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專家: 本田與鴻海合作也是一種選擇 @ 2025-02-13T Back Hot News
Keyword:日產 本田
Concept:鴻海合作 , 本田與日產汽車合並談判
2月7日|據台媒,日本車廠本田和日產整合協商傳出面臨破局,外媒報導日產不排除與鴻海合作。據知情人士透露,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爭取與日產合作,指示鴻海電動車執行長關潤主動接觸日產大股東雷諾,洽談釋出股權可能性,而關潤也在春節期間游說日產高層,動作十分積極。對於有意爭取與日產合作傳聞,鴻海不予評論。
鴻海集團表示,與日產的合作並不涉及並購,無計劃踏足汽車品牌經營。本田和日產的合並談判告吹。有報道指,鴻海考慮收購雷諾所持有的日產股權。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曾與雷諾接觸,但主要目的並非收購,而是合作。若與雷諾之間的合作,有購買日產股權的需要才會考慮,但購入日產股權絕對不是鴻海的主要目的。他又指,鴻海願意透過委托設計及制造服務模式,與日產及其他日本車廠合作。
日本上市大型車廠日產(NISSAN)和本田(HONDA)據悉正考慮取消合並談判,放棄整合計劃。外媒報道指出,日產已開始探尋新的潛在合作伙伴,部分董事對與鴻海合作也持開放態度。
深尾:日產有自尊心。包括本田將日產變為子公司的方案在內,日產難以接受上下級關系。原本如果日產能捨棄自尊心,對現在的管理層進行調整,就不會陷入如此困境。這是日產自身的體制問題。本田知道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將介入日產經營。可能操之過急了。
本周,本田和日產證實雙方仍在討論各種選擇,包括終止合作談判的可能性。據知情人士透露,隨著日產准備結束與本田的談判,該公司正在尋找新的合作伙伴,這可能為富士康重新打開合作之門。
【大紀元2025年0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日本汽車大廠日產(NISSAN)與本田(HONDA)的合並談判破裂,據外媒報導,日產正考慮把鴻海當作合作對象。另外,據台灣媒體獨家披露,鴻海仍在接觸日產大股東雷諾,洽談釋出股權可能性,且在過年前與日產高層接洽,爭取更多的合作空間。
綜合來看,本田的態度發生變化,這是雙方合並失敗的直接原因。本田作為合作的強勢方,還對日產提出了一系列的合作門檻。比如本田要求日產先完成9000人裁員和關閉北美工廠,再以子公司身份並入新體系。本田汽車表示,到2026財年日產汽車的年營業利潤至少需要增長三倍,至少達到4000億日元的水平,才能順利完成雙方計劃的整合。本田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強調,提升日產的收益是「諒解備忘錄的條件」。
據彭博社報道,全球最大電子代工企業鴻海精密工業正考慮收購雷諾所持的日產汽車股份,以推動雙方合作。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透露,公司已與日產和本田展開接觸。值得注意的是,日產與本田的合並談判近期陷入僵局,日產已通知本田計劃終止談判。劉揚偉的表態一度提振日產股價,但市場波動仍存。分析認為,鴻海的介入或為日產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本田方面甚至警告日產,若與富士康合作,本田與日產的合作將終止。
日產與本田接觸談合作之前,就曾傳出鴻海有意收購日產,惟並未成局。如今,日產與本田合並案恐破局,針對外界傳出鴻海可能回頭收購日產的消息,鴻海昨日表示沒有評論。
此外富士康是當前最明確的潛在合作方。其母公司鴻海集團曾於2024年底試圖收購日產股份,但因日產與本田的談判而擱置。富士康的電動車業務負責人關潤,曾在日產任職33年,其從業經歷可能成為雙方合作的橋梁。富士康在電動汽車制造領域的野心與日產的產能、品牌資源形成互補,但是種種跡象表明,鴻海接洽日產只是“一頭熱乎”,雖然鴻海有很強的意願,但是仍需等待時機。
據悉,日產視鴻海科技為潛在合作伙伴之一,而鴻海曾經向日產提出收購提議,但於去年12月被日產拒絕。
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此前一直在暗中摸索參與日產汽車經營的道路,該公司的收購計劃可能會再次浮出水面。原因是日產已決定廢除與本田就經營統合達成的基本協議(MOU),之前阻止鴻海采取行動的兩個制約因素得以解除。在純電動汽車(EV)業務上耽擱不少時間的鴻海收購日產的動機並未消失。
劉揚偉強調,富士康不考慮並購日產,他補充,「合並(日產)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合作。」報道指,鴻海也正與雷諾洽談合作。
鴻海主席劉揚偉星期三(2月12日)於土城總部舉行新春開工團拜後,受訪談及日產一時表示,相關合作案將會提高2025年資本支出,有望在一、兩個月之內宣布好消息,不過收購股權不是目的, 「合作」才是重點,對鴻海來說不是並購案是合作案。
去年12月初,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台灣公司鴻海精密工業——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富士康的母公司有意收購雷諾手中的日產股票。而日產與本田開始談判後,雙方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便賦予了本田獨占交涉權,如果在這時鴻海收購日產,還需要給本田支付1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7.83億元)的解約金。
富士康與日產的合作也並非空穴來風,早在2024 年底,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曾試圖收購日產的控股權,包括其工廠、設備及全部業務,涉及 PATHFINDER、SENTRA 轎車和 GTR 超跑等車型,這一舉動曾促使本田加速與日產的合並談判。但當時由於日產與本田正在進行合並談判,並在諒解備忘錄中明確在合並協商進行期間,禁止與第三方進行協商,最終富士康暫時擱置了合作計劃。
去年日產與本田談合並時,對於媒體傳出的鴻海「斜插一腳」,「搶親」汽車之事,日本媒體當時曾報道,本田汽車曾對外放話並強調,若有第三方勢力企圖惡意收購日產,本田將會扮演「正義騎士」,出手保護日產汽車。外界認為,本田是在對鴻海「隔空喊話」。
有分析師表示,重視EV及核心零部件自產方針的鴻海與日產的戰略方向也有共通之處,日產與從事代工業務的鴻海開展合作,也有助於運用日產的剩余產能。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日產與鴻海的合作,將蘊含著打造強大亞洲EV供應鏈的潛力。
日本媒體NHK指出,本田希望在整合後占據領導地位,若日產拒絕成為本田的子公司,雙方整合將無法進行下去。知情人士透露,日產已經決定退出這次的整合計劃,並將在下禮拜的董事會議上對外公布這項消息。日產拉不下臉成為本田的子公司,接下來誰會是日產的救星!?會是中國的鴻海富士康嗎?!發稿前鴻海富士康未對此做出回應。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日表示,公司已與日產和本田展開接觸。據IT之家了解,而與此同時,日產與本田的合並談判似乎已陷入僵局。
豐田汽車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新集團憑借其龐大的規模和資源優勢,在全球汽車市場的話語權將大幅提升。如今,日產與本田的合並計劃基本終止,但日產急需找到新的投資者,此前有意願投資的鴻海集團再度成為日產合作的「候選者」,鴻海集團已經與持有日產36%股份的雷諾集團進行商談,表達購買其在日產的部分股份,相比於本田,鴻海集團並沒有那麼多附加條件,鴻海和日產或有希望再續前緣。
2025年2月5日。收購日產的機會,蹦到了鴻海精密面前。離開本田,日產仍然獨木難支。時間拖得越長,危機越重。重拾與鴻海精密合作,日產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整車制造的主導權。同時,借力於鴻海精密的MIH電動車平台,補足電動化與智能化的短板。與其他選擇相比,這是日產汽車不被其他海外企業收購的最優選擇。
然而,這場被寄予厚望的合作最終未能開花結果。談判破裂的關鍵在於雙方對合作架構存在巨大分歧。本田提出將日產納為子公司的方案,試圖以收購股份的方式,讓日產成為旗下控股子公司。但日產管理層設想的是通過共同控股公司實現平等合作,雙方在這一核心條款上僵持不下,最終於 2025年2月5日正式終止談判。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