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中國上季GDP增4.6%勝預期 刺激措施發力 全年「保五」有望達標 @ 2024-10-21T Back Hot News
Keyword:經濟 中國 增長
Concept:三季度經濟增長
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4.6%勝預期 前三季增4.8%
第二,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的大趨勢沒有變。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比GDP增速高1個百分點,對前三季度增長貢獻率近四成;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3.3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長的前提下,經濟發展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高質量發展穩中有進的大趨勢沒有變。
  前三季度,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經濟結構,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生產需求平穩增長,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扎實有力,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9月份多數生產需求指標好轉,市場預期改善,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分析稱:“今年的外貿表現還是非常亮眼的,前三個季度進出口總額均超10萬億元大關,顯示出我國外貿強勁增長動力。這背後最根本的因素還是在於我國國際貿易競爭力的全面提升,而我們的競爭力則來自於高度完備的制造業供應鏈、巨大的規模經濟效應和技術的快速進步。雖然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動蕩不定,不利因素很多,但強大的國際競爭力是我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不斷拓展的基礎和保障。”
第一,盡管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增長略有波動,但是從累計看,國民經濟運行穩的總基調沒有改變。從增長、就業、通脹、國際收支這四大宏觀指標來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是總體平穩的。剛才我已經向大家發布了數據,前三季度經濟增長4.8%,其中一季度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三季度增長4.6%。這些指標波動幅度並不大,而且是在預期目標附近。就業、物價運行也是總體平穩。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上半年也是5.1%。其中,二季度是5.0%,三季度是5.2%,調查失業率總體比較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用這個來反映通脹的變化程度,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均上漲0.3%,一季度是同比持平,二季度上漲0.3%,三季度上漲0.5%。另外,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今年的外貿形勢總體好於預期,前三季度,出口增長6.2%,而且我們外匯儲備又重新回到3.3萬億美元。所以從增長、就業、通脹、國際收支這四大宏觀指標判斷,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定運行的總基調沒有變。
中國當局星期五(10月18日)表示,中國經濟第三季度同比增長了4.6%。這略高於經濟學家的預期,但是自2023年初以來的最低增速。盡管上個月的消費和工業產出數據超出預期,但房地產行業下滑仍然是北京在試圖提振經濟增長時面臨的一大挑戰。
「我們預計,中國今年(GDP)增長4.7%,2025年增長4.8%。」經濟學人智庫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蘇月表示,今明兩年中國政府將安排1-3萬億元的額外財政支持,以提振實體經濟、調整銀行資本、穩定房地產市場。加上明年計劃的長期專項債券投資,預計將對2025年的經濟增長產生主要影響。
當前的中國經濟數據表現出色,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的增長,顯示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效。不過,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國內結構調整的壓力依然存在,未來經濟發展需要繼續關注政策的落實和市場的變化。房地產市場的回暖雖然帶來了一定的信心,但如何穩定住市場,並推動高質量發展,仍是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消費市場的活躍度和物價水平也是值得關注的,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就業市場的穩定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居民的消費信心和生活質量,需要各方繼續協同努力。金融政策的實施效果顯著,如何繼續為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防范金融風險,是未來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向。
10月18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會上,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穩中有進,9月份多數生產需求指標好轉,市場預期改善,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
相關報道【財新周刊】向天空要GDP|特稿精選新階段的中國經濟與財政政策【財新周刊】封面報道|中國經濟:前瞻與建言財新調查|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或放緩至4.4% 9月消費增速或低位改善汪濤:預計9月經濟活動疲弱,三季度GDP增長放緩外交部: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有信心魏尚進:中國經濟刺激方案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胡祖六:觀察中國經濟 最關注消費支出指標
路透社進行的一項民調則顯示,中國經濟在2024年將可以實現4.8%的增長,無法達到政府此前制定的增長目標。而2025年,中國經濟將繼續降溫,只能實現4.5%的增長。接受路透社問卷調查的專家們預測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4.5%,低於第二季度的4.7%。這也是2023年第一節度以來,中國經濟季度增幅最低的一次。
中國國家統計局稱,中國經濟在7月到9月這三個月里環比增長0.9%。推算全年,三季度的年增長率約為3.6%。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8日訊 五大A股上市保險公司近日陸續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保費收入(指原保險保費,下同)。經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5家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23814.47億元,同比增長5.8%。
這種陣痛如何體現?某券商宏觀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張洪向《財經》表示,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是房地產和大規模基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轉變、產業結構加速調整,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周期。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9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0.1%,僅比1月-8月(10.2%)放緩0.1個百分點。作為一直以來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的確給近兩年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拖累作用,也使得地方政府依靠賣地賺錢的土地財政模式逐漸變得不可持續。張洪說,「加上前多年的借債發展,導致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加劇、地方債務風險加重。「這些都是經濟發展模式轉換面臨陣痛的表象之一。」
前三季度,工業轉型升級態勢明顯。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1%,制造業新動能加快培育壯大。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新三樣」為代表的綠色產品表現亮眼,產量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風電、核電、光伏發電等具有競爭優勢的新能源相關行業,生產也保持較快增長。同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迅速,為我國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五(10月18日)發布今年第三季的經濟增速為4.6%,雖優於外界預期,但已連續兩季低於年初設定的5%的全年目標。中國官方自9月底以來,救市態度轉趨積極,接連祭出一攬子的景氣刺激方案,但分析人士說,刺激方案來得太遲,而且未對症下藥,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要靠第四季扳回一城,達標保5%的難度很高。
1174931492024-10-18 12:21:58:590吳晨笛中國發布亅國家統計局:前三季度經濟增長指標波動幅度不大,且在預期目標附近10008025226中國發布中國發布HTTP://NEWS.CHINA.COM.CN/2024-10/18/CONTENT_117493149.HTMLNULL中國網9月份宏觀經濟運行出現積極的變化,推動經濟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在累積增多,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101吳晨笛/ENPPROPERTY-->
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記者會上表示,「首三季經濟增長4.8%來之不易......但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經濟運行保持平穩運行」,稱推動經濟企穩回升的有利條件在增加,實現全年經濟增長5%左右預期目標信心增強,「預期第四季經濟會延續9月已現出現的企穩回升態勢,對完成全年目標充滿信心。」
澳大利亞最大養老基金的投資主管說,中國最新一輪的刺激措施可能有助於穩定該國的房地產危機,但投資者應該為經濟繁榮時期結束做好准備。據彭博社報道,澳洲超級年金(AUSTRALIANSUPER)首席投資官德萊尼(MARK DELANEY)在悉尼舉行的彭博社活動中說:「中國經濟大繁榮的時代已成過去。」該機構管理著超過3410億澳元(2998億新元)的資產。德萊尼指出,中國經濟接近9%的年增長率已經成為過去,他預計未來增速將從4%或5%起步。中國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推出一攬子計劃提振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降低借貸成本,以及將購買第二套住房的首付要求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等。德萊尼說,「政府非常希望保持房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制造業增長6.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3%。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1%,增速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7和3.3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股份制企業增長6.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3.9%;私營企業增長5.5%。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3D打印設備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3.8%、26.0%、25.4%。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月加快0.9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59%。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8%,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2.0%。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527億元,同比增長0.5%。
4.8%的背後是什麼?6組數字看前三季度中國經濟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看好亞細安在未來十幾年的經濟表現,形容這個區域經濟體將會是另一個「中國奇跡」,有望重現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的榮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星期五(10月18日)在慧眼中國環球論壇上的一場討論會指出,亞細安是區域化中心,也是中國持續推動全球化的樞紐。亞細安現擁有近7億人口,相當於中國的一半。在李稻葵看來,亞細安未來十幾年的經濟增長,以及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令人感到振奮,自然而然成為中國區域經濟合作的目標,同時吸引中國企業家和工商界人士,他們許多都湧向了獅城。李稻葵稱,「我在新加坡能見到的中國商人,比在北京或上海還要多。」 這場討論會的主題是「全球挑戰下的區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