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人民幣國際化|社科院專家:香港成為中國「倫敦」的機遇和風險 @ 2021-09-03T12: Back Hot News
Keyword:蘋果 南韓
Concept:
多位國家級專家南下宣講「十四五規劃」的香港機遇,其中「離岸人民幣樞紐」成為亮點,可見人民幣國際化將是香港金融發展未來五年的首要任務。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日前接受《香港01》獨家訪問,為讀者解析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及香港未來的角色、機遇和挑戰。
「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是提升中國國際地位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助力全球金融穩定的需要。」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建言,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可以沿著兩個路徑展開:一是與傳統國際金融中心展開深度合作。要深化倫敦與上海的合作,包括進一步鞏固香港地區作為海外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樞紐地位。「中國利用外資70%通過香港地區,人民幣在海外資金池70%的規模也是在香港地區,所以未來香港作為離岸金融中心的作用,只能增強,不能削弱。」徐洪才說。
【大紀元2021年08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彤、梁珍香港報導)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港幣地位問題再次引發外界關注。資深銀行家吳明德在接受《珍言真語》專訪時分析,行政會議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重提香港股市加入人民幣交易,可能出自北京授意,北京當權派欲利用香港換取美元走資,香港可能上演「劣幣驅逐良幣」的場景。
2016年11月,中央結算公司支持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在境外發行「綠色資產擔保債券」;2019年4月,與中金所合作,共同支持首單境外投資者使用債券作為期貨保證金業務落地;2020年4月,支持首單自貿區外幣融資擔保品管理業務落地,為境外美元貸款提供人民幣國債擔保服務。中央結算公司與國內外金融基礎設施和中介機構合作,探索打造創新型跨境擔保品合作平台,助力債市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逐步推動人民幣債券成為國際市場普遍接納的合格擔保品。
在變局中開新局,十四五規劃確立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深刻重塑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與新優勢,也將開啟香港發展新格局。作為高度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經濟體,香港與內地經濟金融深度掛鉤、互聯互通大勢所趨,未來發展將更加突出國家戰略的主場效應和“超級聯系人”功能,通過更好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國際大循環的“促成者”,並利用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機遇,為香港經濟創造新動能、新機遇。因此,進一步鞏固提升已有優勢潛能,實現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確保香港在多個領域繼續保持國際地位,關鍵在於“強化優勢、融入大局”。香港金融優勢明顯,是全球競爭力排名前列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經濟最核心內涵和特征,將在支持香港“9中心、2樞紐”發展定位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將發揮關鍵作用,是推動香港發展新局的主要出發點和落腳點。香港將順應全球整體形勢發展需要,強化金融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核心驅動力量,從投資內地的虛體轉變為投資中國的實體,從走向世界的窗口轉變為大灣區的特區,推動金融深度支持並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3、2015年收購葡萄牙聖靈投資銀行(已更名為海通銀行)。繼完成收購大福證券、恆信金融集團後,公司基本實現了國際化第一階段聚焦香港及東南亞等毗鄰市場的戰略目標。彼時在歐債危機的余波下,歐元區經濟脆弱,資產價格下跌,歐元較人民幣持續貶值。在這一背景下,自2014年與聖靈投資銀行出售方初次接觸後,公司即決定成立收購項目領導小組,啟動收購流程。聖靈投資銀行當時是葡萄牙領先的投資銀行,總部位於葡萄牙里斯本,除在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等成熟資本市場有業務運營團隊外,在巴西、墨西哥、印度、波蘭、非洲等新興市場也有布局。通過收購聖靈投資銀行,可利用其全金融牌照優勢和全球性平台,快速獲得在歐美成熟市場以及東歐、南美、南亞等新興市場的專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公司為客戶提供全球范圍內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