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閃晶片制裁,中芯國際、華為私下狂買二手半導體設備 @ 2023-02-07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出口 日本 半導體 設備 晶片 日荷
Concept:晶片技術 , 中國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
日本的情況也是類似,日本的野心很大,恰恰中國和日本半導體產業是能夠形成互補的,雖然日本原材料廠商依然強勢,但半導體設備廠商被應用材料、ASML、泛林等歐美廠商打得很慘,高端光刻機基本被ASML壟斷,尼康只能撿一些殘羹冷炙,佳能的光刻機幾乎絕跡。在美國半導體設備商遵循美國禁令撤離中國大陸市場之際(應用材料、泛林、科磊等美國設備商獲利頗豐,其25至30%的營收源自大陸市場),對於這些年走下坡路的日本半導體設備商而言無異於久旱逢甘霖,如果沒有美國的禁令,商業利益會促使日本企業通過各種手段向中國大陸出售半導體設備。未來,日本大概率會采取相對靈活的政策,既把錢掙了,又不過度得罪中美。
台北智庫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告訴《BBC》,是外界可以料到的腳本,因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國前三名即是美國、日本、荷蘭,白宮要阻擊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勢必早晚都會在半導體設備上下手。」
美國自2022年10月起已祭出一連串晶片出口管制,以遏制中國發展先進半導體的步伐。根據美國商務部規定,除非獲得政府許可,否則美國企業用於超級電腦、人工智慧與軍事設備等領域的晶片,以及相關制造設備,都不得出口至中國。此外,並針對美國公民在中國半導體企業任職祭出禁令,限制科技人才流向中國半導體產業。
美國聯合日本、荷蘭合組圍剿聯盟,使得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區域發展產生更復雜的演變。在美國強力阻擋中國取得先進制程關鍵設備及材料下,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受挫,美國甚至透過聯盟,擴大限制浸潤式深紫外光(DUV)設備輸中,業界解讀美國幾乎封住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任督二脈,邏輯晶片無法突破7奈米以下的門檻,兩大記憶體包括DRAM及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同時被綁住雙腳,無法推進。美中科技角力,雖仍讓中國可直接向美晶片廠購買不是用於軍事的晶片,但在中國也采取去美化的趨勢下,受惠者反倒是南韓三星及包括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台灣晶圓代工廠和與半導體晶片開案息息相關的晶片材料分析等廠商。
美國拜登政府迄今尋求日本、荷蘭等國聯手,擴大半導體技術的管制范圍。日本政府同意合作,並擬定前述的具體做法。據報導,日本修訂後的「外匯及外國貿易法」,將禁止日本的設備用於研發與制造半導體,該法將在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簽署後公布,最快將在今年春季開始實施。
日本共同社4日報道,日本政府脩改規定出口特定產品和技術之際,需要其經濟產業部長批准的《外匯及外國貿易法》部長令,讓作為日本強項的生產設備不被用於開發和生產半導體。這項部長令脩正案將於近期公布;在向企業等公開征集意見後,最快今年春季啟動管制措施。
《環球時報》引述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指出,尼康、佳能與荷蘭的阿斯麥一起壟斷了全球光刻機市場。另外,東京電子是日本第一大半導體企業,其產品幾乎覆蓋了半導體制造流程中的所有工序。陳言認為,這三家企業未來將是日本追隨美國政策、限制向中國出口的重點企業。另外,日本還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原材料供應國家,例如日本曾在與韓國的貿易戰中用光刻膠「卡韓國的脖子」。陳言認為,雖然目前媒體在美國對盟友的要求中未提及半導體生產材料,但是中國也必須對此予以警惕。
美國拜登政府去年10月宣布加強半導體技術出口管制,日本和荷蘭同意合作。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日本和荷蘭同意跟隨美國,停止出口尼康(NIKON)和艾司摩爾等企業生產的半導體制造設備,阻止中國開發可用於增強軍事實力的先進晶片。
據日本《共同社》獨家報導,日本政府將修改規定出口特定產品和技術的《外匯及外國貿易法》,該法進行修改程序需要經濟產業相批准,目的在日本經濟尖端生產設備不被用於開發和生產半導體。省令修正案將於近期公布,在公開征求意見後,最快今年春季啟動管制措施。
彭博資訊報導,顧問公司EVERCORE ISI認為,美國、荷蘭和日本聯手限制對大陸出口晶片設備的協議,可能令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營收減少2%至4%,但不太可能全面禁止所有DUV設備出口。不過,也有業界人士持不同看法,提到因為EUV設備實在太供不應求,應足以彌補艾司摩爾在DUV設備方面所面臨的政策變動風險。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被譽為21世紀「新石油」的半導體,在2019年美中貿易戰後更突顯其重要性,甚至被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各國爭相推動半導體制造與研發,包括中國也不例外,中芯國際(SMIC)產出7奈米晶片,激起美國的危機意識,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展開全面性的封殺,除了禁止先進制程晶片和制造設備出口到中國,更拉攏日本、荷蘭等盟友一同加入對中國的制裁行動。
中美在科技領域上的博弈未見平息,美國商務部官員回應外媒查詢時,間接承認了早前盛傳將與日本、荷蘭聯手封鎖對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設備的傳聞。與此同時,美國與印度亦同意升級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在半導體、先進武器、航天及其他高科技領域攜手擴大合作,劍指中國的意欲昭然若揭!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2月05日訊】日本媒體共同社今天報導,日本政府修訂外匯法後,將於春季開始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的半導體制造設備。
而據日本晶片制造裝備協會(SEAJ)數據顯示,2021年度日本產的晶片制造設備的銷售額為3.443兆日元,其中對華出口額比上年度增加57%,達到9924億日元,約占整體的3成,居各出口物件國和地區首位。日本《產經新聞》認為,隨著對華晶片出口限制的推進,目前對華銷售額的大約一半將受到影響。
【時報-台北電】美國、日本、荷蘭三國日前剛達成協議,日荷兩國同意配合美方限制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中國,但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1日指出,若日本、荷蘭等美國盟友不對中國晶片制造設備出口采取像美方一樣的全面限制,其對中國的晶片圍堵戰效果將大打折扣。
美國政府據傳已下令停止對美國企業核發向中國電信設備公司華為出口的供貨許可證,意味著美國可能完全切斷華為的美國供應源。加上近期有消息顯示,美國與日本、荷蘭已就限制部分先進晶片制造設備出口至中國達成協議,學者分析,中美雖有意維持溝通,但科技戰仍在進行。
法令修正案將在近期公布。在向企業募集意見後、將在今年春天導入管制措施。報導指出,關於美國拜登政權去年10月發表的晶片/晶片設備對陸出口管制措施、日本已同意提供合作,而日本此次是決定具體的實施方針。在「台灣有事(中國入侵台灣)」風險攀升下、和軍事力相連結的晶片高科技霸權之爭加劇,不過為了避免引發報復,日本的出口管制措施中、不會指名道姓的點出中國的名字。
綜合外媒報導,擋不住美國強力施壓,日本與荷蘭點頭同意跟進制裁,消息人士透露,日本預計召集產學界人士商議,並透過修改外匯與外國貿易法,達到出口管制先進半導體技術與設備的目標。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