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張炳良:非不惜一切建屋 @ 2013-09-09T07: Back Hot News
Keyword:張炳良
Concept:47萬個單位 , 10年45萬房屋需求
政府日前發表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建議未來10年提供47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六比四。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估算未來10年住屋需求時,是「不高估不低估」,委員會內有經濟學家、政府首席經濟師等專家,相信數字經得起考驗。張炳良指出,有關數字計算多項因素,包括在港留學生數字及空置率等需求去計算,並指數字受外圍經濟因素等影響,所以主張每年檢討一次以作調整。他又說,數字估計無受以往八萬五的政策影響。被問及政策能否延續至下屆政府時,張炳良表示,問題在所有政府更替的體系都會存在,但認為今次的諮詢文件並非政府文件,而是長策會制訂出來,未來經社會討論,會有扎實基礎,但認為並不代表在市場或經濟環境遇上大轉變時,新政府或現有政府不要改變。
對於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提出,未來10年有47萬個住屋需求,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長策會沒有低估住屋需求;並強調,不能與以往政府的推算作比較,又重申現時的估算方法是有依據的。
【信報財經新聞】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今早出席一個電視台節目,他說,長策會較早前提出未來十年興建47萬個單位的目標,並非一成不變,會每年檢討,他強調建議中的建屋量是基於需求估算,經得起考驗,希望令每個家庭都有適切及可負擔的居所。
對於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提出十年建屋47萬伙的目標被評為「低估」實際需求,張炳良昨出席港台節目《政經星期六》時重申,10年共有47萬個房屋單位需求的指標,是經過長策會內的經濟學家及政府首席經濟師參與,認為數字「並無高估、並無低估」,是經得起考驗。他又稱,建屋指標每年都要檢視一次,被問到房策的延續性,張炳良指出,長策會建議經社會討論後,會有扎實基礎,但指這不代表日後市場或經濟環境遇上大轉變時,現屆政府或新政府不要改變政策。
張炳良昨天出席一電台節目時表示,目前香港仍是「非常時期」,「辣招」措施仍屬必要,他擔心政府若撤銷「辣招」,會被人錯誤解讀,以為政府容許樓價繼續上漲,違反社會利益,故強調政府「沒法作出任何讓步」。張又透露,長策會估算香港未來十年房屋需求時,沒有假設政府會「撤招」。
根據上周二公布的長遠房策諮詢文件,推算未來10年房屋供應目標為47萬個單位,即每年平均供應4.7萬個單位(公營房屋28,200間,私人住宅18,800間,比例為6:4)。在公營房屋之中,政府仍未決定公屋與居屋的比例,但對於青年及首次置業家庭的需求,長策會建議長遠年均需興建超過5000個居屋單位。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清楚表明,「自置居所有利於社會穩定及向上流動」,又指政府「主張重建房屋階梯」。
核心提示:】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諮詢文件提出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7萬個住屋單位,被社會人士批評是低估了現實的需求。不過,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他們是按需求制訂諮詢文件,此目標並非一成不變,每年都會因應經濟條件和變化作出檢討。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說,去年10月和今年2月的兩輪需求管理措施,除穩定樓市外,亦可減低泡沫風險可能帶來對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影響,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政府是不會「撤招」的。
在長策會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建議,因應年輕年人對本地住房的殷切需求,故短期內應增加居屋供應,並同時擴大公私營合作房產項目。不過對首次置業的資助安排,他認為本港暫不宜推出相關方案,反應在本地居屋供應面入手。
長策會主席張炳良表示,香港房屋問題嚴峻,已造成社會分化,應加快及持續增加房屋供應。長策會推算,未來十年建屋目標為47萬個單位,公營房屋占六成,未有建議公屋及居屋比例,讓公營房屋因應情況調整,但認為應在現時政府承諾的居屋建屋目標之上,再增加供應,即2020年後,每年居屋建屋量應超過5,000個單位,滿足年輕及首次置業人士需求。
身兼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主席張炳良昨在記者會上表示,未來10年供應47萬個單位,基於需求作估算,公私營以六四比例是穩妥的,相信對樓價影響不大,每年都會檢討此數字。他認為,樓價受外圍因素及利息轉變,影響更大。消息人士又說,未來十年供應目標訂於47萬個單位,較政府原先承諾多7萬至10萬個,承認要尋求土地是大挑戰;最終能否做到,消息人士補充,取決於社會是否同意數字以及有否決心。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