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發改委:油價調整機制存在兩個明顯缺陷 @ 2013-03-06T16: Back Hot News
Keyword:油價 成品油
Concept:2013年2月24日
同時,張平還就目前油價定價機制的缺陷進行了闡述,現在油價的定價機制是以22個工作日為周期,如果平均油價的波動超過了4%,國家發改委就相應進行油價的調整。現在的操作一直是按照這樣的機制來操作。這個機制現在看來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一是周期太長,22個工作日再加上節假日就是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國際的油價是每一天都在變動,所以我們因為時間長,就不能夠及時地反映國際油價變動的情況。二是我們設定了一個調價的油價變動幅度要達到4%,這22個工作日油價如果國際的波動達到4%,我們就調。如果達不到4%,油價就保持穩定,不調,這就造成國際油價變動不能夠及時反映到我們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上來。
    事實上,公眾對現行的成品油調價機制不滿意,除了油價偏高、調價周期過長、漲多跌少之外,更多的在於對油價成本和所含稅費不知情。成品油消費者作為納稅人,應該知道並且有權知道自己交了多少稅,交了哪些稅,有關部門公開所征稅種與稅率,也是還公眾知情權。特別是,公眾除了關注成品油稅負的高與低之外,關鍵是想知道稅收去哪了,看這部分稅收是否更有效地用於治理城市擁堵、環保、清潔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張西流)
對私家車主而言,嚷嚷了多年的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聯動也沒有那麼明顯,油價好像還是漲多跌少,而且調整得太慢。對此苑少軍認為,還可以通過改革現行成品油調價機制的方式,讓油價更「敏感」。按照國家現行機制,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調整國內油價。
事實上,這次油價上調,讓人匪夷所思。一是該下調,沒有下調。在前期國際油價回落時,發改委並未同步下調,而是給予了長達三個月的「緩沖期」。二是我國成品油上調,正是國際油價「跳水」之時。同一日,我國油價上漲,台灣地區下調,調價的原因都是根據「國際油價」。發改委在2月24日當晚宣布,自2月25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90元,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最高零售價分別提高0.22元和0.25元,上調幅度約3%。然而,同日,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對油價進行了下調,各式汽、柴油價格每升分別降0.4台幣、0.3台幣,下調幅度約1%。調價的原因是「國際油價下跌」。當時,美國汽油平均價格約合人民幣6.2元/升,與上周的油價相比,也表現出下降的勢頭。三是中國油價比美國貴。我國調價後汽油平均價格在7.76元/升;截至2月19日,美國汽油價格超過4美元/加侖(折合6.63元/升)。
「同樣是國際油價大跌,為什麼其他國家或地區油價在跌,我們的油價卻漲了?」昨天在大陸成品油價上調的當天,我國台灣卻下調了成品油價。無獨有偶,在國際上,美國近日成品油零售價也在日趨下跌,引發大陸民眾爭議。業內人士指出,這是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同作怪,導致成品油價走勢背道而馳。
中國國家發改委在2013年元宵節當天再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湊巧的是,台灣中油也在當天發布調價通知,對油價進行了下調。兩岸成品油價都是根據國際原油價格調整,怎麼會做出一漲一跌的相反動作?
美銀美林發表報告,發改會調高成品油價格,其中汽油價格上調3.5%,至每噸300元人民幣,柴油價格調高3.8%,至每噸290元人民幣,該行指早已預期有關的調整,但因為春節原因,調整來的較該行預期遲,不過有關調整僅將內地煉油的虧損從每桶蝕4.3元,收窄至每桶2元,鑒於公司未來可能面臨的化工業務的挑戰繼續,該行認為公司估值處於公平水平,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9.5元。
華夏時報報道,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宣布自25日零時起上調大陸地區成品油價格,汽油上漲300元/噸,柴油上漲290元/噸;折合90號汽油上漲0.22元/升,0號柴油上漲0.25元/升。這是今年以來我國首次調整成品油價格。而卓創資訊和中宇資訊兩大機構均認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或將在3月兩會之後擇機推出。
【慧聰五金網】距離年內首次上調價格僅10天,國內成品油價下調預期就已隱現。筆者從多家資訊機構了解到,近期國際油價震蕩走低,截至3月4日收盤,三地原油均價達到107.51美元/桶,變化率為-0.36%。若國際油價保持當前價位,三地變化率將於3月20日收盤達到-4%,成品油價下調窗口將於3月26日開啟。
上周初,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兌現,汽油價格每噸上調300元,柴油價格每噸上調290元,國內主營汽柴油價格紛紛大漲。但由於調價前國內看漲預期濃厚,柴油需求旺盛,消化了部分漲幅,故柴油漲幅相對縮減,大部分地區實際上漲幅度僅為150元/噸左右。
在國內成品油價格漲跌之間,車主越來越理性,但他們對新定價機制的呼聲也是越來越強烈。當然,這主要是從兩次價改延遲事件中凸顯出來的。第一次是在2012年10月,當時早傳出油價下調消息,但後來因為國際油價震蕩幾次難以達到現有成品油價改機制的紅線,直至1個月後的2012年11月16日才如願以償。第二次是這次油價上調,2月15日達到紅線後,發改委並沒立即下調,誰知這期間國際油價卻下跌了,又縮回紅線之內,凸顯現行定價機制「22個工作日」指標的反映度不靈敏。
2013年成品油價格第一次上調的預期愈發強烈。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3年2月24日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提高成品油價格的通知》,決定提高成品油價格,2013年2月25日零時起執行。
據媒體報道,新華都商學院副院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林伯強認為,各國成品油相關稅收差異很大。據估算,2009-2011年6月,中韓汽油價稅差達到每升3.4元;中日稅差為每升2.6元;中美汽油價稅差為每升1.2元。其中美國不含稅汽油價格較中國每升低0.2元。因此,中美汽油價差的86%源於稅差。
早在油價上漲之前,就有多家分析機構對即將上漲的油價發表自己的看法。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曾指出,此次成品油價格上調是2013年的首次價格上調,也是調價史上第一次春節後立即上調。據測算,此次價格上調的幅度約在350~400元/噸,折合93號汽油0.27~0.31元/升,0號柴油0.30~0.34元/升。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則在2月17日表示,雖然成品油零售價調整所參照的三地原油變化率已經突破+4%的調價紅線,但春節期間迪拜、辛塔原油現貨連續兩日休市,給三地變化率帶來約0.3%的提升,即成品油調價所掛靠的原油價格出現一定「失真」,不排除國家發改委會對春節期間的原油價格作一定修正的可能性。與這些業內分析機構預計的一樣,2月25日國內油價迎來了新一輪漲價潮。
事實證明,國內成品油漲價當日,國際原油價格就出現了大幅下跌,直至今日依然處在下行通道。如果不是發改委趕在元宵節「加班漲價」,這次油價調整其實毫無必要。現在,正因為有發改委為石油巨頭漲價「特別加班」,即便國際油價近日連連下跌,國內成品油價要想降價也得等到22個工作日之後;而彼時只要國際油價企穩回升,那麼國內成品油價格就不會變動——此即所謂「跟漲不跟跌」的緣由所在,因為跟漲時有人元宵節也加班,而跟跌時甚至可以「緩沖三個月」。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