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市建收工廈重建再遇業主嗌高價 @ 2013-01-21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萬科
Concept:
市建局指該幢工廈日久失修,還有僭建物,所以挑選它做首個工廈轉商廈的重建項目。10層高的工廈,可以改建成18至20層高的寫字樓和商鋪。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兆東)市建局重建長沙灣工廈,業主首當其沖,處理不當隨時遇上激烈反抗,若然賠償得宜則可順利成事。業主立案法團表示,最終會否接納局方的收購方案需按獲賠償的金額而定,希望能獲賠較高於市價金額,以便在區內尋得同類型工廈延續生意;然而,卻有租戶未知所在工廈或會被收購重建,擔心會被逼遷。不過,工廈外的大排檔卻認為重建不會影響生意,更揚言「唔驚無生意呀!」
他補充,政府對於市建局的工廈重建計劃表示全力支持,政府亦指,有需要時會向當局注資。他指出,該項目以及首個位於堅尼地城的工廈重建項目屬於先導計劃,具有踏出第一步的重要意義,相信4至5億元的虧蝕數目不會構成重大困難,並不影響整個工廈重建計劃。
《經濟通通訊社18日專訊》市建局宣布第二個工廈重建項目為將長沙灣一工廈重建成商業項目,當局總監(物業及土地)溫兆華於記者會表示,該項目於去年底獲初步估算,總發展成本約17億元,包括收購、拆樓、維修、建築及利息相關支出。
市建局啟動第二個工廈重建項目,建議重建長沙灣汝州西街777至783號永康工廠大廈,為商業樓宇。市建局表示,這幢大廈失修,有僭建物,預料收購會有難度,但未訂收購價。項目總發展成本十七億,市建局預料可能虧蝕四至五億,但毋須政府補貼。大廈的法團主席周先生說,暫時未收到居民反對,認為最重要看價錢,希望收購價每實用平方尺八千至一萬元。在工廠大廈做化妝品批發的鄧小姐,擔心一旦重建,難以再在區內經營。市建局今日起,就項目收集意見兩個月。
市建局物業及土地總監溫兆華指出:「自用業主可獲物業市值另加特惠津貼,至於業主認為有感情上價值或重建價值,則要視乎市場成交有沒有反映出來。」該局總監(收購及遷置——工業樓宇)李敬志則稱,首個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畫將重建為住宅,這次則為寫字樓,希望從中吸取不同經驗,與發展局一起研究評估由市建局收購工廈的前路。
市建局總監(收購及遷置——工業樓宇)李敬志說,這座工廈日久失修和有僭建物,因此被選為重建目標。由於附近的樓宇都是商業大廈,所以重建為商業樓宇是切合當區需要的。李敬志又表示,由於正在收集各個業主和經營者的意見,故暫時不會提出收購價;市建局亦吸收希望這個先導項目的經驗,為日後重建工廈訂立發展路向。
【本報特訊】市建局昨日宣布,啟動先導計劃下第二個工廈重建項目。該工廈位於長沙灣汝州西街,將會發展成為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尺的寫字樓及商業項目,按去年10月估算,料項目總發展成本約17億元,該項目將於2019至2020年落成。市建局總監(物業及土地)溫兆華指出,日後不論項目是否有私人發展商參與重建,預料項目將會錄得4億至5億元虧損。不過該筆虧損不大,無需要由政府對市建局注資。
星島環球網消息:市區重建局首個工廈重建商廈先導項目昨日啟動,市建局擬斥資17億元,收購有50年樓齡的長沙灣永康工廠大廈,重建為寫字樓商業大廈,預計最快6年後落成。據了解,該工廈的小業主過去曾自行籌組聯合招標出售,近年也有私人發展商洽商並購。市建局昨日不透露收購成本,但有業主認為市建局應以高於市價即大約1萬元尺價收購才合理。
【明報專訊】為加快工業大廈的重建,市區重建局獲政府邀請展開位於堅尼地城的首個工廈重建項目,但市建局從工廈內所有14個業權中,至上月底已收到逾10份反對書,反對比例甚高,局方消息透露,項目面臨極大阻力,極有可能「觸礁」。工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陳立德及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分別表示雙方就「工廈價」及「重建准則」現分歧。
《日入而息》市建局17億重建長沙灣工廈;恆指全周升337點
第八項是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的物業發展項目,未來四年合共可提供約4.9公頃的土地,主要作房屋發展用途,預計可提供約4 700個單位。市建局亦會全力推展「需求主導」重建計劃,積極回應業主訴求,加快市區重建更新步伐。此外,市建局已在去年十月以先導計劃形式,開始了工廈重建,其中亦包括作住宅用途。
就市建局公布的西環士美非路工廈重建項目,雖然尚沒開始收購,但已有業主估計會因市建局出價過低而觸礁,張震遠表示市建局會盡力爭取區內業主的支持。
8.未來4年,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的物業發展項目總共將提供約4.9公頃的土地,主要作房屋發展之用,預計可提供約4 700個單位。我會邀請市建局全力推展「需求主導」重建計劃,積極回應業主訴求,加快市區更新步伐。此外,市建局已在去年10月以先導計劃形式,開始推行工廈重建,包括作住宅用途;
《明報》報道,特首梁振英今日上午11時將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據悉,不下10次表示房策問題是「重中之重」的他,將會提出覓地建屋藍圖,至少靠3招來大幅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短期的「兩招」,政府會物色更多「政府、機構或社區」(GIC)及工廈地皮改劃為住宅,目標是60幅土地;港鐵和市建局則會加快推地和重建。長遠方面,政府將盡快開展維港以外的填海諮詢,希望落實將市區工業設施重置至偏遠填海區,騰出市區如青衣一帶的碼頭後勤用地等「靚地」興建住宅。
譚小瑩續稱,今年啟動了西環士美菲路工廈重建項目後,明年初將啟動第二個工廈重建項目。市建局會與政府商討,確定該局在重建工廈方面的長遠角色。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