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三中全會報告文件一周內公布 @ 2013-11-14T11: Back Hot News
Keyword:改革 三中全會
Concept:中國全面深化改革 ,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
游金智*指出,中共的三中全會在過去往往是中國重大改革的轉折點,如在1978年舉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則制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架構。當前中國經濟又來到發展的轉折點,如成長失去動力、許多產業的產能過剩、負債水准偏高,與房市有泡沫危機等,如不進行深入改革,中國有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使得本屆三中全會後的改革成果將顯著影響中國的未來發展。
中評社北京11月12日電/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下午閉幕。為期4天的全會聽取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為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全文:
    「在很大程度上,中國目前的經濟改革是治理的創新和實踐,」海外媒體曾這樣論述。本次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則以近十處「治理」作出回應。從統治、管理到治理,海外媒體和專家不僅注意到中國決策層執政思路表述的些微變化,更據此感知中國未來社會經濟改革的溫度和方向。
那麼,如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全會公報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基礎。下一步,中國將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對於這一表述,聶高民表示,這實際上是給出了建立完善市場體系的途徑,而中國目前比較突出的矛盾是生產要素市場不完善。「這次會議對於市場體系建設,談到了三方面改革,一個是商品市場,一個是要素市場,還有一個是貨幣市場,這樣完整地談市場體系這次是比較鮮明的。我們現在比較缺失的是要素市場。而在市場體系的發展中,如果生產要素市場有不同的屬性,不能平等使用,就形不成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而且它會使價格發生扭曲,使經濟關系發生扭曲。因此,這個改革非常重要。」
中央智囊機構國家行政學院的汪玉凱教授稱,海內外對三中全會期待很高,公報與預期基本上吻合。新領導層第一對未來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做了很清晰界定,首次提出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概念。全會明確提出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而非過去的「基礎性」作用,顯示當局對市場經濟認識的深化和升華。
分析說,即使是許多觀察人士預計的較為溫和的關鍵改革元素,公告中也只是零星提及。比如,公告中沒有提及戶籍制度改革,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一改革可推動中國轉型至由生產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改革也沒有提及讓農民獲得更多土地權利--包括出售土地的權利,這被認為是他們移居城市的前提條件。公報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利率市場化或資本帳戶開放等金融業改革措施的細節,而這是將經濟增長引擎由效率較低的國有企業轉向創新型私營企業的計畫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金融時報》以頭版大標題頭條報道中共三中全會,報道形容中國領導層承諾將進行「大幅度」的改革。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李成認為,中國的改革措施,將促進中國中等收入者投資和消費。「全球經濟都會因中國經濟轉型和升級版的經濟改革而獲益,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階層消費市場,並會繼續保持增長。」
人民期待三中全會,是期待中央推動改革,以打開目前徘徊不前的改革局面。自三十多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序幕以來,歷次三中全會都與體制改革相關,都承擔著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使命。十八屆三中全會也一樣,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
文章稱,中共十八大報告中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功能定調為「基礎性作用」,三中全會報告則將之提升為「決定性作用」。表述上的加強反映出,當局希望借助市場的信號,為企業提供更公平的競爭平台,同時完善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及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外界對市場化改革的期盼」。
備受關注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在北京閉幕,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中國未來繪制出清晰的「路線圖」,奠定了輝煌改革征程新的里程碑。「中國尋求改革的契機」,美國《華爾街日報》如此定義本次全會。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站在新的起點,向實現夢想再次出發。
法新社則分析,三中全會中提出的改革方法遠比市場期待的保守,會中提及經濟、城鄉等多項改革,但卻沒有令人眼睛一亮的嶄新政策,讓人疑惑中國當局是否只想維持現狀;同時也指出中國目前面臨的改革壓力尚不足以使中國出現戲劇性的改革。
為期4天的第18屆三中全會即將在北京召開,有鑒於前兩次的改革開放,皆為中國帶來經濟高速成長,因此市場焦點皆期望中國官方的三中全會能再一次釋放出改革紅利。以下是富達中國內需消費基金經理人馬磊,對當前的中國局勢做一說明及分析。
改革開放的中國已經成為助推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家統計局2009年發布的報告已顯示,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深化改革將再次給世界帶來難得的重要機遇。國外輿論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為未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定下基調,隨促進市場能動性、擴大中小型企業機會、提高資本分配效率、改善消費和投資間平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實施,世界經濟將從中獲得新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會。中國的發展是與世界共贏的發展,在利己之時也澤被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講,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令升級後的「中國道路」,繼續在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筆者以為,此文件秉承1978年11屆3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精神,是續1993年14屆3中全會確定建立市場經濟體制,2003年16屆3中全會決定繼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之後中國改革開放又一重大突破,設立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全盤改革藍圖。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周二閉幕,會議勾勒了中國未來深化改革的重點和路線圖。」路透社12日試圖迅速解讀近5000字的公報,其報道列出了一些「要點」:中國將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中國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中國要建設城鄉統一用地市場,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美聯社說,旨在為今後10年制定改革藍圖的四天中共會議結束時發布的簡短聲明,沒給出具體細節。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公報許多修辭與傳統相似,但具體措施可能涉及切實的改變。東京一位熟悉中國政治的華人學者說,按慣例,《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幾日內將公布。
《彭博社》報導,第18屆三中全會中,中國政府公布了未來10年的經濟改革,承諾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上扮演「決定性」角色,但同時國家也會維持其在經濟上的主導地位。中國如此言論,表示未來公家機關可能將減少經濟介入。此外,三中全會公報也稱,中國將建立深化改革小組,但是並未公布改革的時間表。這顯示,中共領導人總體上同意改革,但是更多細節措施將在未來公布。
《聯合早報》則認為,關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大報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提法是「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比過去進了一步,顯示市場化改革將進一步深入。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