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綠色和平:本港電力要自給自足需建風場 @ 2014-03-20T20: Back Hot News
Keyword:方案 發電 內地 買電
Concept:內地電力 , 兩個發電組合方案
【NOW新聞台】【時事全方位:最適合香港的發電燃料組合(四)】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指,政府提出的兩個發電組合方案同樣昂貴。他指,現時或許增加用天然氣發電的方案成本較高,但內地的電價不斷上升,長遠來說在內地買電或比香港發電貴。
諮詢文件提到,兩個方案估計未來的發電成本,比過去五年高約一倍。黃錦星說,若果計劃向南方電網購電,原則是購電價格不高於本地發電價格。環境局發言人指,現時南方電網有約三分一發電來主水力,而澳門目前從南方電網購電,成本約為每度電八毫幾,預料未來本港購電價亦跟澳門相約,但由於跟內地聯網需要建設跨海電纜,及建立後備電源,預計發電成本跟氣價上升的天然氣發電差不多。
此次諮詢中,政府就未來能源組合提出兩個方案,一是提高天然氣發電比例,由目前兩成增至六成,兩成以再生能源或燃煤發電,大亞灣核電維持兩成水平;二是由內地南方電網輸入多三成電力,另外四成以天然氣發電,大亞灣核電維持兩成水平,燃煤供電減少至一成,輸入電力占本港整體電力比例一半。按照方案一,提高天然氣發電比例,需要投資新的發電機組,加上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因素,政府估計整體發電成本將會上升,屆時電費的價格與向內地買電方案相差不大。本港地少人多,現時覓地建屋都相當困難,擴建垃圾堆、興建焚化爐均遭遇重重障礙,未來要增建天然氣發電廠恐怕會面對同樣的困難和阻力。
【明報專訊】環境局提出的兩個方案,無論從內地買電,抑或主要由本地發電,都會令發電成本增加1倍,原因之一是背後涉及龐大輸電投資成本,例如「網電方案」需興建跨海電纜,「本地發電方案」要興建新的天然氣機組。目前兩電利潤管制協議下,兩電可透過增加資產獲得保證利潤,因此兩方案對電力公司都是「穩賺」方案。
政府展開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提出兩個方案,包括增加從內地買電,或者增加本地天然氣發電,以減少燃煤一至兩成;當局話,兩個方案在二零二三年起的發電成本,會較過去五年平均貴一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說,減少燃煤是為了改善空氣質素,相信市民會理解。環境局發言人話,從內地買電,可以加強本地兩個聯網的聯系,令日後有更多空間開放電力市場。
至於天然氣,黃指價格波動大且難以預測,但亦承認兩個方案都與內地的能源政策關系或相當緊密,價格分別不大。他指兩者的發電成本將較2008至12年增加一倍,電費價格亦必定較現時貴。至於為何內地輸電的成本與本地天然氣發電相若,環境局發言人補充,因內地輸電投資包括興建跨海電纜以及多組後備電機組等設施,令成本增加。
為了減少碳排放,符合新的空氣污染物排放上限,環境局建議二零二零年起,改變香港發電燃料組合,大幅減少燒媒。兩個方案包括向內地電網買電,或增加天然氣發電。無論選哪一個方案,發電成本都會加一倍,電費可能亦要因此上升。
諮詢文件列陳向南網買電有不少好處,例如燃料多元化,南網的發電量,其中非化石燃料占44%,化石燃料占56%,發電燃料組合火電(62%)、水電(31%)、核能(6%)、風能(1%);若本港向南網買電,理論上本港可引入原本沒有的潔淨燃料;另外,買電方案可增強本港兩個電網的聯系,變相打破兩電各據一方的局面,創造了引入競爭的空間。這兩點,可以視為買電的優點,不過,南網供應本港的電量,是用什麼燃料發電,無從查究,本港也沒有途徑監察,這一點,相信會引發特別是環保人士的關注和討論。
【NOW新聞台】政府就未來發電燃料組合進行公眾諮詢,並提出兩個方案,包括向內地電網買電,又或者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未來的發電成本將會增加一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說,電費要加多少仍是未知數。
環境局昨公布《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提出「網電」及「本地發電」兩個組合方案,即日起諮詢公眾三個月。「網電方案」即從內地輸入電力,初步構思是自內地南方購買約占30%的網電,加上現時由大亞灣核電廠輸港的20%電力,以滿足香港約一半的電力需求,與此同時,天然氣發電比例亦會增至40%,而煤電就減至10%;另一個方案稱為「本地發電方案」,進一步將增加天然氣比例增至60%,煤電就減至20%,輸港核電比例維持在20%不變。
中電去年宣布聯同南方電網合資,購入埃克森美孚持有青山發電廠股權,已被指染紅香港電廠。城市大學能源及環保政策研究所總監鍾兆偉指,不論市民選擇哪個方案,中電都會有著數。假若本港將來大幅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至六成,則當中有五成天然氣供應來自中電;若向內地買電則需與南方電網合作,南網即將與中電成為合作伙伴。鍾兆偉強調,市民揀選能源組合時,應從政策和安全為首要考慮,一旦將來商討電費加幅,「你覺得政府同私營機構定系國營機構容易傾先?」
2014年3月19日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宣布,未來三個月就香港發電燃料組合諮詢公眾,痛改前非除去增加核電的方案,提出內地聯網及增加天然氣兩個主流方案。綠色和平認為內地聯網方案相對上可取,長遠改善區域環保表現的可能性較大。因此,要求政府主動推動區域可再生能源合作政策,在將來帶來更高的減排效果和改善區域整體的環境,避免透過聯網輸入核電,增加區內核風險。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網電方案建議的燃料比例是從內地南方電網購買約30%網電,同時維持從大亞灣核電站輸入20%核電,天然氣發電比例則由現時的22%增至40%,燃煤和可再生能源占約10%。至於本地發電方案建議的燃料比例是將天然氣發電的比例提升至60%,燃煤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約占20%,以及維持從大亞灣核電站輸入20%核電(見附表)。
現時本港發電燃料組合中,燃煤占整體能源比例五成三,天然氣占兩成三、核能占二成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則占不足百分之二。環境局拋出的兩個發電燃料組合建議方案,即日起展開三個月諮詢期。其中「網電方案」是向南方電網購買三成電力,連同現時從大亞灣核電站供港的約兩成核電,日後將有一半電力依靠內地供港,而天然氣發電比重將增至四成,燃煤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則占約一成。另一「本地發電方案」則將本港天然氣發電比例提升至六成,燃煤和可再生能源占約兩成,核電亦維持約兩成。兩個方案均可達至二○二○年碳強度大減五、六成的目標。
由內地購電的首方案建議,由內地輸電供應香港約一半的電力需求,當中新增由內地電網購買約占30%網電,同時天然氣將由現時的占22%增至40%。當局指此由內地買電方案加強中港聯網,必定會提升電力市場開放的空間。
【太陽報專訊】【本報訊】港府推倒一○年將核電增至五成的諮詢方案,改為提出從內地輸電三成,表面兼顧反核和減排放的訴求,但環境局承認,港府無法追溯南方電網輸港電力所采用的燃料,有能源專家質疑方案剝奪港人對燃料的選擇權,不排除內地擴充核能發電帶動更多核電輸港;亦有學者擔心購入內地電力,最終將空氣污染轉移內地,批評港府「將減排責任推畀內地」。
《明報》報道,政府就香港未來10年發電燃料組合重新諮詢公眾,提出兩個方案,包括破天荒建議向內地「南方電網」購買三成電力,加上原來兩成大亞灣核電,會令內地電力占本港整體電力供應達一半;另一方案則大幅增加本地天然氣發電比例,由約兩成增至六成,惟上屆政府提倡增加核電至五成的方案則被擱置。不過,環境局長黃錦星強調,兩個方案都令發電成本增加1倍,意味未來電費走勢必定向上;諮詢文件亦沒有較廉宜的發電方案可供選擇。
環境局就2023年後的燃料組合提出2個方案,方案一是「網電方案」,即從內地南方電網購買的網電約占30%,從大亞灣核電站輸入核電的比例維持約20%,令從內地輸港的電力占本港電力需求約一半;而天然氣比例則增至40%,燃煤及可再生能源則占約10%。方案二則為「本地發電方案」,天然氣發電比例將大幅提高至60%,燃煤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則約占20%,來自大亞灣的核電則維持20%。
其中一個方案是向內地電網增加買電多三成, 令輸入電力的比例增加至占整體電力的一半 , 另一個方案就是將本地天然氣發電比例, 由兩成提高至六成.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