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港交所: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 RTHK @ 2020-06-06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香港 港交所 中國 中概股 李小加 經濟 美國 港上市
Concept:回流香港上市 , 美國上市中概股
港交所在上市制度改革後立刻吸引了大量優質中國企業上市。2018年7月9日,中國手機制造商小米赴港上市,成為港交所首家同股不同權架構的企業。得益於新的上市制度,2018年港交所業務創多項新紀錄,香港證券市場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高居全球首位,達到2,880億港元;證券市場成交額超過26萬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明報社評】上周三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控股責任法案》,要求外國企業須證明不受外國政府控制,以及容許美國監管機審計其財務報告,否則股份將被禁止在美國證券交易所買賣。提出此法案的參議員毫不忌諱指是針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美兩國之間的角力,經歷新冠疫情之後,已由原本的貿易戰、科技戰,進一步蔓延至金融戰。一眾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紛紛表示有意來香港第二上市,港交所及相關的服務行業迎來新商機,但金融戰第一槍打響,後果難料,作為中國向外集資窗口的香港,中長線必定是弊多於利。
他認為,早前大陸公司之所以在美上市,都是因在香港上不了市,在發布IPO新規前,港交所在公司治理和雙重股權架構等問題上的要求,都更加嚴格。現在,佷多有意來港上市的美國上市中概股,已具備香港上市的條件,除了美國的氛圍變得不那麼友好,港交所已經從根本上對上市制度的許多方面進行改革,使港交所變得更加靈活。
香港確有走資,新加坡可能是較方便的地方,如果香港近期移民潮真的如傳說般再起,則港資流出還有可能四面八方。但有出城的,就有進城的,香港可能如歷史般因禍得福,是中國美國金融戰可升級,初戰就令香港的中概股大增。
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即預告,今年將是香港IPO市場重要的一年,相信將有很多來自中國的超大規模新股,而其中很多為美國回流的企業。換言之,香港投資者卻有望在今年迎來新股大時代。
針對收緊中概股上市法規一事,那斯達克執行長ADENA FRIEDMAN周四表示,許多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今年可能會在香港交易所二次上市,部分原因是美國的政治壓力。至於解決海外公司會計造假等問題,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職責。
中概股回港的浪潮之下,黃國英認為港交所(0388)的確是「受惠股」之一。近期港交所轉強,當香港其他股票下挫時,港交所率先反彈,不過黃國英認為港所交估值已經不太便宜。他提到,港交所的模板是美國NASDAQ,但港交所估值已經比它還要貴。不過,黃國英仍然相信港交所有很大增長空間,而且有市場稀缺性,「香港好的股票選擇愈來愈少」,預期可以大幅跑贏大市。
可是,CDR推出以來,暫時仍未有中國公司獲批,碰巧美國最近大肆針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為買個保險免受被除牌影響,加上阿里巴巴起了示范作用,因此造就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的熱潮。由此可見,香港市場既靈活又成熟,就是我們的優勢。不過,當CDR全面推行,更多中概股回A,內地投資者便可以直接買賣這些股份,不用轉折來港投資,到時港股成交額勢必受到影響吧?
李小加也指稱,「港交所目標就是做好服務,把壁壘拿掉,並把「屋里」打掃得干干淨淨。」對於合法規的中概股,他表示若這些公司剛好遇到困難能到香港上市,他張開雙臂歡迎。
中概股將面臨美國更嚴苛監管和被迫下市風險,中國第二大游戲商「網易」成為首家為逃出華爾街留後路的中概股。網易將於十一日在香港第二上市,周五把在港股票發行價定為每股一二三港元,較其美國存托憑證(ADR)上日收盤價低二%。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政府陸續收緊中國概念股在美上市要求,甚至傳出部分中概股可能會因此退市,市場認為,這項消息有機會讓更多中概股赴香港證券交易所進行2次上市,使得港交所股價連續第5日上漲,創4個月以來的新高。
市場分析認為這波中概股回歸香港掛牌可為投資人帶來不錯的獲利機會,原因總結有三點,第一是中國資本市場如今已有足夠多的資金去容納這些高市值的企業。第二則是當年這些企業赴美上市時大多是處於虧損,如今不符合在香港上市的影響條件已不存在。第三則是這類網路企業在現今的新聞和輿論中發揮了重要影響力。
北京方面即將在香港實施的國家安全法為港交所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香港的法治、對言論和新聞自由的有力保護以及開放的資本賬戶都是港交所相對於中國內地交易所的優勢。在中國宣布打算實施這一新法律的第二天,恆生指數下跌近6%。" DATA-REACTID="28">但北京方面即將在香港實施的國家安全法為港交所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香港的法治、對言論和新聞自由的有力保護以及開放的資本賬戶都是港交所相對於中國內地交易所的優勢。在中國宣布打算實施這一新法律的第二天,恆生指數下跌近6%。
中金公司日前發布研究報告顯示,約有19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符合條件回港作二次上市,包括京東、百度、網易、好未來、新東方、百勝中國等。中金認為,中概股願意回香港或A股,主要考慮到業務發展有融資需要、增加股份流動性、靠近本土市場、能取得較好估值,以及減少所需面對的監管風險。
企業能如何證明不受外國政府控制?到最後還不是美國說了算。從另一角度看,若中概股竟然能證明不受黨的控制,這對於企業自身就更加不利。當然,法案還法案,執行上可以有彈性,但作為備案,盡快到香港作第二上市是必然之選。近期已知京東和網易都准備來港,港交所股價強勢也反映了一些利好,但當有拼多多、百度、嗶哩嗶哩、虎牙等等,而當中概股雲集,港股成交額也會出現結構改變,過千億,甚至千二億以上成交將成為常態。若短期市況受中美關系影響而下跌,會是趁低吸納港交所的機會。
【明報社評】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上周突然請辭,股價連續兩天下挫,反映市場對李小加離任感到憂慮。雖然要易帥,但港交所在熟悉金融市場的主席查史美倫帶領下,發展方向相信不會大變。問題是港交所進一步搭通內地及國際市場正面對不少樽頸位,中國與西方世界的緊張關系短期雖然有利「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但同時壓縮港交所走向國際的空間,新領導層在這夾縫中為港交所、同時為香港尋求出路,殊不容易。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