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世行料中國明年可實現經濟增長7.5% @ 2014-06-06T23: Back Hot News
Keyword:經濟 中國 世銀
Concept:2015年的 ,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經濟
雖然世界銀行強調說,隨著中國繼續推進經濟再平衡,中國的經濟增速中期將以溫和態勢放慢。但相比昨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7%,且仍有區間下調空間,世界銀行的分析樂觀得多。
「現在全球的大環境是經濟增長率總體向上,但是金融環境並不太好。當然,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由於國內存款巨大,所以並不用過於仰仗歐美的金融市場,美國的利率升高也不會對中國影響過多。但不可否認,一些發達經濟體出現經濟復蘇,中國還是可以搭上順風車的。」司克禮說。
世銀指,內地的債務問題,部份源於零八年的四萬億刺激經濟措施,現時若控制信貸,雖然遏抑經濟,但加快開放市場及競爭,有助紓緩影響。報告預計內地經濟增長略為放緩,料由今年的增長百分之七點六,明年放緩到百分之七點五。
        最近幾年中國經濟一直在重覆一種模式,那就是年中經濟出現減速,政府出台經濟刺激政策後又出現改善。例如去年1~3月的經濟增長率為7.7%,4~6月為7.5%。受增長減速影響,政府加快了鐵路和城市開發等基礎設施投資步伐,因此7~9月的增長率又恢復至7.8%。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國務院參事、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姚景源對中國經濟發展做了深入解讀。他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正在由「高速檔」換到「中速檔」,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只要處理好這個重要階段,中國經濟就能再續輝煌。而對於「魯交所」的成立,姚景源也表示,現在中國太需要創新精神,像「魯交所」這樣創新型的企業和擁有創新型的人才,正是中國經濟再續輝煌的有力「引擎」。
同志也在猜測,中國經濟會不會再來一次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政策。前不久,總理已經正式宣布,中國要堅定不移地轉變發展方式,堅定不移地進行結構調整,堅定不移地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以實現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健康的發展,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來穩定經濟增長、穩定就業,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落實已經出台的一系列的支持實體經濟的措施。同時,用改革、簡政放權,進一步激活市場和微觀主體的活力,使得中國經濟能夠克服這種危機的影響,走上一個健康發展的軌道,同時實現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所以,前不久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專門就去年發布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10條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總結、監督檢查,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完善這些措施,進一步強化這些措施。
利普頓表示,中國借改革應對挑戰的同時,改革勢必對近期經濟活動和增長有潛在影響,特別是控制信貸過快增長所帶來的影響。「很明顯,找到應對風險的正確約束組合,同時避免經濟增長過快下滑,這將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挑戰。」
其實,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對解讀當前中國貨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在國內經濟增長下行、房地產市場面臨周期性調整的情況下,「定向降准」也就意味著央行在短期內仍然采取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去槓桿化」的政策取向不會改變。
新華網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文章介紹,1.經濟增長減慢,供給結構優化。2014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長7.4%,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均放緩0.3個百分點,是2009年一季度之後的最低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幅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別放緩0.8和1個百分點,也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但經濟增長速度仍在年度7.5%左右的預期調控目標范圍之內。從各產業增長看,采掘業、粗鋼、水泥、玻璃、有色金屬等過剩行業產量增速放緩較大,是導致工業增速減慢的主要因素,而醫藥等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業發展平穩,第三產業增長7.8%,繼續延續2013年以來的增長勢頭並快於第二產業,旅游、文化、信息、現代物流等服務業發展較快。三次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產業結構符合經濟轉型的要求,趨於優化過程中。
當然,從長期看,中國仍有巨大的投資潛力,特別是考慮到其相對較低的城鎮化率以及結構性改革和產業升級的需要。但是,在中期,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必須在經濟增長和金融風險之間取得審慎的平衡。在這方面,政府的政策目標已從「經濟復蘇」轉為「穩增長」,表現出接受GDP增長降到一定程度——可能是7%甚至更低——以保持金融風險可控的意願。
二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正在改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新興經濟體增速明顯高於發達經濟體,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據IMF統計,2008-2011年全球經濟增長近90%來自發展中國家。但2013年以來,發達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逐步增強,而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正在持續放緩,世界經濟增長處於動力轉換和區域布局深度調整狀態,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不均衡性。三是中國出口與世界經濟復蘇出現脫鉤。2013年以來,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動能普遍增強,但同年中國對傳統發達經濟體市場出口占比由上年的40%左右降至37%左右,發達國家此輪經濟復蘇和需求回升對中國出口拉動力較以往明顯減弱,這反映了發達經濟體再工業化、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中國轉移趨勢放緩、新興經濟體貿易競爭追趕態勢進一步增強,以及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議)+PSA(多邊服務業協議)正在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和秩序,對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影響。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