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失業率未見頂 裁員結業恐陸續有來 @ 2020-05-07T04: Back Hot News
Keyword:失業率
Concept:失業率未見頂 , 月失業率升至
經合組織(OECD)的一項研究顯示,經濟活動每封鎖一個月,就有可能會令當年經濟的增速減低2個百分點。美國的失業率可能會一直飆升,並且超過2008年錄得的10%頂點,從而損害短期消費。此外,如果原油價格持續反彈,雖然能減輕能源行業的壓力,但也會損害可支配收入及相關的需求。
美聯儲副主席克拉里達日內表示,美國經濟可能需要更多的財政和貨幣支持。克拉里達表示,我們正處於經濟衰退之中,但經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復蘇。我們正經歷最嚴峻的經濟活動萎縮以及失業率的激增,失業率將飆升到194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傳統上,較為相信自由市場的美國主要以「失業救濟」去救助受經濟衰退所影響的平民百姓,而企業則相對容易可以解雇員工。因此,自特朗普3月13日宣布新冠肺炎的緊急狀態令、全國多州陸續實施居家隔離以來,全美已有超過2,200萬人申領失業救濟金——根據《紐約時報》的估算,這將帶來高達12.5%的失業率(根據官方數字,2月時美國的失業率為3.5%,3月則升至4.4%)。
聯儲局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將「嚴重影響」經濟活動,並在中期對經濟前景構成相當大的風險。鮑威爾稱美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將受到重創,失業率將升至兩位數。由於經濟活動大面積暫停,第二季度的失業率將會升至高位。隔離結束後,消費恢復,失業率隨之下降,但不會很快回到2月3.5%的水平。
為保復元,充分及全面估計海外的疫情及經濟風險乃必然首步:這將為作出具體應對部署提供必要基礎。發達國尤其歐美地區疫情總體上仍在惡化而未見頂,切勿低估其趨勢的多變、突變及復雜性。歐美多地因受不住封城帶來的政經痛苦,出現了更多疫情轉向「平緩」、「見頂」及開始解封的聲音,制造了假陽春圖景,為疫情發展增添了曲折性,有可能出現一波接一波的形式,拖長了疫期及加深了損害。實體經濟的急凍前所未見,如美國失業率急升至15%到20%之間,超過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時的25%,有估計指可升至二成甚至更高。同時更不能忽略周邊地區,尤須關注日俄印及東盟四地的情況變化。最近俄國成了輸入疫症的熱點,其實日印及星洲的問題也很嚴重。星洲有欠下多家銀行30億美元的企業違約,須防會如1997年泰國般引發地區性金融風暴。
疫情繼續在全球擴散,歐洲疫情雖漸受控,但美國確診人數還未見頂,此外,近日南美、俄羅斯和印度等地確診人數急升令人擔憂,各地不敢放松隔離封關措施,香港亦如此。面對疫情結束遙遙無期,本港企業和市民都要做好持久戰准備,經濟活動很可能受阻停滯長達一年乃至更久,如此漫長的抗疫之旅,若完全依賴政府支撐救助肯定不可行,港府縱然花光萬億元儲備亦不足夠。所以,全港各界和市民亦必須齊心協力主動自救。首先就要徹底摒除黑色暴力和攬炒派繼續消耗、傷害香港,長達半年之久的暴力令香港經濟雪上加霜,而反對派將暴力攬炒更進一步擴大至政治攬炒,疫情期間,他們抗疫無助,卻不斷炒作政治話題和挑動社會撕裂,甚至抗疫基金都要受其政治操弄拖延,不阻止黑色暴力和攬炒派,企業和市民真真會被「攬炒至死」。其次,企業和市民亦必須轉變思維,尋找新經濟增長點。疫情對全球經濟是一次重擊,但危中亦暗藏機遇,今次疫情封鎖其實印證互聯網經濟及技術之重要性,當航班停飛,關口封鎖,居家隔離,互聯網成為聯系的唯一途徑。網絡遠程辦公、網絡授課、網絡購物點餐、無人快遞配送等新技術和新行業在疫情中異軍突起,這些都是本港企業和市民應努力抓住的機遇。比如,零售商和餐飲行業可以設法進軍電子商務平台,教育行業利用互聯網技術遠程培訓授課等。本港創科須急追,今次疫情更加驚醒企業和市民須抓緊培育互聯網思維。
事實上,過去5星期新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累計達2650萬,假設所有申請者都視作失業,4月失業率將高達20%左右,為2009年「大衰退」後峰值10%的一倍,單是看就業市場表現,經濟差劣程度可知一二,意味美國經濟「回氣」需時。在聯儲局無限量寬及政府多輪紓困措施下,海量資金肯定有助股市由低位顯著反彈,惟要確認見底,最少也得等到VIX指數「回歸平靜」。
社會封鎖也有健康和生命代價。長期困在家中加上經濟問題,可導致精神病、酗酒、濫藥、家暴、自殺,甚至謀殺上升。但美國有研究顯示,失業率上升1%,確導致自殺率上升1.3%,但交通意外死亡率則大跌3%,整體死亡率反輕微下跌0.5%!跟醫生朋友傾談,他們指出今年一方面,因為大部分人都注重個人衛生和社交距離,其他呼吸管道病症大減,但所有擇期手術亦被推遲,恐怕因此而死亡的人數將上升。
可以預期,美國失業率有可能在未來數月內大幅上升。今年2月份,美國失業率剛創下50年來的新低3.5%。但現在的周度初請失業金人數急劇上升的速度,已經超過此前經濟衰退時勞動力市場惡化的節奏──在1980年與2008年的經濟谷底期,失業最嚴重的四個星期內初請失業金人數合計也未超過200萬人。美國的就業結構主要依賴於服務業,而這些行業在疫情中嚴重受挫。失業率上升或公司利潤下降通常會令個人收入承壓。失業率上升通常也與個人支出下行、GDP增長率放緩、經濟步入衰退及公司盈利停滯有關。
美國經濟正常運轉的必備因素是低失業率和勞動市場的高流動性,只有確保人們有持續不斷的收入和開銷,才可維持信貸體系的運轉。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可以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為企業注入資本,確保市場有持續不斷的工作機會。
為緩解疫情對美國經濟帶來的沖擊,早前美國政府通過規模高達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包括向市民派錢、加強失業保險金、提供醫療資金等,幫助市民及企業應對經濟低迷。然而遠水難救近火,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民調顯示,近半美國人認為,疫情將造成個人財務危機;大摩亦預測,美國次季度平均失業率將高達12.8%,一個月前該數字還處於近半世紀低位的3.5%。
美國近日公布的經濟數據已顯示疫情重創就業市場,導致3月失業率從前一個月的3.5%增至4.4%。NABE調查經濟學家的結果進一步預測,今年中前美國失業率將一路飆升至12%,光是第二季就會損失458萬個就業機會。
美國3月失業率升至4.4%後,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指出,美國4月失業率可能躥升至16%或更高,美國可能重現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失業率數字。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