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兩岸 - 無線新聞TVB News @ 2024-04-09T04: Back Hot News
Keyword:電動 中國 王文濤 產能過剩
Concept:中國電動車企 , 美歐指責中國產能過剩毫無依據
正訪問法國的商務部長王文濤強調,中國電動車企業依靠的是持續技術創新,而不是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批評美歐等關於「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商務部長王文濤星期日展開法國訪問行程,在巴黎主持召開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圓桌會。歐盟中國商會和吉利、上汽、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十數家企業代表參加會議。王文濤表示,中國電動車企業依靠持續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美歐等關於「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他強調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政府將積極支持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商務部指,有與會代表表示,將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堅持開放合作,踐行公平競爭,積極應對貿易摩擦,通過與歐洲伙伴的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王文濤與雷諾汽車行政總裁德梅奧會面,德梅奧亦是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王文濤周一,與法國財長勒梅爾會談。王文濤結束法國訪問後就會轉往意大利,周五出席中意經濟合作混委會會議。歐盟不滿中國低價電動車大量輸往歐盟成員國,威脅歐洲業界,去年10月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調查預計今年11月結束,但歐盟委員會可以提早向中國電動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
耶倫在廣州對美國商界代表說,各界越來越擔心中國產能過剩可能會導致全球溢出效應,「在中國國內市場需求下滑的情況下,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半導體和其他產品的生產過剩,這些產品湧入全球市場,這對中國不利,而且正在損害其他國家的生產商。」
路透社3月底引述四名知情人士報道,王文濤將從4月7日開始訪問法國,就歐盟對中國電動車企業開展反補貼調查議題進行討論。中國電動車市場領頭羊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代表也將隨行。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周日抵達巴黎,主持召開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圓桌會。據大陸商務部發布的新聞稿,王文濤指稱,美歐等關於中國「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強調中國政府將積極支持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計劃星期天抵達巴黎,出席預計涵蓋中國向歐洲市場快速增加出口廉價電動車的談判。
赴歐洲訪問的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昨天在法國的電動車企業圓桌會表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快速發展是依靠技術創新,而非補貼,「美歐等關於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新華社
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在訪華前夕和前往中國的途中都對中國對一些產業進行補貼以及出現的產能過剩表達了關切。她尤其擔心政府對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等行業進行的大規模補貼所引發的溢出效應。財政部的其他官員以及關注中國經濟的一些經濟學家也相繼對這個問題發出了警告。中國為什麼有產能過剩的問題?這個問題為什麼引起美國的高度關切?美國及其他國家又有什麼應對措施?關於這個問題,你需要知道以下幾點:
另外,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據報將於4月7日和12日分別訪問法國和意大利,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反補貼調查進行討論。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周日(4月7日)在法國巴黎會晤中國電動車業者,稱歐美對於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他此行訪法,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是重要討論議題;此前傳出面臨歐盟檢查的吉利、上汽、比亞迪等中國業者,7日也出席了與王文濤的圓桌會議。
耶倫訪華、王文濤訪歐都將聚焦中國電動車業—厘清電動車紛爭的背景
(北京綜合訊)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星期天(4月7日)在法國巴黎主持召開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圓桌會時說,美歐對中資電動車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
《新京報》報道,王文濤在會上強調「中國電動車企業並非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歐美的『產能過剩』指責毫無依據」。
然而中共體制內學者早已承認中國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據陸媒《觀察者網》報導,北京大學國發院經濟學教授盧鋒3月13日在出席該院主辦的「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第68期」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石化原料、燃油及電動車、動力電池、非尖端芯片等產品均面臨產能過剩,此外,存在已久、先前就曾遭西方國家指控傾銷的鋼鐵、家電、光電、多晶矽、造船等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至今仍然存在。
對此,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早前周日在巴黎表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並不依靠補貼來獲得競爭優勢,反駁美歐關於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根據」。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