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從銀監會「新規」看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 @ 2013-03-29T09: Back Hot News
Keyword:理財 銀行
Concept:銀監會新規 ,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
28日銀行股出現大面積下跌,整體跌幅超過4%,其中興業銀行跌停、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跌幅超過9%、民生銀行跌幅超過8%。市場普遍認為這是受近日銀監會理財監管新規的影響,未來規模達到數萬億並且仍在急速膨脹的銀行理財資金將被勒上緊箍咒。理財監管新規標志著監管層將啟動對「影子銀行」的全面監管,這將對銀行中間業務收入造成一定的影響…[
近日,銀監會對理財產品投資監管下發通知,通知要求包括,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資產(包括各類收益權)不得超過理財產品余額35%及銀行上年度總資產4%;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提供擔保或回購承諾;商業銀行應堅持資金來源運用對應原則,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標的物)要對應,做到每個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收緊資金池業務等等。
銀監會通知要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應實現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標的物)一一對應,應比照自營貸款管理流程對非標准化債權類投資,並要求銀行理財資金投資非標准化債權資產的比例不得高於理財產品余額的35%或總資產的4%。
《通知》預計不影響短期流動性。大部分銀行早已實現產品與資產的“一一對應”,“35%”和“4%”這兩條標准也都是基本得到滿足的。大部分銀行不需要對理財產品余額或者結構進行調整以滿足理財新規要求。另,本《通知》僅針對理財產品而不涉及信托受益權類買入返售等同業業務。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銀河期貨研究中心首席宏觀經濟顧問付鵬認為,如果按照通知精神嚴格要求,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將被嚴格限制。這樣一來,利潤增長率本已下降的銀行將面臨更低的成長性。付鵬說,過去幾年中,中國的融資渠道發生劇烈轉變,從銀行簡單的吸儲放貸時代在向紙幣融資轉變,銀行也在大力的發展表外業務,導致銀行表外業務收入在過去幾年呈現高速增長的狀態。銀監會監管文出來以後,很多銀行表外相關業務規模將超標,如果說表外開始收縮,銀行收入的預期將大規模下降,銀行將重新回到比較低的增速上。
據媒體報道,銀監會已下發《中國銀監會關於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對銀行理財業務的投資運作實行更加嚴格的監管,防范化解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
對此,財通基金認為銀監會8號文將帶來兩方面的影響,其一是對於銀行業績的影響,另外是對於流動性的調控。首先,銀行業績或略有影響。目前硬性限制是非標准化債券(可以在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交易之外的品種)不得高於理財產品35%、不得高於總資產4%。行業目前整體並沒有明顯超標,幾家占比較高的銀行略超標幾百億。靜態來看,可能影響10億左右的利潤,相對於這些銀行2013年400-500億的利潤規模預期,影響大概在2-3%左右。另一方面,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本次文件背後的動機。銀監會的監管舉措,動機可以理解為行業規范,也可以是對於流動性的調控。銀監會近兩年對於銀行創新一直采取鼓勵的態度,所以整個創新監管的路徑基本上都是創新,再觀察,再做大,再規范,再進行新的創新。這次文件力度略超此前銀行的預期,我們認為此次文件除了行業規范之外,不排除有抑制流動性過度寬松的動機。而對於流動性的問題,可能不單單只是銀監會的單獨行動,如果延續這個思路,一行三會後期對於流動性回歸中性的調控可能會陸續有所行動。相對於銀行業績所受的影響,流動性的問題可能更值得關注。
3月25日,銀監會一紙《關於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詳見21世紀網《銀行理財監管升級版出爐 “非標債權資產”投資新規力促理財轉型》),要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堅持“限額管理”原則,即理財投資非標准化債權資產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非標准化債權資產”一夜間成為中國泛資產管理行業最新“熱詞”。
分析人士指出,銀監會理財業務新政將對若干行業產生重大影響,銀行表外融資騰挪空間可能受限,進而擠壓銀行業利潤;信托制度紅利或耗盡,使其資產質量承壓,牌照貶值,業績下滑;券商主業有望觸底反彈,資管再覓方向,創新業務蓄勢,需要專注渠道培養;地產融資管道閉塞,苦日子可能開始;PE需要凸顯品牌價值和專業能力,掮客式投行或歇菜。以上預期的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