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FDI 最大目的地 @ 2012-10-24T22: Back Hot News
Keyword:美國 中國 全球 FDI
Concept:流入FDI , 中國上半年取代美國成全球最大外商投資目的地
“吸收外資放緩在意料之中,全球跨國投資減少直接導致中國FDI規模下降,特別是歐盟深陷債務危機,對華投資降幅甚至超過全球FDI降幅。”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說。
在全球寬松的大背景下,國際資本開始回流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這助推了這些國家資產價格的繼續上漲。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外匯占款扭轉連續兩個月負增長的趨勢,月度環比激增1306.8億美元,使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總額再度創下8個月新高;而印度尼西亞官方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資(FDI)季度環比增幅高達22%;類似的情況發生在越南等其他的亞洲國家和地區。
【本報記者周家強報道】中國9月外商直接投資(FDI)連續第四個月同比下降,加之商務部警告稱僅憑單月數據不能斷定中國外貿已企穩回升,均顯示在全球經濟放緩之下,中國經濟復蘇前景仍不敢太過樂觀;此外,外匯占款重回千億元以上正增長,反映外資重新流入。
有統計顯示,到2011年底,境外中國企業已經超過1.8萬家,在外人員約120萬人,資產總量超過1.5萬億美元。根據聯合國貿法會《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占全球流量的5.2%,首次超過日本、英國,居全球第五。其中,國有企業占據半壁江山。通常來講,一個國家的經濟生命力往往反映在其所擁有的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的份額上。1914年的英國擁有世界45%的FDI;到了1967年,美國躍居首位,占世界的50%。而中國如今的份額還不足6%,依然有更多的空間。
雖然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但是中國目前仍然是最受FDI青睞的經濟體。在由跨國公司評選出來的最受歡迎的東道國排名中,中國排名第一,領先於排名第二的美國和排名第三的印度。事實上,中國各種隱性成本還是有很大優勢的。一方面,全世界尚沒有像中國這樣體量的經濟體能夠承接大量由中國轉出的工廠。另一方面,中國的西部地區仍有成本優勢,這里可以承接一些產業轉移。
外國直接投資(FDI)方面,全球FDI在2011年顯著增加16.4%至1.5兆美元,主要因為跨國企業盈利提高,及發展中國家高經濟成長。
宋宇認為,美國推出QE3政策本身不足以對中國資本外流產生持續而明顯的影響。全球和中國的總體增長前景仍面臨壓力,熱錢流動規模和方向可能仍主要取決於數據和市場情緒的變化。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表示,FDI下滑是意料中的事,因為全球跨國投資減少將直接導致大陸FDI下降。而香港澳盛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楊宇霆認為,大陸內地工資上升,影響到外商到大陸的投資意願。
路透北京10月24日電---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中國在2012年上半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外資直接投資的最大標的.
「2012年前6個月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為668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23日在日內瓦發布第10期《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貿發會議投資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下降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陰影尚未散去、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減緩、「金磚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量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報告》顯示,中國2011年FDI流入量增長8%,達到124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2269億美元);同時,中國仍然是對FDI最具吸引力的經濟體。貿易和發展組織2012年進行的世界投資前景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在由跨國公司評選出來的最受歡迎的東道國排名中,中國排名第一,領先於排名第二的美國和排名第三的印度。
其次,中國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速放緩,使一些FDI在華的邊際投資收益率趨降,是中國吸引FDI下降的主因。當前中國投資邊際收益率下降已日益凸顯。一則自全球金融危機,歐美等失業率高企使其勞動力工資呈高位回落態勢,而其TFP顯著高於中國。如中國勞動工資為每小時3美元左右,雖僅為美國的1/7-1/6,但美國勞動生產率為中國的5.4倍,這使部分FDI在華邊際投資收益率已接近甚至低於歐美本土。
首先,發達國家正在進行曠日持久的「去槓桿化」進程,這會導致海外資本的持續回流。其次,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總需求不斷萎縮,中國出口部門超高速增長的黃金窗口已經過去,中國出口部門的效益開始下降。第三,中國正走在一條要素價值重估的調整之路,這必然壓縮FDI的利潤空間。第四,一些資本可能會轉向成本更為低廉的發展中國家,從而分流一部分流向中國等傳統新興經濟體的海外資本。比如,海外資本可能會加大對新崛起的中小型新興經濟體(靈貓六國等)的投資。最後,美國正在加速推進「再工業化」戰略,奧巴馬政府欲通過促進產業資本回流重組全球產業鏈。隨著「美國制造」的強勢回歸,未來美國很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資淨輸出國轉變為淨輸入國,這不僅會導致美國資本回流,而且其種種優勢和巨大的市場還會吸引全球資本,導致吸引全球資本規模出現趨勢性放緩。未來,隨著全球資本流動大格局的演變和產業布局的展開,全球資本流入中國放緩的壓力會進一步凸顯。
過去10年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得益於貿易條件的改善、全球產業轉移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中國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一出口大國和制造大國,積累了巨額外匯儲備,在全球價值鏈分工環節取得了相對穩定的收益,在金融領域的審慎開放也幫助中國金融業躲過了這場金融危機。以制造業來說,得益於對外開放、全球制造業結構轉移、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制造業在過去10年間取得了驚人的生產能力。2008年以前,美國的制造業增加值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而到了2009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經上升到22.22%,美國則下降為18.41%,其後是日本的10.88%,德國的5.88%。2010年,中國制造業產值首度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制造業產值中的比重為19.8%,領先美國0.4個百分點。中國也被視為全球制造業高、中、低三個產業鏈均比較完整的少數國家之一。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