府推出的资助房屋,无论是居屋或置安心计划,都是针对有需要人士,故有必要订出一些限制,以减低投资及炒卖成分,避免这类楼宇的价格进一步被推高。
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导师蔡子强认为,曾荫权“后知后觉”,2009年楼价续升,社会已有要求复建居屋的声音,但曾荫权拒绝在施政报告提出,认为是豪宅问题而已,“当时他在电台与市民斗嘴,说对方不应只在港岛买楼”,但中央官员如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港澳办主任王光亚等访港,显示他们留意到港人置业难问题,令曾荫权不得不面对现实;他说,“曾荫权自尊心那么强的人,也要认低威”,认为是为施政报告推出新居屋政策“打定底”,令届时“U-Turn也没有那么难看”。
七年过去,曾经多次表示毋须复建居屋的曾荫权,于名为“继往开来”的新一份《施政报告》中终于承认居屋存有价值,“为回应中低收入家庭的置业诉求,政府提出复建居屋的新政策”。曾荫权在记者会上指出,房屋政策是重要的社会政策,不能朝令夕改,要小心行事,否则会对市场信心,及百多万名业主构成负面影响。但也承认,半年或一年前推出可能更好。
    恒生商学院院长苏伟文点出复建居屋存有不少问题。首先,现时政府倾向于兴建简约型单位居屋,设计与现时的豪宅大相径庭。而居屋的售价将以市价厘定,政府再予以买家折让,问题在于,假如以当时豪宅楼价七成作定价,居屋本身的价值及物业质素,与其订价是否相符,值得深思。其次,他说,居屋转手涉及补地价问题,地价亦因市值而定,倘若买家想转售物业,就需要进行补地价,以市况来定,买家或需要补更多地价。而且居屋的折旧速度较私人物业为快,物业流通性亦不强。
【明报专讯】股市有回稳迹象,加上施政报告将于本周三公布,复建居屋如箭在弦,有部分持货较久、转手获利丰厚的业主,于施政报告公布前以低于同类成交价沽货套现。买家遇上该类笋盘,亦偷步入市,令二手交投出现反弹。龙头屋苑太古城海景大单位,刚以约1380万元成交,尺价仅约1.21万元,较同类成交价低近一成。
“80后”邝先生表示,3年前大学毕业后,一直努力工作储钱买楼,但人工加幅始终都追不上楼价,昨天从新闻知道政府复建新居屋,他认为是好消息,但批评特首早应该在当初连任的时候就要复建居屋,如今最快要3年后才预售,远水未能救近火,他觉得是“迟来的春天”。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