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香港文匯報社論--既顧及財政負擔又增醫保吸引力 @ 2013-10-28T11: Back Hot News
Keyword:醫保
Concept:自願醫療保險 , 10億保費
被問及自願醫保的內容,高永文透露,政府對自願醫保有最低保障水平的要求,預期保費可能會上調約一成,因此會考慮提供稅務優惠,向中產人士提供誘因,吸引更多此類人士購買及使用自願醫保,從而以減低公立醫院的壓力。
自願醫保最快2017推行
另外 , 高永文說, 政府會在年底就自願醫療保險諮詢公眾, 預期在落實自願醫保時保費會上調, 政府考慮提供稅務優惠 , 鼓勵中產人士使用私家醫院 . 至於一些風險人士 , 政府考慮設立高風險池, 由政府注資, 協助他們購買醫保 .
當局自願醫保的一大特點,就是對於投保者來者不拒,包括長者及長期病患者這些一向被市場視為高風險人士,目的是讓他們可通過醫保計劃,不必承受公立醫院長時間輪候之苦,並且紓緩公私營醫療失衡的問題。設立高風險池正是用作補貼這些高風險人士,令他們不會被拒於醫保門外。然而,高風險池的資金來自公帑,並非無窮無盡,如果對於投保者完全沒有限制,資金將會有用完的一天,屆時有關的成本將會轉嫁政府,成為長遠的財政包袱。當局為高風險池設立限制,為投保時間設限,有助促使投保者早日投保,減輕財務負擔,令計劃更具可持續性,也可藉此消除健康市民及年輕人的顧慮,不會對自願醫保產生戒心。
自願醫保無助抑制公共醫療開支
政府界定高風險人士定義,是經保險公司評定為入院索償機會,較一般人高三倍。政府初步建議醫保推行首年,任何年齡高風險人士可投保,第二年只有40歲以下高風險人士才能投保,以吸引他們盡早投保。因高風險人士索償額或較高,保單或會引入醫護管理計劃。美國的醫保是高風險人士若想做治療或檢查,要先經醫生向保險公司匯報,獲批有關項目才獲賠償;病人選擇醫生及醫院也有限制,選擇權大減。有保險業人士表示,顧問公司推算的參加人數,反映自願醫保不夠吸引力。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擔心,自願醫保未能保障危重病症,難吸引更多負擔得起市民轉投私營市場。
政府最快今年底,提出自願醫保計劃的具體方案。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向本台透露,為中產人士提供的稅務優惠,可以是醫保免稅額。
政府最快明年就自願醫保進行公眾諮詢,2016年正式推行。據悉,所有人投保時要由保險公司核保,高風險人士是指入院索償機會較一般人高3倍。
食衛局局長高永文昨日指出,自願性醫保是一個補充計劃,讓政府能更好地調節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平衡。而為確保一些已患病人士仍能購買自願醫保,其中一個可能解決方案,是由政府設立高風險池,以涵蓋被保險公司評定其風險高於同齡正常風險3倍的人士。惟若由政府運作高風險池,一定要注資,為取得平衡,顧問公司傾向建議容許一段時間,讓高風險病人加入高風險池。
自願醫保首提高風險者「年限」 (圖)
政府計劃以稅務優惠鼓勵市民參與自願醫保計劃,有保險業人士表示,以一般免稅額的方法,未必吸引到中產。
市民買自願醫保可獲扣稅,最新建議是連為子女及父母投保也可享。但市民是否真的有著數?事實上,自願醫保會推高保費約一成,以現時全港的保費約100億元計算,即投保人要多付10億保費,但當局估計扣...
而針對部分有一定風險人士,購買私人醫保可能有困難,政府考慮設立高風險池,高風險池是泛指(涵蓋)被保險公司評定其風險高於同齡正常風險三倍的人士。由政府注資,協助他們購買醫保,但可能會限定加入時間,高風險人士需在自願醫保推出後指定時間內投保,避免政府要無限注資。
陳健波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政府提出因應自願醫保計劃的最低保障要求,例如最低賠償額不少於私家醫院三等房費用等,預期上調一成保費是合理水平,又估計保費實際升幅可能更高,希望政府繼續容許保險公司推出不受有關政策規限的自家醫保產品,讓基層市民有更多選擇。
醫療保險協會主席蔡靈芝表示,因醫療通脹令醫療費不斷上升,自願醫保賠償比率應與私營市場相若,才能吸引市民投保。消息人士指,顧問公司建議的保費較市面醫保貴約10%,賠償比率與市面保單相若。
到了近年,政府再提醫療改革,包括在2008年發表《掌握健康掌握人生》文件,就醫療改革和輔助融資方案展開公眾諮詢,當中已包括「自願私人醫療保險」此一方案,市民反應普遍支持,不過對文件提出的六個方案各有分歧,直到2010年的自願醫保計劃,才確立使用自願性醫療保險的方案。
高永文解釋,設限可以控制政府注資,不會無限期注資,避免政府投放太多資源間接津貼高風險病人使用私營醫療服務,而四十歲的界線可以鼓勵較年輕的市民盡早購買醫保,因為隨年紀增長,被評為較高風險時才投保,難度會愈來愈高。負責自願醫保計畫的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衛生)袁銘輝早前指,自願醫保計畫的「高風險池」注資額可能少於一百億元。
關焯照認為,雖然低下階層人士可能未必負擔得起,很多中產人士亦已購買醫保,但政府推出自願醫保後,應可吸引一些仍然未買、或希望將保額加大的中產人士購買,仍可有效促進保險業界的發展。他指,該計劃或許未能直接協助低下階層,但如將導引市民轉至私營醫療體系,便可減輕公營醫療支出,讓政府將資源分配在其他更有需要的范疇上,對市民亦有裨益。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