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周顯:炒股要比別人冷靜也要比別人瘋狂- 20200605 - 經濟 @ 2020-06-06T16: Back Hot News
Keyword:香港 港交所 經濟 中概股 李小加 中國 美國 港上市 在美
Concept:港交所上市 , 中概股回流香港
他認為,早前大陸公司之所以在美上市,都是因在香港上不了市,在發布IPO新規前,港交所在公司治理和雙重股權架構等問題上的要求,都更加嚴格。現在,佷多有意來港上市的美國上市中概股,已具備香港上市的條件,除了美國的氛圍變得不那麼友好,港交所已經從根本上對上市制度的許多方面進行改革,使港交所變得更加靈活。
中概股回港的浪潮之下,黃國英認為港交所(0388)的確是「受惠股」之一。近期港交所轉強,當香港其他股票下挫時,港交所率先反彈,不過黃國英認為港所交估值已經不太便宜。他提到,港交所的模板是美國NASDAQ,但港交所估值已經比它還要貴。不過,黃國英仍然相信港交所有很大增長空間,而且有市場稀缺性,「香港好的股票選擇愈來愈少」,預期可以大幅跑贏大市。
同時,多了大型機構由美國轉回香港上巿,自然有利港交所(0388)的股價,該股近日便已升至逼近300元的水平。筆者心血來潮,將近年港交所股價和中原樓價指數並在一起觀察,果然發覺港交所股價向上,香港樓價亦多會跟隨向上,反之港交所股價下跌,樓價不用多久也會偏軟,最近港交所股價強勢,中原樓價也果然拗腰而上(見圖2),這和筆者最近訪問美聯物業(1200)主席黃建業聽到的分析有相似之處——中概股回流香港,自然要在香港租用辦工室和請人,同時會租用或購買物業供高層員工居住,於是推升港交所股價之余,也會有利香港的物業巿場(黃建業的詳細訪問將會刊登在下周一隨明報附送的《MONEY MONDAY》封面故事)。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改革後的香港市場已經像美國市場一樣,基本擁抱了新經濟公司,在不同投票權架構和收入門檻方面已經不再存在制度上的重大障礙和劣勢。與此同時,香港更接近內地市場,在文化、語言和交易習慣上「更接中國地氣」,而互聯互通有使在港上市的公司可以直接引入內地投資者。這種「兩全其美」的制度設計讓香港市場比起美國市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優勢。
大摩於報告中指出,美國預托證券(ADR)加速回港上市,加上大灣區將提供更多金融政策支持,有助港股流動性,在此背景下,強調該行提出的「最佳想像」情況(BLUE-SKY SCENARIO),即若全部符合資格的中概股都回到香港上市,港股市值累計可增加9萬億港元,北水日成交可增兩成。該行又表示,在大灣區金融政策推動下,更多資金流向香港,亦令港交所與內地交易所的流動性聯系更為深入,港股周轉率可因此大增1.2倍。在此情況下,最快2022年,港交所收入可增加一倍至約312億元。
環球金融市場過去數十年都牢牢掌握在美國手中,中美的實力在這戰線上亦頗為懸殊。香港一直在中國與西方社會的夾縫中生存,中美若真的打金融戰,香港這個以貫通中西自居的國際金融中心,肯定會大受沖擊。無論是特區政府、港交所、各金融監管機構、銀行企業,還是一眾投資者,都要知道風險正在上升,別因為短期內中概股「回流」的小利,而誤了應對一場大風暴的准備時機。
中美關系在新冠肺炎爆發後急轉直下,美上市中國企業因監管收緊且政治風險日增,料續回歸香港或A股。正招股的網易(9999)及京東只是開始。美上市有逾200只中概股,總市值約1.3萬億美元,盡管A股資金較多且估值更高,但中概股不少股權結構是由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持有,回A甚復雜,故香港上市應是首選。倘一半擬來港上市且市值不變,港股總市值料由35萬億元,增14%至40萬億元。因大部分是科技類新經濟股,交投較高,再計及或將落戶香港的中概股,難怪港交所(388)續創新高,一眾內地客較多的券商,股價亦節節上升。恆生指數加入阿里巴巴(9988)及美團點評(3690)等新經濟巨無霸只是時間問題,8月季檢料將成行。
《國安法》降臨香港,本地藍籌股幾乎無一幸免全線暴跌,只有港交所及創科實業表現除外,豐盛金融集團資產管理部董事黃國英認為兩者都是能脫離香港經濟的「好股」。港交所中內地股票占比愈來愈高,漸漸與香港經濟脫鉤,無視相關社會事件對香港實體經濟的影響;創科實業的77%收入是由北美洲業務貢獻,15%是歐洲業務,本地事件同樣對創科無影響,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中場股最適合不過。另外,他認為以「新經濟」收租股作後衛,比領展等傳統REIT,更有防守性。
近日市場焦點由新冠肺炎及經濟復蘇步伐,轉移至美國因種族問題而觸發的暴亂,並且逐漸蔓延全美,加上與華為相關的網絡安全問題繼續發酵,在壞消息充斥下,後市未見樂觀。但危中有機,正因中美問題繼續升溫,市場憧憬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將會陸續在香港上市,令港交所(0388)的新股上市收入和未來的大市成交金額有望增加,因而刺激股價在本周創了52周高位。
雖然美國的中概股正面對著除牌的風險,但實質時間表是無法估計,過往在美除牌程序分分鍾需時3年,如有欺詐成分可能速度會加快,但相信公司不會主動退市,因為成本十分高。網易在港股二次上市將於本周內招股,上市文件可見聯席保薦人是有美資投行的,一邊說制裁中概股,另一邊卻有美資公司在賺錢,由此可估計制裁的力度不能太大。國內科創板現都接受VIE及二次上市,所以大趨勢都是會有更多公司回歸香港或大陸市場上市,當中大多為高增長的新經濟股,港股或因此有更高投資價值及機會。
網易創辦人丁磊發信給股東,證實在香港第二上市的消息,據報將於6月首周開始招股。市傳京東亦已獲港交所批准掛牌,代表「中概股回歸」全面提速。更多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有利港交所股價表現,雖然特朗普宣布多項針對中國的措施,但未有披露太多細節,面對政策不確定,不利市場氣氛,亦使港股吸引力減少。
這些中概股公司都看好香港未來會迎來更多的新經濟企業。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上市儀式上表示,這是香港資本市場的創新,相信香港會迎來更多新經濟公司。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二次上市之際,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當時表示,得益於過去幾年間香港資本市場的積極改革,今天阿里巴巴終於「回家」上市。網易選擇香港二次上市的時間點,正好距離其首次登陸美國資本市場20年。這20年來,香港市場已經發展成頗具自身特色的資本市場,但就流動性而言,香港市場不如A股和美股,而就市場深度而言,又不如美股。
也由於美國收緊中概股法規,促使游戲公司網易和網路電商京東最近宣布准備在香港二次上市,其中,網易在港IPO發行價訂為每股123港元,將籌資210.9億港元(27億美元),預定6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
企業能如何證明不受外國政府控制?到最後還不是美國說了算。從另一角度看,若中概股竟然能證明不受黨的控制,這對於企業自身就更加不利。當然,法案還法案,執行上可以有彈性,但作為備案,盡快到香港作第二上市是必然之選。近期已知京東和網易都准備來港,港交所股價強勢也反映了一些利好,但當有拼多多、百度、嗶哩嗶哩、虎牙等等,而當中概股雲集,港股成交額也會出現結構改變,過千億,甚至千二億以上成交將成為常態。若短期市況受中美關系影響而下跌,會是趁低吸納港交所的機會。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政府陸續收緊中國概念股在美上市要求,甚至傳出部分中概股可能會因此退市,市場認為,這項消息有機會讓更多中概股赴香港證券交易所進行2次上市,使得港交所股價連續第5日上漲,創4個月以來的新高。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