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中國經濟|中央政府將目標定在5% 分析指今年內地GDP可增長5.5% - 晴報- 時事- 要聞 @ 2023-03-06T16: Back Hot News
Keyword:經濟 今年 中國 增長目標
Concept: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周日(5日)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退任前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設為「5%左右」,較2022年目標「5.5%左右」為低,同時屬市場預期下限。分析指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保守,反映政府在換屆之年,政策欲以穩為主,並留意到目前經濟仍潛藏外貿不穩、消費反彈能否持續,及房地產危機尚未解決等風險。工作報告亦提到,貨幣政策要精准有力,財政政策須加力提效,市場人士料在經濟已明顯回暖之時,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必要性已降低。 幣策要精准有力 財策加力提效 李克強在工作報告中表示,過去5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疫情沖擊及國內經濟下行多重考驗,當前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挑戰,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全球通脹依然處於高位,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動能減弱,外部打壓遏制不斷上升;而國內經濟增長企穩向上基礎尚需鞏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民間投資和民營企業預期不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不少困難,穩就業任務艱巨,一些基層財政收支矛盾較大。此外,房地產市場風險隱患相對多,一些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暴露;發展仍有體制機制障礙,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 發改委解釋
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到,今年經濟增長目標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升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 5.5% 左右。
5%的增速是1994年中國開始設置經濟增長目標以來最低的數字。不過在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年即2020年,中國沒有設置GDP增長目標,最終當年中國經濟增速為2.2%。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於周日開幕,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偏向保守的5%左右,強調要穩字當頭,防止房地產業無序擴張。 富瑞發表研究報告指,目前市場將中國全年經濟增長定在5%至6%,顯
對於經濟增長目標相關問題,趙辰昕強調,中國對疫情形勢的判斷、對防控策略的調整完全正確,措施有力,成效巨大。隨著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優化調整,人流物流加快恢復,經濟運行穩步改善,說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2022年受到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增長3%,遠低於政府去年制定的5.5%的目標。在封控措施下,消費受嚴重打擊,一直是經濟增長引擎的社會消費零售「死火」,多年來首次見負增長。因此,市場料今年穩增長是首要任務,對今年疫後復蘇抱有高度期望。瑞銀投資銀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期,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宏觀政策保持支持寬松基調,包括將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率小幅擴大至GDP的3%,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小幅擴大至3.7-3.8萬億元,以及進一步放松房地產政策。
整體而言,她認為,中央政府認識到內地經濟今年所面臨的優勢和劣勢,沒有過分樂觀也沒有增加開支刺激經濟,並更專注長期的經濟增長挑戰。該行認為中國今年達成經濟目標的難度不大。
中國將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為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在取消歷時三年的嚴格防疫措施後,中國面臨著國內和全球經濟的雙重挑戰。
野村: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和財政目標均保守
【信報財經新聞】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早開幕,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稱,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同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相適應。今年在具體工作中要推動經濟實現整體好轉、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國際機構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復蘇的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末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上調至5.2%,較去年10月調高0.8個百分點。IMF說,中國和印度兩國將成為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對一個在中國工作的印度人來說,這真讓我高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說,短期內,中國經濟反彈力度可能比預期更強勁。
安聯集團旗下貿易信用保險分支安聯貿易發表報告,預期全球半導體銷售延續去年下半年弱勢,料今年將下跌約5%,其中合共占80%份額的消費電子、電腦及電訊產業三大終端市場將下跌。報告相信,只有整個行業,即從零售商至消費電子公司,再到半導體設計和生產等環節均完成清理庫存後,市場對半導體的需求才會回升,而中國的消費者可能支持半導體銷售較快速復蘇。報告指,中國作為全球電子設備工廠,亦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及第二大電腦消費市場,這兩板塊將受惠於中國經濟重開及中國消費者數以萬億計的超額儲蓄,將有助緩解受高通脹打擊購買力的歐洲和北美市場銷售下滑的影響。報告指,占全球75%半導體制造能力及90%半導體出口的亞太區,正經歷當前經濟衰退帶來的最大不利,當中以台灣、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日本面臨的風險最大。報告指,半導體價格下跌及晶片供應增加對中國是好消息,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出口值逾4600億美元的電腦及智能手機的制造商負擔,尋求更換或升級IT設備的企業和消費者也將感受到。 (ST)
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是外媒報道今年兩會的熱門話題。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說,中國官方將在兩會期間宣布其經濟增長目標。分析人士普遍預計,相較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實際增長率,中國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將有大幅上升。
馬健代表說,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傳遞出明確信號,河南將堅決扛起「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的政治責任,多措並舉抓投資、千方百計促消費、打造集群育產業、改革開放激活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上海的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ANDY XIE)也認為,考慮疫情間放緩和去年低迷的經濟擴張帶來的後遺症,中國設定的今年增長目標是合理的。
西班牙中歐科技創新交流協會名譽主席韓傑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展現了中國自信開放的大國形象。「今年是中國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作為旅西僑胞,我會以此為契機,力促兩國友好交流,向西班牙民眾講好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中國社會欣欣向榮的生動故事。此外,在全球貿易面臨諸多挑戰的形勢下,海外華商應當迎難而上,發揮融通中外的優勢,為中外經貿往來搭建合作橋梁,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向高質量發展貢獻僑力。」韓傑說。
中央將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央的經濟增長目標與該行的基准預測一致,貨幣政策保持溫和積極的支持基調,同時政府提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但並未提及全國性的大規模消費刺激或收入補貼,預期新一屆政府上台後,或推出更多具體的政策支持,而政策性銀行對基建投資的信貸支持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財政貨幣等政策要實現「統籌運用」,更多地方政府也可能推出擴大消費的具體政策措施。
政府目標今年GDP增長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升3%,提到要擴大國內需求,優先恢復及擴大消費,同時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形容開放的中國大市場,一定能為各國企業提供更多機遇。李克強又稱,今年是全面貫徹黨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指出,外界原本預期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目標會設定在5%至5.5%區間,以大陸GDP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及淨出口)來看,今年淨出口因外部需求疲弱難有表現,僅以內需來看,假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與上年一致,若欲實現5.5%的經濟成長率,則社會品消費零售總額年增長率須高達20.8%,遠超出法人機構的預期。
香港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表示,今年是中共20大後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擺脫疫情復常首年,增長目標相對保守,反映中國國內外環境自疫情以來經歷重要變化,北京正以務實態度克服挑戰、穩中求進、著力擴大內需、保障民生、防范風險,以促進中國繼續穩步發展。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為5.5%左右,已創20多年來最低增長目標,而去年實際增長3%,為歷史上罕見的不及目標,主要是新冠疫情已持續三年,且中國政府實施嚴格的動態清理防疫措施,影響了居民日常生活和企業生產經營,中國國內房地產行業陷入低迷、俄烏戰爭爆發、美聯儲連續大幅加息,以及中國和西方國家的矛盾加大,也是拖累因素。
中國設定今年經濟增長5%左右,中國國務院發改委官員今天表示,此預期目標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有利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
第三,實現預期經濟增長目標有良好條件。在應對疫情沖擊和外部各種不確定環境下,我國貨幣政策始終保持定力,采用降准與一系列結構性政策精准滴灌,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溫和調整,既助力了經濟大盤和經營主體的穩定,又保持了資產負債表的健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充足能力應對各種可能的變化。今年已經明確,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貨幣政策要更加精准有力,這將創造更加適宜的宏觀政策環境。
報導引述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陳東觀察,今年2月中國官方發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2.6,高於市場預期。「中國經濟反彈可能會在2023年提前完成。我們預計增長勢頭在短期內將保持高位,並可能在第2季達到頂峰。」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