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外交部: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明顯低估 @ 2012-11-28T22: Back Hot News
Keyword:人民幣
Concept:操縱人民幣匯率 , 中國2010年6月
美國財政部決定不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就指人民幣匯價仍被嚴重低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指,人民幣無被大幅低估,匯率亦邁向均衡水平。自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幅已近三成三,分析相信,未來人民幣只會緩慢升值。
不過美國財政部也承認,中國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已經實質性減少了對匯市的干預,並采取了放松資本管制的舉措。鑒於這些變化,美國財政部確定中國並不滿足匯率操縱國標准。美國財政部在提交給國會的半年度報告中指出,經通脹調整後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2010年6月以來上漲12.6%。一位財政部官員稱,截至周二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9.7%。當天人民幣再以漲停作收,並刷新歷史最高水平。路透社指出,國際上越來越認為,人民幣匯率正在接近其合理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7月關於人民幣匯率的措辭已經軟化。
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是中美政府間爭論的一個焦點,在美國總統大選中也成為話題。一些美國企業和國會議員強調中國人為地把人民幣匯率控制在較低水平,以幫助出口企業,因為人民幣走軟令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商品更加便宜。周二在美國大選中落敗的共和黨候選人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此前承諾,如果當選總統,他將於就職當天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
離大選投票已不到10天,人民幣升值問題已被放大到如此程度,現在要羅姆尼就此完全收兵,事實上已不可能了。《華爾街日報》此時提出這種建議,只可能產生某種程度的選票效應,其後果應該不會是該報樂於看到的。客觀來說,作為一個競選主題,迫使中國升值人民幣,是不切實際的。調整幣值對出口經濟的競爭力只能發生無關大局的邊際作用。即使中國將人民幣再次升值,對中國出口和美國進口的影響,也是微不足道的。人民幣升值不解決美國失業人口的問題。
除了人民幣升值問題,「全球第一」的中國經濟,還將面臨西方政客對中國敵意的增長。近年來,由於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長,中國威脅論從未間斷,甚至有被推波助瀾的趨勢,今年美國的大選就清楚地體現了這一點:無論是贏家奧巴馬,還是輸家羅姆尼,他們都把攻擊中國、打壓中國視為獲取選票的策略。為達此目的,他們不斷制造摩擦,華為、中興、三一重工以及眾多的中國光伏企業紛紛受到歧視與打擊,眼下就連中石化收購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的命運,也掌控在美國人手里。
「而投資者對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升溫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歐美國家仍頻頻出台量化寬松舉措,並且美國、日本均面臨財政懸崖危機。另一方面,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是高於7%的增速相對其他國家依舊具有優勢;更重要的是,目前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已經觸底,接下來不會再直線下行,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已經實現軟著陸,投資者不再需要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奚君羊進而表示。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人民幣連創新高與美國此前推出QE3的確有一定的關系,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帶動了部分國家紛紛采取措施,如中國不采取措施,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上升。人民幣匯率的不斷創新,在當前外貿形勢並不樂觀的情況下,理論上說,這對於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解讀上述數據,有人認為是“熱錢”流入,有人認為這同美國大選有關。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發文回應稱,近期市場情緒由前期對中國經濟和貨幣前景的過於悲觀轉向樂觀,是導致人民幣匯率走強的主因。外匯局指出,在主要發達經濟體相繼實施大規模貨幣刺激政策、主權債務危機出現積極進展、國內外貿出口增速加快、經濟顯現觸底回升跡象等因素作用下,市場對於我國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的緊張情緒有所緩解。
中國還准備在經濟領域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對中國來說,未來一個主要基准是實現人民幣全球化,取代美元,並建立新的全球金融體系。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因此實現這一目標是有可能的。
元大寶來新中國基金經理人樂禹表示,從9月中旬FED(美國聯准會)推出QE3(第3輪量化寬松政策) 之後,資金呈現連續7周流入新興市場,人民幣9月以來累計升值1.75%,使得今年由貶轉升,並創下新高,同步帶動港幣創下今年來新高,顯見外資流入中港股市的痕跡,也顯示外資對中國經濟見底與政權交接後新氣象的高度樂觀。
自 9 月以來,美國啟動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QE3) ,歐盟、日本等也延續寬松政策,新興市場普遍面臨熱錢回流壓力。對此中國外匯管理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寬流動性、低利率政策,會刺激資本流入中國,但受境內外美元利差縮小、遠期人民幣匯率延續貶值、國內經濟復蘇尚不穩固等因素制約,其作用尚不明顯。對於 10 月底來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連續漲停,這位負責人稱,這並不支持當前中國跨境資本流入壓力顯著增加的判斷。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