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專譯:三中全會吹響金融改革號角全球矚目 @ 2013-11-11T01: Back Hot News
Keyword:改革 三中全會
Concept:10年中國改革
換句話說,三中全會已成為“改革”的代名詞,是觀察中國“後30年”變革的歷史線索。1978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一共召開過的7次三中全會,“深化改革”始終是貫穿其中的不變主題。這7次三中全會,有5次議題直接是與深化改革相關,2次則和農村改革與發展相關。
〔編譯詹立群╱綜合報導〕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九日登場,兩百零五名中共高層將連續四天齊聚北京京西賓館,定調未來十年中國經濟走向,也引發輿論角力:中國官媒新華社稱此次會議為「中國改革航船駛入新征程」;但外媒則對政治改革悲觀,聚焦經濟改革,認為中國領導階層已「無路可退」,必須將改革承諾轉化為行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總體部署。外界預期,此次全會將制定中國未來十年全面改革的行動綱領,帶領中國進入一個歷史轉折點,所涉改革內容之廣、之深、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而就在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官媒《人民日報》昨天刊登題為《如何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萬字長文,重申習近平「兩個不能否定」論述,並再次發出消除分歧、凝聚共識的改革之聲,令外界對此次會議給予更多矚目和期待(詳見另稿)。(尚有相關新聞刊A8、A10)
過去30多年,中共歷屆「三中全會」推出非常多的經濟改革政策,包括1978年十一屆推出的「改革開放」;1988年十三屆通過物價和工資改革方案;1993年十四屆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針;2003年十六屆通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2008年十七屆討論了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問題等。
    習近平的改革熱情可能即將展現出來。他承諾今天開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預示著一場「深刻革命」。有跡象顯示本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性可能可以與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相媲美,在那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中國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如今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鄧肯·弗里曼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有望通過一整套改革政策,必將釋放出積極的信號。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的大幕。現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藍圖將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契機展開,中國改革進程將加速推進,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積極影響。改革將為中國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提供動力,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會對世界經濟的再平衡做出貢獻。
35年前,發端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此後35年間,7次三中全會,改革,是不變的主題詞。也正因此,在中國的政治語匯中,「三中全會」幾乎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35年後的今天,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迎來十八屆三中全會。
因為三中全會研究經濟改革,因此過去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歷史中,歷次重大的經濟改革決定都在三中全會上做出。
按以往慣例,官方將在三中全會閉幕後發布會議公報,其設計的綜合改革方案,將在本月十二日會議閉幕後,才正式揭曉。其中,金融改革頗受期待。分析認為,在各項改革中,金融領域阻力最小,改革的主脈絡為利率市場化,重點為深化金融市場對內對外的雙重開放。
改革就是要解放生產力,而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市場,壓抑活力,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的改革探索,使改革的方向越來越明晰。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993年11月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搭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十年後的2003年召開了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開啟了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新航程。
在一些媒體賦予三中全會較高期望的同時,也有媒體持相對「謹慎」的態度。這些媒體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改革仍面臨困難,改革發展不會一蹴而就。新加坡「亞洲新聞網」刊文稱,鑒於目前中國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真正的變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來,預計改革會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
回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風雨歷程,中國社會前進的每一步,都得益於改革開放,人民群眾生活改善也得益於此。改革開放得到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然而,改革的實質是社會利益關系的調整和增加。今天的深化改革,面對的問題更加多元,觸及的利益關系更加復雜。作為以往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們是否還具有「壯士斷腕」和「突破藩籬」的決心與勇氣?
報道從歷史的角度來闡述中國將進入改革的「全面新階段」。報道評論指出,在1978年召開的三中全會上,當時新上任的領導人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在1993年的三中全會上,鄧小平的繼任者江澤民實施了進一步的改革,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而推動中國加入到全球經濟中。
而北京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稱,三中全會推行的改革可能包括農村土地改革、人民幣匯率改革、司法改革等。但這些問題根源就是政治體制,「沒有政治改革的中國經濟改革,能走多遠、還有多大空間可改,三中全會無法回答。」
18屆三中全會北京登場,大陸學者認為,三中全會改革成果將主導未來30年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堪稱中國近百年最重大改革之一。
財稅領域的改革或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對記者表示,從近期改革部署看,三中全會後消費稅會更好助力經濟轉型,將部分嚴重污染環境、過度消耗資源的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等納入征稅范圍;房產稅會進一步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范圍。「財稅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他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諸多難題的破解,幾乎都要以財稅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為前提。
據《人民日報》報道,三中全會在過去中國30多年的改革中地位特殊,1978年的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帷幕;1993年的三中全會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方針,「奠定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基礎(《日本經濟新聞》語)」。
本屆三中主要議程,一是習近平代表政治局向中委會提出報告;二是本次會議重頭戲「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下周二閉幕前將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議,這項歷史性決議案,將成為中國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期全面改革的政策綱領。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1月9日訊,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今起召開。中新網今日刊發《十八屆三中全會今開幕 全球關注中國改革再出發》,文章稱:本次會議將提出綜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在中國改革挺進深水區和攻堅期的當下,此次會議被各界寄予厚望。本次會議將解決中國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改革的方向性和路線性問題。
路透社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討論深化改革的議題,或決定中國未來五至十年的政策方向,因而備受關注。而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連續發表講話,闡述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合理區間的重要性,以及簡政放權的機構改革旨在釋放微觀經濟活力,則被視為在此之前的一場「熱身」,是為三中全會推進改革的先行鋪墊。
南非金山大學商學院學者庫阿庫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會,是承前啟後的一次大會,是中國發展道路上的一件大事。經歷30多年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發展後,中國經濟社會迎來一個新的轉型期。值此關鍵時刻,這次會議應該在解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動力、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腐敗和構建公平社會等問題上提出新方向和新舉措。非洲國家期待這些新舉措能推動中國對非投資和發展支持,促進非中關系深化。
中新網11月8日電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9日將拉開帷幕,全球主要媒體對中國表態將會深化改革、推動創新予以密切關注。外媒就中國改革成就指出,中國用事實「不斷證明懷疑論者是錯誤的」。此次中國領導人在三中全會召開前提出了改革創新的指導意見,本次全會料將推進中國在改革之路上進一步邁進。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