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滬深焦點】中國政府禁止境內航空公司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 @ 2012-02-06T12: Back Hot News
Keyword:歐盟 排放 航空公司 中國 參與
Concept:大陸民航局 , 中國政府禁止境內航空公司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
中國民用航空局禁止中國境內的航空公司 , 參與歐盟排放交易, 禁止航空公司借此提高收費 .
各國間的「聯合反制」一直被認為是抵抗歐盟「碳稅」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據了解,歐盟公布的征收碳稅的航空公司名單一共包括2000多家航空公司,引起了包括中、美、俄、加、印等至少40個國家的強烈反對,美國曾經采取的「訴訟」手段也曾引發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效仿,中國航企目前除了堅持由中航協倡議的「三不」策略(不參加歐盟碳市場交易;不向歐盟管理成員國提交監測計劃;不與歐盟談判優惠條件),也一直持續與各國航協密切聯系,參與世界聯合反制。
兩年前,當歐盟正式宣布把航空業納入歐盟的碳排放交易權系統,並將包括與歐盟有飛行業務的非歐盟航空運營商時,原本在氣候問題上頗有矛盾的新興經濟體和發達國家找到了共同目標,一致反對。印度民航部官員聲稱不向歐盟提供印度航空公司排放數據,中航協宣稱「三不」政策,美國航空運輸協會與美國三大航空公司發起訴訟,指責歐盟違背了1944年的《芝加哥公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和2007年的《美國歐盟開放領空協議》,不過,歐洲法院去年底作出「不違背相關國際法」的判決。主要依據包括:首先,歐盟作為整體不是《芝加哥公約》的簽署方。同時,要求飛入和飛出歐盟的所有航空器都承擔碳排放責任,所以不存在歧視問題;其次也沒違反《京都議定書》。況且,美國還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在日內瓦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ICTSD)學者帥成華看來,美方在這起訴訟中唯一的機會在於《美國歐盟開放領空協議》中「禁止對燃油消費征收稅費」的規定,這讓美國航空企業獲得免交碳稅的豁免可能性。
據《北京商報》報導,在起訴歐盟2012年把航空運輸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以下簡稱「ETS」)一案最終敗訴後,美國航空公司迅速謀劃將可能出現的成本上漲壓力轉嫁給消費者。某中國航空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政府部門正不斷加快制定反制措施,簡單地說就是采取「三不」策略,直接拒絕了歐盟碳稅程序的啟動。所謂的「三不」,是指「不參加歐盟碳市場交易、不向歐盟管理成員國提交監測計劃、不與歐盟談判優惠條件」。
歐盟明年起強行征收「碳排放稅」,將令全球航企每年成本大增近百億元,引起包括中國等多個大國強烈反對。消息指出,內...
去年底歐洲最高法院裁決歐盟勝訴,歐盟可於2012年1月起向成員國以外航班征收碳排放費。根據中國航空協會估算,預計未來9年內地民航業須額外繳付176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單單2012年增加之成本約8億元。
第五,歐盟此舉是解決歐洲航空業競爭力的實際問題。如果只有歐洲的航空企業需承擔溫室氣體的減排任務,而非歐盟的航空公司不承擔任何減排負擔,那麼歐盟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將在同等條件下高於歐盟以外的航空公司。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國際航空市場中,這個額外的碳成本將使歐盟航空公司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如果歐盟征收的航空業碳排放費是以稅費的形式收取,將會直接進入歐盟的「國庫」中,如何使用就不是他國能控制的。歐盟有可能將這筆資金用於航空公司的碳減排,實際上就是變相給歐盟內的航空公司予以補貼。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