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光伏業應對美國「雙反」:繞道第三國 @ 2012-11-09T09: Back Hot News
Keyword:光伏 中國 雙反
Concept:11月7日美國 , 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中國光伏產業正值「寒冬」,美國針對中國生產的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反補貼關稅的「雙反」貿易戰,前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最終的稅率約為24%至接近36%不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則於下月表決「雙反」。專家表示,美國商務部已為最後裁決定下基調,料中國光伏企業最後勝訴的機會並不樂觀。
中國光伏業透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聲明,指中國產品的競爭優勢緣於公平競爭,與傾銷或補貼無關;美國商務部的不公正做法侵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中國企業不排除透過訴訟或多邊貿易經濟等途徑提出挑戰。
2011年美國從中國進口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價值約31億美元,7日出爐的“雙反”終裁重創中國光伏業,當天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股價暴跌,其中晶澳太陽能跌8.67%報0.72美元,尚德電力跌6.25%報0.9美元。
中國保定2012年10月11日電 /美通社/ --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YGE)(簡稱「英利綠色能源」或「公司」),一家全球領先的太陽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發電產品制造商之一,今日發表聲明,回應美國商務部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最終裁定。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最終裁定,如果輸美組件所使用的電池片原產地為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則將不被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中金研究報告認為,「雙反」短期內可緩解尚未停產企業經營壓力,但價格反彈幅度將十分有限,中國商務部此次「雙反」調查將為期一年,預計未等「雙反」出結果,所有國內已停產產能和部分仍在掙扎的產能就將先行退出市場,而淘汰落後產能也是當前中國產業結構性調整方向。因此「雙反」的真正意義在於遏制別國對我國出口光伏產品的類似制裁。
9 月17 日,代表中國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四大多晶硅企業(江蘇中能、江西賽維、洛陽中硅和重慶大全)向商務部提交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反補貼、反傾銷的「雙反」調查。昨日,商務部公告, 決定自11 月1 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並將本案此前已發起的對原產於美國和南韓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及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補貼調查進行合並調查。
2012年9月6日,歐盟啟動針對中國輸歐光伏產業反傾銷調查,但並未就中國輸歐光伏產業提出反補貼調查。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出口的光伏產品(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並設定了18.32%-249.96%的反傾銷稅率和14.78%-15.97%的最終反補貼稅率。
今年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審判決,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此判決對中國光伏業產生重大影響,並可能影響歐盟「雙反」的最終結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古寧 廣州報道)在112屆廣交會前,美國商務部宣布了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調查終裁結果,基本確定將針對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在廣交會展館,有內地光伏企業表示,這表明相關產品企業已基本退出美國市場。同時,歐盟也啟動了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業界估計明年得到確認已是鐵板釘釘,屆時內地光伏企業將面臨更大考驗。記者昨日了解到,部分此前從未參加廣交會的光伏企業今屆也參展,甚至希望通過轉型,拓展新的客戶及開辟新市場。
但是,中國光伏公司在歐洲被提起“雙反”調查並被裁定傾銷稅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宏觀而言對中國光伏行業的未來發展未必有利。“最好的辦法是彼此互讓一步,都撤銷調查,但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較小。”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表示,其實歐美市場的總需求量,特別是美國並沒有很大的下降,只是「雙反」會在一定程度上暫時影響中國光伏企業的出口量。非洲是作為新興市場之一,早在一年之前公司就將其列入關注的重點市場,它具備充足的光照資源和自然條件,以及傳統發電成本的不斷上升,當地電力缺口和經濟發展的需求,讓太陽能光伏的優勢越發凸顯出來。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仲裁結果,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將被征收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和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並從中扣除10.54%的出口補貼,經計算行業關稅范圍為23.75%至254.66%,具體產品為中國產晶體矽光伏電池、模塊、層壓板、面板及建築一體化材料等。
·商務部:歐盟光伏補貼措施違規 嚴重影響中國出口
歐美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使中國光伏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那麼,面對這空前的挑戰,國內光伏企業到底受到了多大的影響?是否已經做好了應對准備?還存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突圍?本報駐各地記者通過對一線企業、政府部門、商協會以及相關專家的采訪,力爭為廣大讀者提供盡可能全面的資訊。
歐盟部分成員國違反世貿組織協定關於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的規定,對原產於歐盟國家或歐洲經濟區國家的光伏產品進行補貼,導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受阻。對此,商務部已正式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式,將其訴訟至WTO。目前,中國光伏行業發展狀況不佳,企業虧損嚴重,在國家通過世貿組織有關機制解決貿易爭端的同時,部分光伏企業也已開始深度整合,各方共同發力應對歐盟「雙反」圍剿。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作出初裁,認定中國輸美光伏產品存在接受政府補貼行為,補貼幅度為2.9%至4.73%。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貿易問題專家愛德華·阿爾頓在一篇評論文章里說,這一幅度大大小於業界的預料,反映出「奧巴馬政府並不願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光伏產品真的關上大門」,因為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有利於清潔能源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然而,隨著大選「中國牌」狂打,兩名候選人爭先恐後地表示將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美國政府對中國光伏產品的曖昧態度急轉直下。到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雙反」終裁結果出台時,中國輸美光伏產品的補貼幅度已被大幅調高至14.78%至15.97%,而傾銷幅度更是高達18.32%至250%不等,絕大部分中國光伏企業都受到極大影響。盡管這一結果還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確認,但在如今的政治環境下,中國光伏企業平反的機會並不大。
以意大利為例,2010年中國光伏電池片和組件對意出口額為48億美元。2011年意方出台上述補貼措施,當年中國相關光伏產品出口額降至38.8億美元,今年前9個月對意出口額僅為7.6億美元,同比下降78.8%。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