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本港第二季經濟增長1.5% 個人消費及服貿穩健增長- RTHK @ 2023-08-01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經濟 增長 第二季 放緩
Concept:增長放緩陳茂波 , 第二季香港本地生產
據政府預估數字,第2季經濟按年增長1.5%,增速較首季放緩1.4個百分點,並遠遜市場預期的增長3.5%,經季節性調整後,數據按季轉跌1.3%。
【NOW新聞台】本港第二季經濟預估增長百分之1.5,遠遜預期,按季負增長。政府預料旅游業及私人消費仍是今年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但出口或繼續受壓。 本港上季私人消費及服務貿易維持增長,但受累出口大跌,上季經濟表現遜預期。根據政府預估數字,第二季經濟按年增長百分之1.5,增速較首季放緩1.4個百分點,亦差過市場預期的增長百分之3.5,經季節性調整,數據按季轉跌百分之1.3。期內,私人消費增幅放緩至百分之8.5,政府開支跌百分之9.6,出口及進口繼續錄得雙位數跌幅,固定資產投資轉跌百分之1。政府發言人預料訪港旅游業及私人消費在今年余下時間將仍然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隨著運力和接待能力繼續恢復,訪港旅客人數將進一步增加,經濟情況和前景改善應有利本地需求。有本地發展商認為,雖然訪港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但相信在低基數效應下零售市道會持續增長。恆隆地產行政總裁盧韋柏:「增長是證據,是存在的,但問題是,游客的性質有些不同,以往可能單價會高一點,現在會少一點,或者以往逗留耐一點,現在逗留兩三日,絕對是有這樣的改變,但因為去年的低位,整體上我覺得零售的市道是會繼續好的。」不過,政府預料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外部需
本港第二季經濟增長1.5% 個人消費及服貿穩健增長
【明報專訊】盡管歐洲央行持續加息,歐元區經濟仍展現韌性,第二季GDP初值恢復增長,按季增幅加快至0.3%,較分析師預期高出0.1個百分點。雖然歐元區第四季GDP按季收縮0.1%,但第一季GDP由輕微收縮,上修至按季持平,避免了連續兩季經濟收縮而陷入技術性衰退。按年計算,歐元區第二季GDP增長0.6%,略高於分析師預期。歐洲股市昨普遍上漲,歐元兌美元維持在1.1水平。
愛爾蘭去年占歐盟總產出不到 4%,對第二季經濟增長貢獻了約 0.1%。
歐元區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略超出預期,但一些主要成員國經濟表現低迷;7月份通脹率繼續放緩,與預期相符,盡管核心通脹率仍保持在上個月的水平。
冇靈魂港府空談向國際說好香港故事,「做大個餅」,但實情本港經濟復蘇不成且倒退,4大傳統支柱產業包括金融業、旅游業、貿易及物流業和專業服務業等產業瓣瓣衰。縱使當局續派電子消費券力谷經濟,但政府統計處昨公布今年第二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僅余1.5%,不僅遠遜於市場預期的3.5%,實質更按年跌1.3%,貨品進出口疲弱均成拖累經濟的主凶。學者對本港今年全年經濟感悲觀,指外圍經濟差續連累本港,港人周末假日離港外游亦拉低私人消費開支。飲食業界坦言通關後的旅客訪港量嚴重不足,業界面對重重困難。
《經濟通通訊社31日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根據預先估計數字,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上升1.5%,較第一季增長2.9%放緩,又比市場預測升3.5%差。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持續擴張,主要是由於私人消費及服務貿易均維持穩健增長。
《大陸經濟》貨物出口疲弱 港財政司長:第二季GDP增長或放緩
政府發言人表示, 在訪港旅游業和私人消費帶動下, 本港經濟繼續復蘇, 預計訪港旅游業和私人消費仍會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訪港旅客人數應會進一步增加, 而經濟情況和前景改善應有利本地需求, 盡管金融狀況偏緊可能會造成制約, 勞工市場情況改善, 加上政府采取多項措施鞏固復蘇動力, 為私人消費提供額外支持, 不過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外部需求, 貨物出口將繼續承受巨大壓力.
恆生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升表示,本港第二季經濟按年增長1.5%,低於市場預期的3.5%。按季比較,經濟於首季快速復蘇5.4%後,於第二季收縮1.3%。經濟回調的主要原因大概與利率高企及外圍環境持續不明朗有關。 隨著美國聯儲局於上半年進一步加息,本港利率也逐步攀升,拖累反映投資的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在首季錄得按年增長後,於第二季轉為下跌1%。環球經濟受利率高企影響而放緩,亦持續不利本港對外貿易的表現。本港貨品進出口貨量繼續錄得按年雙位數字的跌幅。另一方面,政府消費開支按年跌9.6%,可能因為今年消費券的金額較去年為低所致。不過,私人消費及反映旅游業的服務業對外貿易則繼續復蘇,支持本港經濟增長。 恆生銀行預期,利率高企及環球經濟放緩仍然是下半年本港經濟復蘇的挑戰,但相信消費增長及旅游業的復蘇可以抵銷相關的不利影響。目前該行維持對今年本港經濟增長4%的預測。(SL/DA)~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香港將在31日公布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估計數字,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0日表示,第二季數據年增長幅度可能較第一季稍為放緩,但強調整體經濟仍處於改善的軌道上。
周五公布的其他數據顯示,工資增長放緩之際,第二季度勞動力成本升幅為兩年來最小,這進一步凸顯出通脹環境不斷改善。本月公布的其他報告也顯示經濟正轉入通脹放緩的模式,6月消費者物價漲幅大幅放緩,生產者通脹低迷。
他引述統計數據指,本港經濟情況正逐步改善。隨著香港與內地以及世界各地恢復便捷往來,本地消費和訪港旅游業是今年以來推動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拉動本港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當中,私人消費在第二季仍然是支撐增長的主要環節。零售業總銷貨值在第一季按年上升24%後,四至五月合計繼續上升17%,回復到2018年同期逾八成半。食肆方面,第二季總收益數字本周四才公布,但預料仍能繼續錄得顯著按年增長,並可如第一季保持平均每月90億元以上水平。
早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告,上季私人消費仍是支撐經濟的主要環節,不過,出口下跌及本地固定投資放緩,將影響第2季經濟按年增長略為放緩。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在網志預告,有關數字按年增長幅度可能較今年首季稍為放緩,但整體經濟仍處於改善的軌道,又相信中央政府將有力支持內地經濟今年較快增長,對香港經濟也有幫助。
「三頭馬車」中的貨物出口,在外圍環境持續疲弱下仍然面對相當嚴竣的壓力,香港商品出口貨值次季繼續按年下跌13%;另一頭馬車本地固定投資最近有放緩跡象,受到加息和外圍經濟前景疲弱所影響,固定投資在第二季料會略為回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初制定財政預算案時,其中一個核心思想是香港全年可以有「追趕式增長」,因此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3.5-5.5%,同時將未來四年中期經濟預測由3%上調至3.7%,為回歸以來次高。 結果第一季經濟增長經修訂後只有2.9%,即使比預期好,但連全年預測下限亦未能達到,而最新公布預估數字,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只有1.5%,遠遜於市場預期增長3.5-4%。 簡單數學,上半年平均每季經濟增長僅有2.2%,換言之要達到陳茂波全年增長目標3.5- 5.5%,下半年平均每季經濟增長要達到4.8- 8.8%。可以作參考的是,過去十年香港的平均季度增長只有1.25%,請問這個「追趕式增長」有可能嗎?可以肯定的是,到八月公布修訂時候,政府將需要面對現實,下調全年增長預測。 陳茂波在周日的網志上已經做了「預期管理」﹏表明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預先估計數字,按年增長幅度可能較第一季稍為放緩。但說到放緩的理由時,他卻只懂歸咎外圍環境持續疲弱,以及受加息影響,令出口及固定投資受挫。 但現實你知我知佢自己都知,香港經濟第二季轉弱,現實理由只有一個:內地經濟沒有出現疫情後的「報復式增長」,反
美國第2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以年率計,按季由前一季增長百分之2,加速至增長2.4%,市場原本預期增長放緩至百分之1.8,期內占美國經濟比重六成八的消費者開支,增幅放緩至百分之1.6,企業投資增速加快,增長百分之7.7。
面對第二季內地經濟增長步伐放緩,多個領域出現不穩定情況,官方已表明力挺經濟,並推出多項措施力穩增長。問題是,這麼一場「大龍鳳」,主要以中國資產為賣點的港股,反彈幅度仍相當有限,反映市場對於內地經濟的展望仍保持審慎之余,也說明港股未能藉此重新成為資金焦點。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盡管美聯儲將利率推至20年來的高位,但今年春季更快的經濟增長提高了疫情後經濟擴張時間更長的前景。美國商務部上周四表示,經季節性因素和通脹因素調整後,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率為2.4%。這比經濟學家預期的要快,並且高於今年前三個月2%的增長率。
聯准會(FED)上周宣布17個月以來第11次升息,各界關注今年余下時間升息行動是否會停止。而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已表示經濟放緩至衰退的風險正在逐漸減弱;最新公布的幾項數據亦顯示,第二季度工資成長放緩、通膨降溫,可能是聯准會慢下腳步的最新跡象。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