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內地活期爭奪戰工行等推銀行版余額寶 @ 2014-02-18T10: Back Hot News
Keyword:金融 銀行 余額寶 理財 收益 互聯網 網際網路
Concept:1月人民幣存款 ,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收益
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在傳統貨幣基金、股市等理財渠道紛紛閉門謝客時,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理財渠道卻宣布春節「不打烊」,賬戶資金不僅可購物,還繼續發放收益。相對於銀行動輒「5萬元起」的理財門檻,互聯網理財大部分都可以1元起購,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在6%左右,普遍高於同期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據支付寶統計,春節年前7天,有近400萬人在余額寶辦理了存入業務,比平日高出數倍。
核心提示:當下,基金公司、互聯網大佬、銀行等紛紛推出各自的類「余額寶」產品。來自海通證券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稱,當前市場的主流產品主要分為四大類:支付功能型,如蘇寧的零錢寶和阿里的余額寶;自力更生型,如匯添富基金網絡直銷的全額寶和現金寶;攜手「互聯網大佬」型,如微信理財、百度理財聯合華夏基金等公司;銀行系,如平安銀行的「平安盈」、工行的「天天益」。
益民區建設銀行(939)支行楊姓的理財經理直言︰「的確俾網上產品吸走好多(存款)!」她指,過往三萬元以下的小額存戶,都轉用網上產品,銀行現時主力吸納大額存戶,定存利率上浮10%;至於保本理財產品回報亦達5.3厘:「話畀些客聽,阿里巴巴都系集合一大筆錢,再存係我地銀行度。」該經理亦力推一款30萬元以上的保本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達到5.3厘︰「系唔夠余額寶高,但我地系四大銀行,錢放係我地度會穩陣些。」
就在銀行紛紛在靈活性上追隨互聯網金融的同時,互聯網金融已開始大打「收益牌」——除夕當日,微信「理財通」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達到7.448%,「余額寶」達6.432%,百度「百賺」也達到5.832%,不僅遠高於活期存款利息,相比同期銀行理財產品也毫不遜色。事實上,盡管互聯網金融給銀行帶來壓力,而其帶給投資者收益絕大部分正是來自銀行。
面對這樣的局面,再財大氣粗的銀行也坐不住了。許多傳統銀行亦開始對其理財業務進行創新,紛紛推出「T+0」的理財產品,來應對類余額寶產品對存款的分流。但是,效果總是差強人意。前不久,余額寶又推出在一年內鎖定7%收益的理財產品,瞄准了有閒錢、收益較高且穩定需求的投資者,再次戳中了傳統銀行的「痛點」,將對銀行的傳統理財業務帶來更大的沖擊。
余額寶、理財通等都是實際上用於購買貨幣基金,貨幣基金最重要的投資方向還是銀行的協議存款。也就是說,錢大部分仍然留存在銀行體系內。而且,目前互聯網公司的各種現金管理產品的托管都還在銀行,資金並沒有本質地流出銀行體系內。
購國債、銀行儲蓄、買股票……每個人的需求不同,選擇的金融理財方式也不盡相同,而從稅收上看,對居民金融理財
去年下半年,各家銀行紛紛推出「T+0」理財產品:交通銀行推出「貨幣基金實時提現」業務,目前可對接交銀施羅德、易方達基金等公司旗下的4只貨幣基金。平安銀行聯合南方基金推出「平安盈」,客戶可通過財富E電子賬戶購買、贖回,資金實時到賬。浦發銀行通過微信銀行推出開放式理財產品「天添盈」,1秒鍾內就可以實現活期資金與理財產品的互轉,無論申購還是贖回均無手續費,可謂「閃電理財」。民生銀行攜手民生加銀、匯添富兩家基金公司,將活期儲蓄與貨幣收益掛鉤,推出1分錢起投,隨時取用、天天收益的「如意寶」,預計年化收益在5%左右。還有廣發銀行去年攜手易方達基金推出的類似「余額寶」的現金管理智能工具「智能金賬戶」……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頗具煽動性的理財口號曾讓不少人徘徊在理財門口。互聯網金融誕生前,在以銀行系為主導的傳統理財渠道中,理財是身份的象征,大多數人只能任由閒散資金躺在銀行賬戶里。
中新網2月17日電法國《歐洲時報》近期文稱,中國春節之後,盡管中國金融市場上,包括余額寶在內的多款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路走低,但依然沒有打消民眾理財的熱情,甚至有人開始懷疑「互聯網+金融」會不會真的「摧毀」銀行。
「當越來越多的儲戶把存款轉入『余額寶』『理財通』這類理財賬戶後,這部分資金的支配權即從銀行轉向互聯網企業。雖然銀行也推出各種『寶』向互聯網企業迎戰,但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這都是發生在銀行後院里的戰爭,對銀行影響不可謂不大。」陸強華說。
無論銀行是否承認,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已經讓銀行業甚至整個金融業為之動容。當穩重的金融業遇上多變的互聯網,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就此打響。但究竟能碰撞出多少火花,只能拭目以待。不可否認的是,在互聯網時代,蚍蜉真的能夠撼動大樹。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隨著該產品上線,傳統銀行的「高端富有」客戶定位也漸漸向「屌絲」蔓延。從銀行內部來看,互聯網理財產品問世,意味傳統銀行自有的線上、線下業務會形成競爭;從外部來看,民生直銷銀行對余額寶、財付通或會造成沖擊。
對市民而言,2014年尋找穩妥且高收益的渠道,除銀行渠道還有互聯網金融的各種產品。多位理財人士建議,市民手中余錢選擇投資渠道,除了首先看收益率之外,也需兼顧到資金流動性、投向和期限等因素,選擇正規渠道。「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偏高的以3至6個月以上居多,中途無法撤出,而余額寶等實質是貨基,收益率不會只漲不跌。伴隨著資金面寬松,余額寶收益會有波動,但勝在靈活便利,相比銀行理財產品可謂各有特色。」
而在此前,在「余額寶」出世沒多久、規模尚小之際,大部分銀行業內人士對其的態度可謂「傲慢」。彼時,記者在采訪中問及銀行人士對於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看法,遇到的答案可謂如出一轍。大部分銀行業內人士均認為,銀行的產品與客戶定位和互聯網金融是有區別的,與「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草根理財」屬性不同,銀行的客戶更為穩健,分層亦相對更高端。
2013年面世的余額寶以及理財通、百發等「繼承者們」火爆互聯網金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些互聯網企業推出的理財工具在2013年能夠這麼火,主要是因為其占了天時(市場流動性緊張、利率不斷攀升)之利,具有偶然性,也有人質疑「余額寶們」高收益率是「貨幣空轉」,甚至有觀點認為其高收益是「龐氏騙局」,一時間關於「余額寶們」的輿論甚囂塵上。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