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財新7月制造業PMI跌至49.2重返收縮|財經|商業電台 881903 @ 2023-08-01T12: Back Hot News
Keyword:制造業 中國
Concept:中國經濟 , 內地制造業
【中國經濟】內地7月制造業PMI升至49.3 非制造業PMI回落至51.5遜預期 ING:服務業將與制造業同陷收縮(第二版)
ING銀行亞太區研究主管ROBERT CARNELL表示,內地最新公布的官方PMI並未顯示經濟出現好轉的跡象。盡管當局表示將大力支持經濟,但目前為止仍未轉化成市場普遍預期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政府雖然會推出為民營企業松綁等多項改善經濟運行的微觀政策,但ING認為大規模刺激措施將不會出現,按目前趨勢,服務業將與制造業一同陷入收縮。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制造業持續收縮,雖然本月中國制造業PMI回升,惟調查中一些企業反映,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海外訂單減少,需求不足仍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內地公布最新經濟數字。7月官方制造業PMI為49.3,前值49,高於預期的48.9;而7月非制造業PMI則為51.5,前值53.2,預期為53。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內地7月官方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跌至51.5,低於6月的53.2,連續4個月下跌,指數創7個月新低。
《經濟通通訊社31日專訊》中國7月官方制造業PMI為49.3%,連續第二個月小幅回升至近四個月高點,優於市場預期;企業信心有所改善,且價格企穩跡象初顯。不過,據《路透》引述分析人士指,制造業PMI仍未能突破50榮枯線,經濟復蘇動力偏弱,其中需求不足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尤其是國外需求持續收縮。同時,高溫多雨天氣令建築業活動大幅回調,拖累非制造業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為51.5%,創七個月最低。
彭博研究又指出,暑期旅游似乎比疫情前更受歡迎,加上有跡象顯示,制造業正在觸底。若美國經濟衰退程度較輕,歐元區經濟更快回升,料對中國經濟增長會起到提振作用。反之,若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需求減少,將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其他則包含裝備制造業累計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如太陽能設備、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高鐵車組等新產品生產快速增長,帶動電氣機械、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太運輸設備行業利潤分別增長;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加快回升、電氣水行業利潤持續增長、小型、私營、外資等不同類型企業利潤改善明顯,以及隨著上游礦產品價格持續下行,工業企業原料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使企業單位成本邊際得到改善,推助利潤率回升等,皆程度反映了內地經濟持續回升趨好、工業生產穩步恢復,企業盈利逐月改善的勢頭。
市場憧憬中國推出大型財政及貨幣政策刺激措施,例如資助消費,抑或減息降准等,而內地多個部門其實已出台措施,以刺激經濟活力。
內地經濟復蘇乏力,政府遲遲未見有較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出台,加上中美地緣政治等問題,令資金避險流出中國市場。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中國區主席兼全球科技與消費投資聯席總裁吳亦兵則認為,「預期差」是當前中國資本市場面臨的主要挑戰,若想打破這種格局需從資本市場入手,引入長期資本或是較現實的選擇。同時,當前赤字率存較大空間,仍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供使用。長期來看,對中國經濟的長期韌性有信心。
浙商國際近日發布研報指出,港股市場基本面跟隨內地經濟。港股市場整體盈利有80%來自於中資股,這部分中資股的盈利主要來自內地。港股市場與內地基本面走勢呈高度同步,應密切關注中國經濟景氣度。
對於內地經濟,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既意味著聘用大量勞動力,對穩定就業市場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這支柱產業的產值也占去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一成比重,標志著中國出口由中低端的零部件及輕工業產出,轉向中高端、高附值的工業產品,支持中國的制造業升級轉型。故見在今年次季以來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中央最先出招提振的產業,正是汽車工業,可見其於整體經濟發展擔當重要席位。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