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本港財經】德盛安聯:未必有必需設強積金收費上限 @ 2012-11-28T19: Back Hot News
Keyword:強積金
Concept:積金局行政 , 收費強積金基金
積金局表示,現時每年大約有4,000億元強積金供款,基金開支比率為1.74%,折合大約是70億元。積金局行政總監陳唐芷菁表示,為減低強積金收費,短期將實施四項計劃,包括要求受托人提供不同種類的低收費基金,例如是指數基金,受托人須於年底提交進度報告;積金局年底亦會在網上列出所有低收費基金。她補充,為精簡運作及將程序自動化,當局還會與受托人研究推出電子付款系統,有助降低成本,可望在2014年初推出。另外,局方明年初會發信予逾100萬名、持有多於一個保留帳戶的雇員,鼓勵他們整合戶口,以提高效率減低營運成本。積金局非執行董事潘祖明表示,希望有關措施,加上強積金自然增長,可令平均基金開支比率,在五年內由目前的1.74%,減低六十點子。
積金局上年年底已進行一項強積金受托人行政成本的研究報告,會在11月發布。報告會分析強積金受托人的行政成本如何導致收費偏高,以及研究如何可以增加成本效益。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副主任葉偉明昨指強積金是雇員資產,但現時法例容許雇主解雇員工時,將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與強積金雇主供款部分「對沖」,變相利用雇員的退休福利補貼雇主應負擔的責任,讓其以低成本解雇員工。工聯會又建議,積金局應盡快立例,制訂強積金總收費上限,並要列明實際收費,裁汰及精簡表現不理想及資產額低的基金,以及促請政府設立公共基金。
由政府或金管局代管的構思不無說服力,但實際操作起來,能否對基金公司產生競爭效果卻成疑。無疑,金管局現時有進行投資,兼管市民的積金供款,似乎是舉手之勞,成本不高,但細心分析強積金行業操作,現時不少成本在於管理日常個別戶口的帳目,由於金管局現時沒有零售網點以至系統,一旦要兼管,就要設立結算系統,假如營運的產品簡單,回報不高,成本效益甚有疑問。
【新報訊】強積金半自由行於本月初實施,積金局今日亦會公布針對現行強積金收費昂貴進行的顧問研究報告。惟工聯會批評,強積金存在兩大漏洞,包括基金管理費高昂和管理欠佳,以及雇主可利用強積金支付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要求政府盡快堵塞漏洞,改革強積金制度,政府亦應承擔更多營運及監管強積金的責任。
積金局主席胡紅玉昨指,若由政府作為中央受托人,不會影響自由市場及存在干預,但須取平衡,積金局沒權力修改強積金制度,如有需要更改,須政府及立法會配合。積金局非執董黃國健指,若推中央受托人、電子化平台等措施,需長時間落實,且要投資,他建議日後強積金收費應與基金回報表現掛鉤,且限制每名打工仔只有一個強積金戶口,「戶口跟人走」。
積金局遂提出4項短期措施,包括要求受托人整合基金種類、提供更多低收費基金,以及落實電子平台系統簡化程序。積金局行政總監陳唐芷青舉例指出,目前400多款基金之中,約有23款基金的成本低於1.3%,當局會在下月公布名單,希望促使其他基金公司減收費。當局「樂觀」期望,到2018年,基金成本開支可減至總投資額的1.14%,即較現時下調0.6個百分點(見圖)。
積金局非執行董事潘祖明指,希望市場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低收費強積金基金,又指現時市場上,已有一些基金開支比率低資產值百分之一點三的基金,希望收費水平可以逐步邁向百分之一水平。他重申,局方下月底前,會在網站列出低收費基金名單,供打工仔參考,但認為,無論是私人基金公司,抑或政府提供,營運強積金基金都是涉及行政成本的。
積金局早前委任安永作顧問,研究強積金收費。劉嘉時昨與傳媒會面時表示,巿場認為強積金收費過高,但實情是因大部分供款人選擇風險成本較高的股票基金,令管理成本也推高。她認為,如修例將信托人的行政程序簡化,可省卻工序,料有助加快減價。
    工聯會的批評絕非無的放矢。基金管理費高昂,打工仔辛勞多年積存下來的強積金一方面變成「水瓜打狗」小了大一截,一方面源源流入俗稱「FUND佬」的基金管理人手中,試問保障何在?收費奇高卻管理欠佳,令打工仔的強積金連年虧蝕,試問道理何在?戶主可利用部分強積金支付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強積金成為戶主逃避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的跳板,試問公義何在?強積金弄得一塌糊塗,積金局高層卻享有讓人咋舌的豐厚薪酬,試問公道何在?強積金糟糕透頂還要強迫打工仔向其泵血數十年,試問天理何在?
積金局公布強積金行政成本顧問研究報告,認為行政費用有下調空間,提出多項改革強積金制度的建議,透過行政措施減低收費,包括要求受托人提供更多類型的收費基金、簡化運作、整合規模小而成本效益低的強積金計劃,並要求打工仔整合戶口,明年初會發信通知市民持有的戶口數量。
消委會早前指出,強積金回報低收費貴。蘇偉文說,如果社會要求投資事宜交金管局處理,理論上可修例,把積金局職能變成「莊家」,負責收集供款,然後給予金管局,金管局變成基金經理,而回報交給市民。他指一旦統一了市民供款,基金數額巨大,投資便更具彈性,也可以投資回報較高而風險也較高的產品。不過他指一旦如此,市民便有期望,金管局便有「揹數」壓力,要提供一定投資回報。他指新加坡為公積金提供約5%保證回報率,若投資不達標,可能要由政府及供款人補貼。
積金局認為可以透過各項行政措施改善,已經致函財政司司長,建議為強積金基金收費設上限、規定所有強積金計劃提供不同種類的低收費基金、設立簡單穩建的基本基金,以及引入非牟利經營者提供簡單、低收費的強積金計劃。
落實各項簡化制度後,基金的開支比率可望下降60個點子,令計劃成員的淨回報增加。積金局非執行董事潘祖明表示,過去12年,強積金的年率化總回報是5.14%,扣除1.74%收費後淨回報3.4%,如基金收費由1.74%降至1%,淨回報將增至4.14%。按本港4000億強積金資產規模計算,每年可節省30億元,但改革非一朝一夕,料此目標需5、6年才能達到。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