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央行三年半來首降息 利率市場化「再破冰」 @ 2012-06-08T04: Back Hot News
Keyword:降息 央行
Concept:央行6月7日 , 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准利率下調
昨日晚間,央行突然降息並擴大利率浮動區間,引發了市場關於短期提振經濟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破冰的雙重興奮。
《經濟通通訊社7日專訊》人行宣布明日(8日)起降息25個基點,為央行三年半以來首次降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微博上表示,央行降息顯示穩增長再次成 ... 觀看全文
而與此同時,央行宣布今日起正式下調存貸款基准利率0.25個百分點,則為資金價格重新下行提供了動力。分析人士認為,降息可有效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且明確釋放出導引利率下行預期,因此貨幣、債券市場有望出現及時反應。
6月7日晚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准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准利率下調 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准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延伸閱讀:央行決定自6月8日起降息0.25個百分點
年內數次降准卻不提降息,市場一度認為上半年降息終「千呼萬喚難出來」,昨日(6月7日)晚,央行突然宣布自6月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准利率0.25個百分點,同時調整利率浮動區間。時隔3年半首次降息來得如此突然,到底會對A股市場各大行業產生怎樣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降息對地產、電力等高負債率行業產生直接利好,而對稱降息對銀行股看似沒有影響,但由於隨著利率浮動的調整,銀行業息差存在減少的可能,因此對銀行股或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這是自2008年12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0.27個百分點以來,中國央行在近三年半內首次宣布降息。期間,中國央行先後5次加息,每次均為0.25個百分點。此次降息也是自去年年底央行連續三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後,首次啟動降息工具。
這是央行時隔三年半來首次降息。央行上次降息已經要追溯到2008年12月23日。當時,央行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准利率分別下調了0.27個百分點。
中國央行宣布,下調存貸款基准利率25個基點,這是自2008年12月以來,該央行在近三年半內首次宣布降息。對此,瑞銀指出,這次降息或意味著全球各國的政策行動將拉開序幕,但此次倉促降息或也在暗示,即將公布的經濟數據會更加疲軟。
> 聚焦央行降息 下調利率影響分析 > 2012年央行降息利率下調
【利率】距離央行上一次降息已經三年半的時間了。對利率變化的分析僅僅局限於對次日股價的影響幾乎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從2007年以來,央行的每次利率政策的變化都是連續的周期性的。從與上證指數月線圖的對比上可以看出:第一次連續加息發生在2007年3月份至12月份的10個月中,央行連續加息6次。最終上證指數完成6124頭部並形成下降趨勢為止,隨後指數連續數月大幅下跌。第二次是2008年9月至12月僅僅4個月內連續降息5次。此間,上證指數完成了1664點築底過程,隨後展開一波較高級別的反彈。第三次是2010年10月股市中級X浪強勢反彈遭致又一次連續10個月的加息,但次數減少為5次。這次加息造成上證指數下跌1年2個月至2132點。那麼,總結前三次調息周期會發現,從時間上都是處於上證指數某一中長期波段的尾段,從而改變中期趨勢。但是這次降息周期的位置卻不同,上證指數正處於反彈B段的調整結構末段,也就是說上證指數從技術上即將進入C段的中級上升浪波段。此時降息與指數當前的方向是一致的,或者至少說目前處於橫向震蕩沒有趨勢的階段,開啟降息周期無異於火上澆油。如果按照上次降息周期的時間4個月推算,這次降息周期會延續到今年10月份黨的十八大召開。這又與國內的大事不謀而合,值得我們期待。這次降息可能是經濟的需要,不過央行真是懂得如何做事。
央行降息房貸一族受益最大,假定貸款人貸款100萬元,貸款期限20年,采用等額本息還款方式。如果按基准利率計算,則原每月還款7783.03元,現每月還款7633.40元,每月減少149.63元;如果按1.1倍利率計算,則原每月還款8212.57元,現每月還款8043.71元,每月減少168.86元。
此次降息,是央行三年半以來第一次降息。對於此輪降息,地產大腕任志強微博評論稱,數量工具的效果不佳。整個世界經濟都仍面臨復蘇的困境,不得不用價格工具了。當通脹壓力減弱時,價格的刺激作用會大於數量作用。對地產而言,降低了消費者的支付壓力。但還不足以全面反彈。
昨日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准利率0.2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在兩次降准後的再次出手,也是三年半以來的首次降息。 當前,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的方向正在逐步轉向寬松,此次降息正體現了宏觀政策的用力方向。作為短期調控手段,此次降息很有必要,但僅靠降息尚難解決貨幣信貸的主要矛盾。貨幣信貸的主要矛盾在於結構,而非總量,貨幣活性的逐步降低已經成為掣肘貨幣政策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如何通過貨幣工具...... 請在這里發表您個人看法,發言時請遵守法紀注意文明。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