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美國通脹加速上升,價格上漲波及整個經濟 @ 2021-10-16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通膨 新聞 物價 中國
Concept:物價指數 , 中國通膨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今(14)日公布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同期漲10.7%,不僅超出預期,同時也是以近26年來最快的速度成長,增加全球通膨風險,為當地企業帶來壓力,開始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謝金河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站出來說「要科學有序減碳」,勿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確保北方群眾溫暖安定過冬,他的看法又跟習近平總書記不一樣!中國的剪刀差惡化,背後代表的是中央強力控管消費者物價,使得乍看通膨沒有發生,消費者物價CPI只有0.7%,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反應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卻高達10.7。
謝金河指出,中國不再是廉價生產基地,全球供應鏈重建需要時間,疫情造成的斷鏈也有待紓解,接下來是通膨帶給全球新的課題,稍不小心就會變成停滯性膨脹,像中國的生產者物價PPI到9.5、CPI 0.8%,這個剪刀差太大,這是停滯性膨脹的顯例,美國PPI 8.3%、CPI 5.4%,顯示終端產品可以適度反應成本,狀況比中國好一些。謝金河強調,台灣已經很習慣沒有通膨的日子,央行的貨幣政策幾年來一成不變,這次真的開始承擔挑戰了。而且,最低工資調升,也會加重通膨力度,接下來看政府如何接招!
當然導火線跟中國拖不了關系,全球最大生產制造基地中國大陸迎來十一長假,卻苦了為耶誕旺季加班趕貨的廠商,自中秋節後,從南到北高達16個省分先後宣布強化實施「能耗雙控」政策,隨即啟動各種限電措施,長期目標為了淘汰高耗產業,達到碳中和,未來中國限電恐成常態,高油價、高物價下,甚至半導體產業也高通膨。
受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飆漲影響,中國大陸9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同期大漲10.7%,創1996年10月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新高。路透中文網指出,中國經濟已出現明顯的「類滯脹」情況。但大陸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通膨總體溫和。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兩大經濟體最新數據反映全球通膨竄升風險增加,短期或難以緩解。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5.4%,追平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13年最大增幅,材料及勞力短缺引發的價格上漲已波及經濟。中國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10.7%,創有紀錄以來(25年)最快升速,一旦企業開始將成本升高轉嫁於消費者,恐推高全球通膨壓力。
通膨這個名詞,對40歲以下的年輕人一定很陌生,但年長的人都記得美國前總統卡特、雷根政府交替的1980年,美國利率一度逼近20%,美國為了對抗通膨卯足全力,利率拉升到20%附近,這對已經很習慣零利率或在1%以下低利率的民眾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而在這次拉閘限電之前,全球通膨之勢已隱然浮現,例如,中國8月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高達9.5%,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0.8%,美國8月的PPI是8.3%,CPI是5.4%,就連過去不太波動的台灣,9月CPI都出現2.63%的數字,通膨的蹤影已逐漸浮現。
截至目前為止,能源危機對供應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制造商面臨原物料價格全面攀升的同時,對需求的擔憂也快速上升。其中又以中國的壓力最為明顯,中國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以近26年來最快的增速成長。鑒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生產者通膨恐很容易蔓延到其他經濟體。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