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佐立克記者會遭中國學者「攪局」 @ 2012-02-28T17: Back Hot News
Keyword:中國 世行 經濟
Concept: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 , 2030年中國改革
盡管報告警告說中國經濟增速有可能迅速放緩,並稱國有企業治理方式的根本性改革對於鞏固市場經濟基礎至關重要,但報告卻將國有企業治理方式的改革留到了改革過程的最後階段,這或許是因為這一改革面臨著最強大的政治阻力。
這次報告的題目是「2030年的中國」,從現在開始算到2030年還有18年的時間,報告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時間跨度來審視評估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呢?沈驥如表示,中國現在面臨一個改革開放、攻堅的階段,在這18年當中要實現全面小康,要把中國逐漸發展成一個高收入的國家,黨中央已經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戰略目標:首先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經濟要以人為本,要注重改善民生,加強內需對經濟的拉動,同時要改變收入分配不均衡的情況。這份世界銀行和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撰寫的報告里面的許多內容是和中央已經提出的一些方針政策戰略目標是吻合的。
沈驥如:就中國來說,我們改革了30多年,容易做的事情我們都已經做了,現在進入了一個攻堅階段。現在面臨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繼續推進我們的改革開放。因為我們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4000美元以上,這是許多國家證明過的容易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階段)。也就是用過去的勞動密集型的投入來發展經濟的動力已經不足了,而新的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是不是能找到,也就是說能不能夠在高水平上繼續發展我們的經濟,這個問題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沒有很好解決的。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在中等收入水平上停滯不前十幾、二十年,原因就是找不到新的動力,因此中國要防范這樣一個中等收入的陷阱。我們面臨著改革開放的攻堅的任務,因此在這樣的時候,世界銀行聯手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同撰寫的這份報告就非常有意義了。
在過去30年里,中國推動經濟繁榮一個重要因素是具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但中國勞動力整體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偏低。根據中國人社部數據,1.4億城鎮企業職工中,只有半數可以歸為「技術」工人類別。隨著中國的產業逐步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轉化,對技術工人的需求缺口也越來越大。世行教育專家建議稱,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可以填補這一需求缺口。
美國《華爾街日報》昨日報導稱,世界銀行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國有企業產值占該國經濟總量的比例達到45%左右。不過,世行建議中國應該縮減龐大的國企規模,使之在運營模式上更接近商業公司。
【新唐人2012年2月25日訊】世界銀行和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相關人員,合作撰寫的一份《經濟展望報告》對中國發出警告。報告說,如果中國不大規模改革國有企業的話,中國經濟可能會在2030年出現嚴重危機。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在談到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時說,當前處於改革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面臨障礙;而消除這些障礙的關鍵在於改變中國現有的行政介入和國有壟斷的模式。
就在「兩會」召開前的敏感時點,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來華訪問並帶來了一份「特殊禮物」。昨日(2月27日),佐利克在北京發表演講,建議中國須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通過企業、土地、勞動力和金融部門改革,加強民營部門,開放市場以促進競爭和創新,確保機會均等,籍此實現形成新的經濟增長結構的目標。與此同時,世行與國研中心聯合推出一份報告,其最大亮點便是以六個戰略支柱為基礎提出了中國改革建議。
佐利克在京期間還將拜會中國國家領導人,圍繞全球議題、中國未來的改革發展方向、與世行的合作伙伴關系的未來發展等問題交換意見。
此外,從去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總裁任命一事上的經驗來看,中國等國家在重要國際金融組織人事任命問題上的不滿及呼吁已經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來自於法國的候選基金總裁拉加德女士在被正式任命前,正式訪問了中國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國家。中國等國也借此機會充分表達了重大利益關切。從拉加德上任後的舉措看,中國及廣大新興經濟體在基金份額改革上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的維護和保證。中國可以把這一經驗復制到世界銀行。(宋國友)
    【香港商報訊】世行在報告中指出,中國需要加快創新步伐,建立一個開放的創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競爭壓力激勵中國企業通過自身研發和參與全球研發網絡進行產品與工藝創新。此外,還要通過市場激勵、監管、公共投資、產業政策和制度建設等措施,抓住「綠色」機遇。鼓勵綠色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報告稱,通過成為全球經濟積極的利益攸關方、主動利用多邊體系和框架並影響全球治理議程,形成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關系。過去三十年,中國從融入全球經濟中獲益良多。今後二十年繼續加深與全球經濟的貿易、投資和金融聯系,中國還將會從進一步專業化、更多投資機會、更高資本回報以及互利的創意和知識流動中獲益。中國金融體系的國際化涉及開放資本賬戶等許多工作,需要穩步推進。不過,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而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關鍵步驟。此外,中國還應當在影響全球治理議程和應對全球緊迫經濟問題(氣候變化、全球金融穩定、更有效地啟動較中國貧窮的國家發展進程的國際援助框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執行董事們對佐利克在任期內對世行集團的領導以及取得的成就表示「深切贊賞」。這些成就包括對糧食危機和金融危機作出快捷、果斷和有效的應對;加大對災後恢復重建、脆弱國家、社會性別平等和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通過啟動氣候投資基金)的支持力度;重新聚焦私營部門發展,包括創立國際金融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改革世行股份結構,擴大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開展20年來首度普遍增資等等。
根據美歐之間達成的一項默契,美歐分別把持世行和IMF兩大國際金融機構的最高領導人一職。60多年來,這一格局從未被打破。隨著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地位的上升,發展中國家越來越不滿這種與其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不相符的全球治理安排。在西方經濟低迷、發展中國家增長迅速的對比下,世界經濟增長東移態勢明顯。
回顧中國現代的改革,自1949年至今,中國共產黨人因為目標堅定和執著,已經有智慧、有勇氣的與時俱進地掀起過並完成了兩次徹底改變中國歷史走向和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改革浪潮。這兩次改革浪潮,第一次是自1950年6月開始至1960年底的土地改革和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第二次是自1978年開始至今的改革開放。這兩次改革浪潮,第一次改革浪潮促成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礎;第二次改革浪潮,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方位開放的社會轉變;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這三個偉大的轉折,促使中國由一個尚有2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且與世隔絕的國家,變成了一個經濟繁榮,有著活躍市場的強大經濟體,並減少了當時世界近1/5的貧困人口,也促使中國在邁向工業化的道路上飛速前進,成為新的世界工廠、第二大經濟體。
國際金融危機進入新階段,發達經濟體深陷主權債務危機,嚴重拖累世界經濟復蘇。歐債危機深化,美債危機拖延,美國聯邦政府舉債度日,美、日等繼續「超寬松」貨幣政策以貶值本幣與轉嫁危機,新興經濟體不同程度被「感染」,世行與IMF分別將2012年世界經濟增速大幅下調至2.5%與3.3%,IMF指中國2012年經濟增速僅為8.25%。
世界銀行行長佐立克接受采訪稱,他預計中國下屆領導班子將采納該行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周一共同發布的《2030年的中國》報告中關於全面經濟改革的許多建議。他預計下屆領導班子將試驗這些想法,並可能會開展試點;中國不會進行驚天動地的改革,但會出現嘗試進化經濟的一個過程。
會上,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還對中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他說,中國目前的經濟政策確實起到了負責任以及穩定世界經濟的作用。
林毅夫到世行任職迄今三年半,任期結束前接受《中國改革》年度特刊專訪時,談到現在是發展中國家進入工業化的機遇期,尤其非洲國家深具潛力。他說,二000年至二00八年,世界有廿九國的經濟增長超過六.五%,其中十一國在非洲,部分原因來自中國勞力密集型產業外移的結果。目前中國制造業雇用職工達八千五百萬人,整個非洲制造業職工為一千萬人,可見其潛力。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