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來往」是阿里必賭的局 @ 2013-09-25T10: Back Hot News
Keyword:阿里 來往
Concept:阿里巴巴集團
除了保障私隱這個功能外,主打好友社交的來往還在熟人互動間增加了許多特色功能,如「扎堆」讓用戶建立一些興趣小組,小組成員間可在組內分享自己的圖、文、語音、視頻等內容。另外,來往還顛覆了語音聊天方式,可以建立500人的聊天大群。此外,來往亦集成了語音圖片的功能,用戶可在照片上附加一段語音輸入。用戶還可以在照片、圖片上進行「塗鴉」,然後與好友互相分享。同時,基於阿里巴巴集團龐大的雲端服務能力,注冊來往賬號的用戶將可以獲得免費阿里雲盤服務。
現時內地最流行的騰訊微信擁有逾4億用戶,雖然大幅拋離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似乎極有決心在這個范疇打出名堂,兩周前,集團整合無線業務,將「旺信」及「來往」納入新成立的網絡通訊事業部,更由陸兆禧親自掌舵。
移動社交戰場即將正面開火。昨日,阿里巴巴集團孕育了兩年的「來往」高調發布了新版本。面對突破4億用戶的微信和剛剛突破千萬用戶的「易信」,「來往」的發布,除了承載著「在一段時間內沖到一億用戶」的目標,還寄托著阿里巴巴從「電商
阿里此輪提供1000萬的的獎品推廣來往,但要想在移動IM市場與微信抗衡,砸10個億都不可能再做出一個微信來。若沒有微信之前,或者在微信上線之初,阿里有做移動IM的決心,10個億的投入也許還能做出些規模出來。但現在晚了,用戶已經在微信上形成關系,讓用戶放棄微信轉移到來往上來幾乎不可能,唯一可以做的是如何吸引用戶,讓其再用微信的同時也使用來往。陌陌是從定位上做到這一點的,所以在微信淫威之下,陌陌還可以不斷向前;而易信是由中國電信提供免費短信與電話留言這兩大特色功能來吸引用戶使用。現在的來往雖然功能全面,但缺少一個明確的切入點。
阿里23日正式推出了醞釀已久的類微信產品"來往",作為上任之後的首秀,陸兆禧之前曾經在阿里內部懸賞 10 萬,號召阿里員工,以及親朋好友之間相互使用來往。不過和兩年前馬雲推出的和GOOGLE+類似的"來往"不同,新版的"來往"由陸兆禧親自帶隊,從之前的社交圈子產品演變為即時通訊應用,矛頭直指微信。
2011年,阿里巴巴就推出了「來往」這一社交產品,並於2012年7月在IOS客戶端上線。如今,阿里巴巴將低調運行兩年多的移動社交平台高調推出,而此時微信用戶已將近4億。「來往」起初主要應用於內部,用戶數僅1百萬的產品,如何從微信手中爭搶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易信、來往等後來者能否超越微信,其目的均在於打破微信在移動端的壟斷,從而鞏固各自在PC時代的利益。早期的微信通過「附近的人」功能打敗了米聊等同類產品,讓用戶大規模轉移到微信平台,熟人間的粘滯性也保證了微信本身的用戶粘度。但除了朋友圈關系之外,其他的功能並非不可代替。在目前中國的移動IM市場上,雖然微信一家獨大,但微信商業化畢竟還處於早期,其生態鏈和用戶習慣並沒有形成,阿里巴巴等企業此番出手可稱得上最好的時機。
【IT時代周刊點評】微信從來不缺挑戰者,從之前的易信到現在的來往。但要打敗微信,並未易事。或許阿里巴巴的電商體量可以去挑戰騰訊,但要獲得上億的用戶仍是個疑問。畢竟,我們能理解阿里為什麼要推出來往,無非時為了防御,因為不久前微信蠶食到了淘寶的交易,淘寶不得不將微信封殺掉。但對用戶來說,為什麼要用來往呢?阿里弄明白這問題了嗎?
【#速途論道#第428期 阿里推社交「來往」急了誰?】速途網專欄作家喻拓發起話題:昨日,阿里巴巴正式發布手機IM產品來往,「來往」IOS客戶端於2012年7月低調內測,並一直在阿里內部秘密發展。不過,阿里投資新浪微博,而新浪此前也推出微米,同時還有網易的易信,騰訊的微信,阿里此舉誰會著急呢?
事實上,「來往」與市面已有的微信、米聊、易信等移動即時通訊軟件在功能上並無太大區別,阿里巴巴所突出的產品本身差異集中在信息「閱後即焚」、500人群組、大量免費表情等細節功能上。而最具想像力的拓展空間則是商業邏輯內的阿里系自家產品的接入。「來往」負責人鄒孟睿表示,接下來會把阿里旗下一系列生活服務應用接入到來往平台中,其中包括掃碼比價工具一淘火眼、淘寶的本地生活服務如淘點點、支付寶等,未來也會向外界開放。
今天,阿里CEO陸兆禧親自為來往正式揭開面紗,這也是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新成立網絡通訊事業部後,首個對外正式亮相的集團核心級項目。業內人士認為,此次來往所謂的「多那麼一點」似意有所指,目前微信的隱私安全問題一直為人們詬病,許多用戶也因為自己的微信賬號隱私洩露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來往將安全私密作為挑戰微信的主打核心,是有備而來」。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