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為什麼說中國經濟這次放緩與以往不同? @ 2022-05-21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經濟 中國 胡錫進
Concept:北京上海 , 經濟胡錫進
胡錫進本月初罕見發文質疑當局動輒封城,認為已沖擊經濟發展並產生民怨,但他隨後刪除文章;15日他又發文表示,中國4月份的經濟狀況可以用「怵目驚心」來形容,「對這些數據,中央政府一定更看到了……只要經濟而不顧人民生命健康,在中國行不通;只要抗疫而不記經濟和其余,也決不會是中國的風格。」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今日(15日)在個人微博表示,受疫情影響,中國4月部分經濟數據看著觸目驚心,中國政府一定看到了,「中國怎麼可能讓北京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隔三差五反反復復搞封控,」胡錫進認為,中國是經濟發展和防控全都要。
據中央社引述胡錫進稱:經濟觸目驚心,怎能讓北京上海反復封控。據胡錫進還說,這些社會成員看了很不舒服的經濟數據,中國中央政府「一定更看到了」。而「只要抗疫而不記經濟和其余」,絕不會是中國的風格。
在封城之前的過去兩年,上海一直是中國內地防疫的模范生,上海所主張的「陶瓷店里抓老鼠」的精准防疫堪為防疫的一股清流,深深博得許多人的認同。這正是近年來中國內地輿論場上「滬吹」文化現象之所以能夠流行的原因。但沒想到的是,迄今一個多月的封城不單讓上海遭受巨大的經濟社會發展損失,而且改變了世人對於上海的認知,許多人談起上海都有一種五味雜陳之感,上海多年以來辛苦積累的良好聲譽大打折扣。正因這樣,在上海快要解封之際,總結上海封城期間的教訓,對於上海乃至整個中國內地今後的防疫模式選擇來說,都具有現實意義。
上海封城造成的經濟下挫,剛好遇到美國聯准會調升利率,雙重負面沖擊是全球經濟復蘇最大的威脅,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振興經濟的大作戰是影響全球經濟安危的頭等大事,我們期待中國經濟能夠盡速達成「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三穩目標,重回穩定前行的軌道。
最近,胡錫進幾乎每天都在滿懷憂患感地談論中國經濟,比如5月15日,他發表了《4月一些經濟數據很刺眼,必須重視但不誇大它們的趨勢意義》,稱只要經濟而不顧人民生命健康,在中國行不通;只要抗疫而不計經濟和其余,也決不會是中國的風格。5月18日,他又力挺民營經濟和平台經濟,稱《此時的中國,更要團結向前看》,等等。
筆者認為,胡錫進稱中共「魚和熊掌都要」的言論實在荒唐,此時的中共,跟當年力推改革開放的中共早已天差地遠。現在中共的施政著重於管控人民,而非復蘇經濟,否則怎敢對經濟領頭羊的上海痛下如此毒手呢?其實中共若真要全力發展經濟,只要一聲令下,荒野都能瞬間變成繁華都會;但是對那些高官而言,當今唯有力阻疫情擴散,才能贏得底下官員、甚至全體民眾的支持與擁戴,進而鞏固自身權力,而即便清零政策毫不可行,高官們仍舊固執地認為,寧可犧牲經濟與人民生存權,也要突顯政府對防疫的重視。
經濟數據觸目驚心 胡錫進:中國怎可能讓北京上海反覆封控
胡錫進今天(16日)甚至直指「清零政策」,「中國怎麼可能讓北京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隔三差五反反覆覆搞封控,經濟不要了,稅收斷崖下跌就印票子,企業愛倒閉不倒閉,老百姓沒收入就喝西北風,我們的國家怎麼可能會允許那樣的情況發生!」
中共堅持防疫「清零」政策,動輒封城的做法沖擊經濟發展,並引發民怨。中國大陸4月多項經濟數據惡化,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含沙射影指責北京上海反覆搞封控,「經濟不要了」,引起網民熱評。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15日在微博發文稱,中國4月經濟數據看了令人「觸目驚心」。他說,「中國正在探尋動態清零針對奧密克戎(OMICRON)的遞進版」,經濟與防疫「魚和熊掌都要」。
中國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罕見一改中共喉舌立場,不僅發文質疑當局清零政策,還說四月經濟情況簡直怵目驚心,更提到當局怎麼可能讓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反覆搞封控,不要經濟,拐彎抹角評論防疫政策。也因為疫情嚴重,中國相繼延後或取消六項體育賽事,包含延後杭州亞運、成都世大運,更放棄亞洲杯足球賽主辦權;另外香港有專家預測,兩周後恐怕會爆發第六波疫情。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