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消息: 新居屋售价原则与市民负担能力挂钩 @ 2011-10-12T14: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新居屋 施政报告
概念:
行政长官曾荫权在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兴建新居屋,以平均5000个单位为目标,予家庭每月收入低于3万的首次置业人士。
市场预期,施政报告不会再落重药打击楼市,只会重点处理无法支付私楼楼价市民的买楼问题,市场预期施政报告会推出“新居屋”计划,首年最多复建5,000个居屋单位,入息上限由2.7万元调高至3万元,并以他们的供款能力定价,转让时以购入时的地价折让计算,现有旧居屋转让的补地价安排,亦会有新的调整,同时会增加白表比例,并且引入可停售机制,避免打击私楼市场,此外,去年公布的“置安心”计划,亦将改为“可租可买”,市场认为新居屋数目不算多,而且要数年之后才能推出市场,整体楼宇供应不会显着增加,对目前楼股影响不大。
施政报告:新居屋予月入3万下首置人士
每次施政报告出台前,特区政府总喜欢透过媒体或亲建制人士吹风,一来是看看相关内容是否获接受,二来,希望消息事前张扬,即使内容不被接受,但到正式宣布日也消化了,不致被批评得太厉害。日前,特区政府透过媒体放风,施政报告将建议兴建“新居屋”,但“由于土地难寻”,所以要三、四年才能建成;同时由于房委会有关兴建居屋的部门已经解散,所以不会由房委会去处理,可能由房协处理。这两种讲法,均显示曾荫权并没有诚意去解决港人居住问题,“土地难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土地拿出来拍卖,能卖给发展商盖豪宅,为何不能用来盖居屋呢?而房委会的问题,更显示政府思维倾向大财团。“复建居屋”的声音前两年已出现,房委会内重组此部门,有那么困难吗?为何要等到最后的施政报告,才提出这个问题?
施政报告:新居屋最低价150万
股市回升,但楼市仍乍暖还寒,将于下午公布的新居屋方案成为施政报告焦点。不过近月楼市气氛淡静,加上今年首9个月居屋注册量比去年同期大跌33.4%,更有机会成为8年来最低成交的一年。不过测量师学会就认为新政策对市场影响不大,而近日仍录得居屋买家于施政报告前偷步入市个案。采访:欧阳慧恩
(综合报道)(星岛日报报道)特首在下周发表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料会正式宣布兴建“新居屋”,但有传首批单位最快需要三至四年才能落成。民主党议员李永达建议当局,先于勾地表抽出四幅用地,分别位于前何文田邨、将军澳第六十六区、六十八区及沙田九肚山,预计可供应逾一万个单位,应付首两年的社会需求。
施政报告长者食住行有得悭、新居屋双重优惠、唐英年狂擦老江鞋,成为本港报章头条新闻。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