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施政報告】未來10年公營房屋供應增36% @ 2014-01-15T14: Back Hot News
Keyword:房屋 施政報告 未來
Concept:單位公營房屋 , 未來10年房屋供應目標47萬個
政府已物色足夠土地,興建已承諾的179,000個公屋單位及17,000個居屋單位,各有關政府部門全力覓地,進度良好。在新的房屋供應目標下,政府的 目標是平均每年提供約20,000個公屋單位和約8,000個居屋單位。換句話說,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供應,將較政府去年的承諾增加36%。政府亦會按 新供應目標提供可興建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
在房屋方面,梁振英宣布新目標:未來十年的房屋供應總量為47萬個單位,公營房屋占六成,「要達到這目標,我們要確保有足夠土地,香港房屋委員會有足夠財政,建造界有足夠的人手」,「這是政府和市民共同面對的一大考驗」。
在房屋政策方面,於未來五年,將有約150幅土地推出。除港島北及九龍半島地區,施政報告建議,提升住宅地積比率兩成。至於樓市「辣招」,施政報告未有「加辣」。
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他表示,長遠房屋策略諮詢獲得的社會共識,認同政府采取供應主導策略、持續增加房屋供應、加強公營房屋的角色的看法。他說,政府決定采納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建議,增加房屋供應,未來10年供應總量以47萬個單位為新目標,公營房屋占六成。
要解決樓市基本之策,大家都同意要從供應入手,特區政府停止開發土地經年,現時要急起直追,大家也明白不會是朝夕之功。政府通過提高地積比率,改劃土地用途,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土地供應。按照政府過去公布的數字,政府未來10年建屋目標的土地已經備妥,長策建屋目標亦只有小量未經落實。所以整體而言,過程是困難,但進度還算理想。盡管改規劃未必一帆風順,程序也需時,但這是10年建屋目標,不必在未來一兩年內全部到位。10年大計,我們仍有充裕時間來物色後段房屋發展所需用地,只要把房屋問題定為全港利益攸關的大問題,是共同利益,肯妥協,甚至犧牲一點個人利益,早日搞定長策所定的47萬建屋目標所需土地,並不為難!
《施政報告》梁振英:未來十年推47萬單位 公營房屋占六成
九龍社團聯會就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期望,於去年十一月訪問了二千八百八十三名市民。結果顯示,市民首要關注「民生及福利」議題,占整體受訪者的三分之一,較去年下跌七點二個百分點;市民其次關注「房屋」問題,有關比例由去年的兩成半,增至今年的三成;「經濟及就業」議題則排第三,有一成三人表示關注。受訪市民期望當局可縮短診症排期時間、增加長者生活津貼金額、增建公屋及縮短輪候公屋時間。聯會建議政府應設立低收入家庭補助並訂立長遠減貧目標。
房屋方面,港府助基層上公屋,亦要助中產上車置業。去年港府提出十年建屋47萬伙的目標,惟中產卻憂港府覓地難,施政報告須進一步闡析如何確保充足、可持續的土地供應,以落實居屋、私樓供應目標,讓中產看到清晰可行的房策願景,令他們有信心未來能以可承擔價錢置業安居。
他續說:「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房委會必須保持警覺,厲行節約、適當重新調配和善用資源,以達致新的公營房屋建屋目標。房委會亦會繼續密切留意新的公營房屋建屋目標,對人力及資源造成的影響。若有需要,房委會會適時尋求額外資源,以確保持續發展。」
延續去年下半年公布的「梁十招」,行政長官梁振英公布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他將房屋策略定為「重中之重」,房策所占篇幅,為各項政策中最多。當中大部分內容,均延續自他於去年8月底公布的「梁十招」,當中最搶眼莫過於定下未來5年興建7.5萬個公屋單位,及未來3至4年興建6.7萬個私樓單位的供應目標,即每年興建1.5萬個公屋單位、2萬個私樓單位,目標猶如董建華時代的「八萬五」。隨後,預算案亦落實今個財年將推出44幅土地招標。
在各個政策范疇中,特區政府非常重視推動經濟發展。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3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表明,「要解決房屋、貧窮、老年社會和環境問題,必須有持續的經濟增長,所以促進經濟發展是政府的首要目標」。過去一年,政府推出措施以鞏固和提升四大產業(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游以及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的發展,並銳意把產業「做多做闊」。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