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華出口轉跌7.5% 恐續受壓 @ 2023-06-09T20: Back Hot News
Keyword:月出口 中國 預期
Concept:預期中國經濟
中國以美元計5月出口轉為同比下降7.5%,這意味著,中國結束了3月份以來連續兩個月的出口正增長格局。5月進口則下降4.5%,降幅低於預期。
經濟熱議》沒有最差,只有更差!中國5月出口年增衰退7.5%,降幅遠超預期,經濟真的已經垮了?
對於貿易出口前景,王軍研判,從全球總體經濟環境看,並不樂觀。至於中國4月份進口額進一步擴大收縮趨勢,王軍認為「主要反映了內需不足」,房地產市場仍未恢復,五一旅游數據也可以看出民眾消費能力未達預期。
中國5月份的出口和進口(按美元計算)都出現了收縮,出口下降的情況比預期的要差,這也是一連串負面數據的原因,表明中國的增長勢頭在2023年第二季度可能放緩。貿易順差降至13個月低點表明海外對中國商品的需求疲軟,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更多挑戰。
油價周三多空拉鋸,此前中國貿易數據弱於預期,加劇了人們中國經濟能否強勁復蘇的擔憂,並削弱了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今年的需求預期。
潘功勝昨在論壇表示,4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受美元因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中小銀行風險問題推升避險情緒、加息預期升溫走強,加上內地經濟恢復尚不穩固影響。不過及後中國經濟將穩中向上,而市場預期美國經濟面臨溫和衰退,加息周期接近尾聲,令美元走強較難持續,中國外匯市場有望較為平穩運行。潘功勝又認為,人民幣資產具有競爭力,其2年期國債減去核心通脹的真實利率處於1.7厘水平,與美國真實利率相若,顯著高於德國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人民幣債券在全球高通脹下,突顯分散化投資的價值。他又指跨境資金流動由年初較高流入趨向基本平衡,匯率在合理均衡上基本穩定。
凱基亞洲表示,在去年底發布的港股展望,該行預測恆指今年目標價在基本情境下為21100點。該行稱、當時預估今年恆指成份股的每股盈利為約2050港元,即按年增長10.6%。截止目前,今年已公布第一季業績的公司,其盈利增長中位數約11%,符合年初的預期。凱基亞洲稱,考慮到當時內地尚末公布全面復常,故預測數據並未完全考慮其正面作用,該行現時調升2023年每股盈利至2085港元,按年增長約12.5%。此外,該行亦把恆指年末的預測市盈率調升至10.6倍,故此該行上修恆指年末目標價至22100 點。凱基亞洲推薦7只股份,分別為中國移動(00941)(目標價: 78港元)、中國銀行(03988)(目標價: 3.6港元)、友邦保險(01299)(目標價: 94港元)、長江基建(01038)(目標價: 52港元)、騰訊(00700)(目標價: 400港元)、比亞迪(01211))(目標價: 300港元)、SPDR 金 ETF(02840)(目標: 1600港元)。另外,凱基亞洲表示,認同中國經濟已經擺脫了去年的增長困境,修復性復蘇已經全面展開,首季經濟增長率更為全年經濟復常開了一個好頭,今年經濟表現可望優
此前,中國公布的5月出口數據弱於預期,同時分析人士普遍預期,下半年的出口將繼續承壓。國泰君安首席分析師董琦於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展望後續,我們認為出口仍存在下行壓力,預計6月出口增速將進一步下探……從海外經濟動能來看,海外商品消費增長仍處於停滯狀態,後續在經濟走弱背景下,甚至有進一步下行壓力,同時制造業生產也處於下行周期中……疊加銀行危機後續可能引發的信貸標准的持續收緊,使得海外經濟下行趨勢較為明確,外需仍在持續走弱中……年內來看,出口負增長將是新常態,11月之前轉正的概率較小。」
【彭博】-- 中國經濟復蘇在5月份出現進一步放緩的跡象,為今年年底前的前景蒙上了陰影,引發外界預期央行將出台更多刺激措施。
報道提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第一季度的增長速度超過了預期,這要歸功於強勁的服務消費和多年來疫情中斷後積壓的訂單,但由於利率上升和通貨膨脹擠壓了美國和歐洲的需求,工廠產出已經放緩。
中國經濟持續陷入寒冬。由於需求減弱,中國5月份制造業活動的萎縮速度超過預期,這加劇投資者的悲觀情緒,正使中國股市邁向熊市。
世界銀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上調中國2023年經濟增速預期至5.6%,較今年1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的4.3%顯著提升;同時也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1月的1.7%上調至2.1%。 世界銀行預計,由於中國經濟恢復及幾個大型經濟體增長前景改善,今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歐洲、中亞地區經濟增長將加速,而其他地區經濟增長將放緩。 對於明年的全球增長預期,世界銀行則由1月的2.7%,下調至最新的2.4%,主要由於各國貨幣政策收緊的影響持續,尤其是在減少商業和住宅投資方面。因貨幣緊縮政策的滯後和影響持續,加上受到更嚴格的信貸條件拖累,世界銀行估計全球今年余下時間的增長將大幅放緩。
(中央社台北2023年6月7日電)中國5月份出口不但反轉向下,且跌幅超出預期,進口下滑也未顯著改善,引發關注。法人及外商指出,這一表現「再度令人失望」,不但讓各界擔憂中國經濟的前景,且更難預見短中期的復蘇。中國海關總署7日發布,中國5月份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總額為2835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7129億元),較去年同期驟減7.5%;相形之下,中國4月份出口總額較去年同期有8.5%的成長。中國5月份進口總額為217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5%,雖較4月份年減7.9%有所改善,且減幅比外界預期縮小,但下滑態勢仍未能有效扭轉。路透社報導,根據先前向經濟學家的調查,他們預測中國5月份出口總額僅較去年同期下滑0.4%,進口則大減8.0%。如今數字出爐,攸關經濟發展的出口總額跌幅遠高於預期,已引起不小的擔憂。報導指出,中國5月份出口表現不佳,與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疲軟有關;而進口表現不佳,也與中國進口零部件、原料制造成品出口的需求降低有關。德通社報導,德國工商總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晏思(JENS HILDEBRANDT)分析,上述進出口數據表明中國經濟仍然不穩定,在地企業對業務成長的預期也越來越謹慎
中國海關總署周三早間公布的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今年5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7.5%,相比之下,4月份出口同比成長了8.5%。這是三個月來首次出現出口收縮,5月份出口降幅大於預期,先前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的經濟學家們給出的預測中值為,中國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
中國最新經濟數據又遜預期,經以美元計的5月出口按年跌7.5%,創四個月最大跌幅且遠遜市場預期,為國內經濟疲弱的景象再添一筆。花旗指出,中國將踩入「信心陷阱」,逆周期措施必須更加積極,以防止經濟疲弱的預期自我實現。
汪濤表示,如果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持續走弱,如消費和/或房地產復蘇力度明顯弱於預期,和/或出口大幅下跌,政府可能會在下半年加大對基建投資的支援,出台部分領域的消費支援政策,進一步放松房地產政策。政策定調變化的時點可能在7月底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未來2至3個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可能公布一些具體政策措施。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公布最新數據,5月出口萎縮幅度超出預期,年減7.5%,是1月以來的最大降幅,顯示全球需求降溫,進口下滑幅度則稍有趨緩至年減4.5%。
此外,中國官方數據周三顯示,中國5月出口萎縮速度遠高於預期,進口下降,盡管速度較慢。制造商苦於尋找海外需求,國內消費仍然低迷;最新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中國5月出口年減7.5%,為1月衰退10.4%以來最遜,不及市場預期衰退1.8%的水准,且是3個月來首次再現負增長。同月,以美元計價,進口年減4.5%,優於上個月衰退7.9%和市場預估衰退8%,但連續3個月負增長,當月貿易順差為658.1億美元。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