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曾荫权今早出席电台联播解释施政报告 @ 2011-10-13T05: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新居屋 施政报告
概念:
行政长官曾荫权在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兴建新居屋,以平均5000个单位为目标,予家庭每月收入低于3万的首次置业人士。
施政报告:新居屋最低价150万
每次施政报告出台前,特区政府总喜欢透过媒体或亲建制人士吹风,一来是看看相关内容是否获接受,二来,希望消息事前张扬,即使内容不被接受,但到正式宣布日也消化了,不致被批评得太厉害。日前,特区政府透过媒体放风,施政报告将建议兴建“新居屋”,但“由于土地难寻”,所以要三、四年才能建成;同时由于房委会有关兴建居屋的部门已经解散,所以不会由房委会去处理,可能由房协处理。这两种讲法,均显示曾荫权并没有诚意去解决港人居住问题,“土地难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土地拿出来拍卖,能卖给发展商盖豪宅,为何不能用来盖居屋呢?而房委会的问题,更显示政府思维倾向大财团。“复建居屋”的声音前两年已出现,房委会内重组此部门,有那么困难吗?为何要等到最后的施政报告,才提出这个问题?
施政报告:新居屋予月入3万下首置人士
股市回升,但楼市仍乍暖还寒,将于下午公布的新居屋方案成为施政报告焦点。不过近月楼市气氛淡静,加上今年首9个月居屋注册量比去年同期大跌33.4%,更有机会成为8年来最低成交的一年。不过测量师学会就认为新政策对市场影响不大,而近日仍录得居屋买家于施政报告前偷步入市个案。采访:欧阳慧恩
行政长官曾荫权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泛民党派对报告多表不满,认为复建房屋推出得太迟且数量不足。公民党批评,施政报告“太少”及“太迟”,多项措施犹如“煲呔请客,下届埋单”,忧虑有关措施能否落实。党魁梁家杰指出,社会多年来已酝酿复建居屋的诉求,惟曾荫权拖到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才落实,实属反应迟顿,而居屋复建数量每年仅限5千个单位,也是太少。街工的梁耀忠也认为,部分的措施来得太迟,担心现届政府任期完结后政策未能落实。立法会议员李卓人、何秀兰及张国柱则以工党筹委名义评论施政报告。李卓人抨击,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死不认错,过往一直拒绝复建居屋,导致贫富悬殊加剧,出现地产霸权,直至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才“临尾扮威”。人民力量黄毓民直斥,施政报告是垃圾,没有反省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地产霸权和贫富悬殊。陈伟业批评,房屋供求方面缺乏方向,复建居屋是在中联办官员开口后才“跪低”,而即使复建居屋,未来4至5年仍不能纾缓市民对住屋的需求,而新居屋订价介乎150万至200万属太高。
记者:曾先生,之前有两位记者已经问过你,但你始终没有解答,其实复建居屋的要求,在两三年前很多政党都有共识,立法会已通过动议。但你在前一年的《施政报告》、上一年的《施政报告》亦无做到,只做了“置安心”,而政党的反应也很差。到现在你快走了,才说复建“新居屋”。究竟你过往,你在接受电台访问时也说过,房屋政策是有缺失的,但你又说到好像是(因为)金融风暴,是上一届政府的事。究竟你在任内是否在房屋问题内,有没有应可以做的没有做到?可以复建居屋的又没有复建呢?去到现在最后才说复建,但几年后才做,但其实楼市已开始下跌,你是否后知后觉?现在才做,希望任内最后大家总结你的时候记得你复建了居屋?
行政长官曾荫权将于今早11时公布其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普遍相信,是次施政报告将会重点处理房屋、贫富悬殊及老人问题。当中,“新居屋”计划相信最备受关注,据指,定价将与市民负担能力挂勾,供款不多于家庭收入40%,并有五年禁售期,补地价机制亦拟改为以买家购入居屋时的地价折价计算,以鼓励居屋流转。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