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 財經】油價或月底下調業內預測新定價機制兩會後出 @ 2013-03-07T17: Back Hot News
Keyword:油價 成品油
Concept:2013年油價 , 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該行指雖然發改委沒有提及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但自2012年5月發改委曾7次上調成品油價,可見有關價格機制進一步向市場價格推移,不過該行繼續維持其固有觀點,認為如果政府對引入新的更加透明的價格機制的決心不進一步上升,中石化將繼續錄得巨額的煉油虧損。(C)
在回答有關油價定價機制的提問時,張平說,現在油價的定價機制是以22個工作日為周期,如果平均油價的波動超過了4%,就相應進行油價的調整。這個機制現在看來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一是周期太長,22個工作日再加上節假日就是一個月的時間,而現在國際油價每天都在變動,時間長就不能及時反映國際油價變動的情況。二是設定了一個調價條件,即22個工作日油價變動幅度要達到4%。這就造成國際油價變動不能及時反映到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上來。
20130306_119_0.JPG -->大陸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今(6)日表示,正在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計劃把周期能調得更短,以使得能夠適應國際油價頻繁變動。除此之外,擬按照一定的周期,該調就調,不管有沒有達到4%,該升就升,該降就降;使油價定價機制更加靈活,更加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動。
    對私家車主而言,嚷嚷了多年的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聯動也沒有那麼明顯,油價好像還是漲多跌少,而且調整得太慢。對此苑少軍認為,還可以通過改革現行成品油調價機制的方式,讓油價更「敏感」。按照國家現行機制,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調整國內油價。
在回答有關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問題時,張平說,現行定價機制存在周期過長和調價幅度不能靈敏反映國際油價變動情況的缺點。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總的方向是使定價機制更加靈活反映國際市場油價的頻繁變動。張平說,現有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一是周期太長,22個工作日再加上節假日就是一個月,而國際油價每天都在變動;二是現有機制設定國際油價在22個工作日內變動幅度達到4%才做調整,如果達不到4%,成品油價格就保持穩定,這造成國際油價變動不能及時反映到國內成品油價格上來。
北京市發改委今天表示,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和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月25日零時起將汽油價格每噸提高300元。為有效疏導油價上漲對本市出租車行業的影響,經市政府批准,3月1日起,北京市調整出租車燃油附加費標准,乘坐距離超過3公里的乘客燃油附加費標准由2.00元/運次調整為3.00元/運次,乘坐距離在3公里以內的乘客不收取燃油附加費。
對於比較敏感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張平主任也透露了一些新的改革信號。他表示,目前的定價機制存在兩個缺陷,一個是周期太長,另一個是設定了「4%紅線」。這兩個缺陷的存在,導致我國成品油價無法及時反映國際油價變動的影響。因此張平主任指出,眼下正在研究制訂新機制的相關方案,未來會縮短調價周期,同時取消「4%紅線」的限制,該升就升,該降就降,使得成品油價形成機制能夠更加靈活地反映國際油價的波動。
近年來,市場化作為油價改革的方向已然成為社會共識。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曾回應稱:“由於目前國內成品油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仍需對成品油價格進行必要監管。”的確,目前國內成品油市場仍處於高度壟斷狀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頭把持著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石油的勘探和開采以及原油的進出口更是100%控制在“三巨頭”的手里。業內人士指出,在壟斷格局下實行油價市場化很可能形成寡頭漲價默契,反過來助推高油價,讓壟斷企業受益,讓消費者受損。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