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內地去年經濟按年增長5% 第4季增長5.4% @ 2025-01-17T Back Hot News
Keyword:經濟 增長 中國 去年 年增
Concept:內地去年經濟增長
中國2024年經濟增長達到政府目標。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5%。單計去年第四季度增長5.4%,高於市場預期增長5%。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占我國進出口的比重首次超過了50%。去年,我國對共建國家進出口增長6.4%,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0.3%,其中出口、進口分別增長9.6%、2.7%。沿著「一帶一路」這條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中國制造」有效對接共建國家生產、消費需求,共建國家的特色優質產品也絡繹不絕地進入中國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了10萬列,即去年11月15日從重慶開往德國杜伊斯堡的班列是第10萬列,這一新時代的「鋼鐵駝隊」繪就了新的絲路畫卷。
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分析師劉培干表示,為解決內需疲弱問題,近年中國內地政策方向轉為實現更平穩及可持續增長,並專注於消費和高端制造業發展,預期未來的經濟復蘇將主要受到國內消費所驅動,特別是耐用消費品。全球經需求放緩,工業活動及出口面臨挑戰,她預期中國去年整體經濟增長介乎4.9%至5%,當中有部分源於去年第四季出口表現較好,以及當局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帶動。
中國去年全年經濟增長5% 上季增5.4% 勝預期
中國政府尚未制定202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但認為去年的增長率有望達到5%。
報告又將中國去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0.1個百分點至4.9%,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0.4個百分點至4.5%,明年經濟增長預測維持在4%。
穆迪分析公司經濟學家哈里·墨菲·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向法新社表示,2024 年的經濟增長率數據將略低於北京「5%左右」的目標,可能「足夠接近官員宣稱的成功」。去年年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重申了該增長率目標。
位在香港的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表示,中國經濟面臨的潛在阻力大於經濟增長數字。他指出,淨出口增長強勁,官方實施更多刺激手段,對於經濟穩定已產生正面動力,然而中國的內需依然疲弱,工業生產和零售銷售沒有明顯反彈,房地產行業仍然拖累投資。他認為,如果中國2025年經濟增長超過4.5%,必須更大幅度降息,並實施更多刺激需求的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香港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指,全球經濟復蘇充滿挑戰和變數,對中國經濟產生外溢影響;而內部還面臨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物價低點運作等問題,但仍預計中國去年可實現5%左右的增長目標,首3季中國GDP年增長4.8%,而自9月下旬以來,中央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明顯回升,整體看,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維持在30%左右。
聯合國星期四(1月9日)也才發布報告《202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計2025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維持在2.8%,與2024年持平。主因是受到美國與中國兩大經濟體預計增長放緩的拖類,全球經濟擴張將受抑制。
出口增長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關鍵驅動力。對於今年出口走勢,呂大良說,盡管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多,但中國的出口具有產品種類齊全、增長動能轉換靈活、市場多元穩定等特點,
隨著特朗普將於下周重返白宮,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預計將進一步加劇。去年11月,特朗普在勝選後表示,他將在上任後的第一天就對中國進口商品在現有關稅基礎上征收「10%的額外關稅」。選戰期間,他還曾威脅要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征60%的關稅。
盡管中國實現了經濟增長目標,但仍有言論稱,中國經濟實際上尚未走出泥潭。原因是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還疊加就業難、工資低、消費不振、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等綜合因素。上月3日,國有金融公司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根據城市就業人口趨勢、投資增長率、物價指數變化等判斷稱:「中國過去三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年以3%P總共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也表示:「過去兩年,中產階層的沒落正式開始了。」
廣東省長王偉中昨日在全省人大會議上透露,去年廣東省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將「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連續36年居中國首位,但他沒有透露具體增幅。有新加坡學者認為,以14萬億計算,去年廣東省的GDP增幅應為約3.2%,遠低於目標5%,也是廣東省連續第二年沒能實現GDP增幅目標。據稱,廣東省的經濟增長失速加劇,江蘇可能在一到兩年內超越廣東。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