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業內分析華為中興在美遇阻最大贏家是思科 @ 2012-10-10T02: Back Hot News
Keyword:中興 美國 華為
Concept:9月13日美國 , 中興通訊為中國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經歷11個月的調查後,美國眾議院對全球第二及第五大的電訊設備商華為及中興(763)的安全調查報告終於出爐。報告指出,兩家公司為中國政府進行間諜活動。報告內容同時指,華為及中興未能配合調查,亦無法解釋其在美國的商業利益和與中國政府的關系。同時對美國構成了安全威脅,強烈建議美國政府部門應避免采用兩家公司產品,美國企業亦應選用其他設備供應商產品。
聽證會召開在即,中興和華為兩家公司也紛紛作出表態。中興美國公司副總載彼得森在此前的聲明中表示中興會參加聽證會。他說,作為一家電信設備供應商,中興已經向全球140個國家的500多家運營商提供服務,中興已經配合委員會的調查,提交了一系列相關問題的詳實回應。而華為公司駐華盛頓發言人普拉默在聲明中稱,如果華為與委員會談妥相關安排,將出席聽證會。他表示,華為將繼續保持負責任的、開放透明的態度,也期待著更進一步的對話。雖然華為和中興都表示已經采取措施確保網路安全,然而美國在沒有拿出威脅國家安全的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堅持不對它們放行。電信專家、飛象網首席執行官項立剛認為,兩家公司遭拒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其實力對美國本土企業構成了威脅。
該委員會對這兩家中國企業的產品「涉嫌為中國間諜活動提供便利」的調查耗時近一年,9月中旬,華為和中興的高管分別被要求在美眾院聽證會上提供證詞。據路透社報道,美國CBS電視台的「60分鍾」節目7日晚將播出對該委員會主席、前FBI特工邁克·羅傑斯的訪談,討論「中國企業在美國電信市場競爭的危險」。該節目組5日發布的預告片顯示,該委員會認為「華為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預告片沒有說明該委員會如何看待中興。美國眾議員洛普斯博格稱:「我們開展這一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教育美國企業界和通信領域人士。」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從2011年11月開始著手對華為和中興通訊進行調查,理由是所謂「擔心中國政府可能會將這兩家公司售出的電信系統和設備變為在美國本土進行間諜活動的工具」。該項調查持續了近一年時間。中興通訊和華為相關負責人均出席了上個月該委員會在華盛頓舉行的聽證會,並對相關指控和問題予以明確否認和反駁。
美國議院情報委員會去年11月以國家安全為由對華為和中興展開調查。該委員會還與華為和中興的代表舉行過多次會面,今年5月在香港會見過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華為和中興的高管均於上月出席了該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他們都聲稱不受中國政府控制,而是通過接受廠商的獨立軟硬件審核來確保設備和網絡的安全性。
自2011年2月開始,美國國會就對華為和中興進行調查,以確定它們的產品和服務是否威脅了美國的國家通訊安全。今年的9月13日,美國眾議院舉行聽證會,就所謂的「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接受質詢。華為和中興分別派出高級副總裁丁少華和高級副總裁朱進雲參加聽證會,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在美國國會參加此類聽證。在這次聽證會上,華為和中興的代表都表示,公司並沒有受到中國政府的影響、得到了特殊待遇或是對美國通訊安全構成威脅。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原標題:華為中興出席美國會聽證:美糾纏「私企為何有黨委」。既有咄咄逼人,也有針鋒相對,在當地時間9月13日美國眾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華為和中興正面「迎戰」美國議員,就所謂的「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接受質詢。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在美國國會參加此類聽證。
「時機太敏感了。」宋頌興分析,「一方面,現在正處於美國大選的關鍵時刻,就歷史經驗看,中國問題往往會成為民主黨和共和黨相互攻擊的『重要砝碼』,因而,此時若公布對中國有利的資訊,將可能對奧巴馬的連任產生打擊,所以,美國利益集團不可能不重視影響自己政治生命的短期利益;一方面,從產業角度看,美國這時候需要穩定自己國內企業的信心,以保證就業率,而且,即使沒有貿易保護,美國也一直認為,在高科技的通訊設備領域,其一直是行業老大,而華為和中興通訊一旦進入,將威脅到自己國家的產業利益。」
情報委員會根據長達十一個月的調查,完成這個報告。報告表示,「根據可用的機密與非機密資訊,不能信任華為與中興可不受外國政府影響,因此華為與中興對美國與美國的系統造成威脅」,「中國有能力、有機會以及有動機使用通訊公司,達到惡意目的。」報告還建議,美國政府應該阻擋華為以及中興在美國的商業並購案,也要避免采購帶有華為以及中興公司產品的設備,以免遭間諜侵害。報告中指出,兩間公司都無法就公司與中國政府的關系,以及在美的營運狀況有完整的答覆。特別是華為公司對企業組織、公司沿革、歷史、財務安排與管理都無法給予完整的資訊。盡管如此不能證實公司有何非法行為,但會影響委員會的決定。
報告建議,美國政府和政府合約承包商,特別是涉及敏感業務者,應該排除使用華為和中興通訊的設備及零件。除此之外,在威脅國家安全的情勢下,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必須禁止涉及華為和中興通訊的並購活動。
中國2大行動通訊設備業者華為(HUAWEI TECHNOLOGIES INC.)與中興(ZTE INC.),遭美國眾議院指控其設備可能被利用於進行「間諜活動」,導致美國國家安全出現風險。眾議院也在報告中作出決議,除阻止兩間公司在美國進行商業並購外,並建議美國政府避免使用這兩家公司的通訊設備。
面對一直揮軍向美國市場的中國兩大電信設備商,分別是全球第二大的華為技術,與第五大的中興通訊。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在歷時一年的調查後,昨公布報告指出,這兩大通信設備商與中國官方關系密切,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應不得成為美國政府包商,也不得在美國參與並購。
    【香港商報訊】經過近一年的調查後,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昨日認定華為和中興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並且因此建議美國公司不要與華為以及中興有商業往來,希望美國政府讓兩家企業遠離國內市場。對於該報告的說法,中興和華為均給予強烈否認。中國業內人士指出,這是美國在貿易戰中的一種「自保方式」。
出席聽證會的美國議員質詢最多的是,華為與中興的產品存在後門等隱患,為中國情報機構針對美國的網路襲擊提供幫助,嚴重威脅美國網路安全。美國議員另一糾纏重點為,華為與中興公司設立的黨員組織。他們質問,為什麼一個私人企業有黨委組織?華為副總裁丁少華回應,在中國,就連沃爾瑪等外資企業一樣設有黨員組織。黨委組織功能主要體現在提供員工關懷,敦促員工遵守職業道德等方面,絕不參與企業管理與決策。
美國眾議院認為,華為與中興的產品存在後門等隱患,嚴重威脅了美國的網絡安全。此外,眾議院稱華為、中興從國有銀行獲得了大筆貸款;質疑華為與中興公司設立的黨委組織用意,更表示有「可信」的消息指華為從事非法行為,包括貪污受賄等。
一起來看看這些所謂的「擔憂」和「風險」吧:首先,美國情報機關認為中國政府通過攻擊美國政府和公司的網絡,竊取情報和侵犯商業知識產權;其次,由於中國政府持有中興的股份,中國國有銀行為兩個公司提供過部分融資,中國政府和軍方與這兩個公司有過生意上的往來,兩個公司內部存在基層黨組織,所以華為和中興並不是獨立於中國黨政機構的企業。委員會由此得出結論,由於「中國有途徑、機會以及動機利用通信公司來達到惡意目的」,而華為和中興的通信產品「為中國的情報機構將惡意硬件或者軟件植入美國關鍵的通信系統提供了充分的機會」,而作為來自於中國的公司,華為和中興將難以拒絕中國政府介入它們的產品的要求,所以華為和中興的產品存在著風險,將破壞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商報訊(記者 張慧敏 吳辰光 曲忠芳)昨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報告稱,華為與中興通訊兩家中國電信設備商「可能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建議應通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來阻止涉及上述兩家公司的並購活動。此外,報告還建議,美國政府應避免使用這兩家公司的設備,美國企業也應尋找可替代華為與中興通訊的電信設備供應商。
報告自稱得出結論「美國關鍵基礎設施使用華為和中興設備帶來的風險將損害美國核心的國家安全利益」。報告還稱,委員會獲得的各方資訊顯示,華為可能違反了美國法律,包括違反移民法、存在賄賂和腐敗以及華為在美國工廠使用盜版軟體等。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