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信用風暴來襲?銀監會示警 @ 2011-11-20T16: Back Hot News
Keyword:貸款 風險 銀行 銀監會
Concept:
銀監會發表最新報告,要求銀行密切關注房地產貸款風險變化,增加風險審查和實地走訪頻率,加強對土地和房產等抵押品的及時估值和持續管理。在嚴格執行差別化房貸政策的前提下,應首先滿足首套房、小戶型和自住買樓的貸款需求。
「附加條件雖多,但這是銀監會首次公開表態存量平台貸款允許展期。據我們了解,部分銀行已在實際操作中對存量平台貸款采用了展期或者借新還舊的辦法來延緩流動性風險。」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銀行業分析師表示。
對於房地產貸款的風險,他此前在公開場合表示房價下跌50%,銀行風險仍然可控。當日劉明康再次強調,銀監會從2008年就開始對房地產貸款做壓力測試,已經做了三輪,「結果顯示,即便在最壞的情形下,即房價下跌50%,風險還是可控,因為房價下降50%的時候銀行的覆蓋率仍有100%,下降40%的時候銀行覆蓋率為110%,所以這個是不矛盾的。」
刊登在銀監會的新聞稿引述尚福林的話稱,加強合規風險管理,高度關注歲末年初的資金運行特點,保持高壓態勢,嚴防各種案件風險抬頭。健全科學的流動性考核體系,嚴格執行存貸款指標日均考核要求,嚴禁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產品變相高息攬儲、規避監管要求、進行監管套利。加強對國際流動性新監管指標的理解和應用,切實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
劉明康說,銀行房地產貸款的主要風險仍來自於地方融資平台和土地儲備中心。房地產貸款風險不在於開發商,更不在於按揭貸款本身。按揭貸款風險較小,開發商貸款是有風險,但是銀行通過名單式管理已對開發商進行優選。劉明康表示:「目前最擔心的是土地儲備中心貸款。還有就是產能過剩風險。」
此次銀監會頒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在風險防范方面,一方面是針對購買表外理財產品的銀行客戶,另一方面是針對在表內發行理財產品的商業銀行。大家知道,由於理財產品的特點是高風險高收益,一部分風險需要客戶承擔,因此,需要在客戶購買理財產品前向他們充分提示風險;另一方面,由於理財產品利率較高,表內發行的理財產品的融資成本實際上是由銀行承擔的,如果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發行上存在過度競爭(承諾的收益率過高),那麼,就有可能給銀行系統帶來系統性風險,最終風險可能要轉嫁到儲戶身上。因此,此次銀監會頒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其意義一方面是規范理財產品發行的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也是有效抑制銀行體系系統性風險的舉措。
昨日,銀監會發布了《中國銀監會關於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補充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了拓寬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資金來源,《通知》允許商業銀行發行「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要求商業銀行在申請時須出具書面承諾,承諾將發行金融債所籌集的資金全部用於發放小微企業貸款。
今年以來,由於人行多次上調銀行存款准備金率,無形之中銀行的存款被抽走了,特別是中小銀行面對資金緊張問題更加嚴重。其實人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就是希望銀行不要借太多錢出去,以防范風險。不過,銀行基於其本身利益的驅動,希望多貸款、多賺錢。銀行發行短期理財產品,特別是1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吸納存款,就是為了應對監管機構對貸存比例的要求。
然而,中國銀行業協會此前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1年)》顯示,近七成銀行家認為房價將不再上漲,房地產市場大幅調整是銀行的主要風險。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房地產貸款余額達到10.4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依然有19.76%。
而貸款整改則是陽光化的解決之道。今年6月,上海眾銀行啟動上海虹橋交通樞紐建設項目公司——上海申虹投資發展公司百億貸款整改。參與整改的一位銀行人士表示,在此前銀監會不得展期和借新還舊的規則下,如果不整改,申虹無疑將面臨償債難題。在監管部門的支持下,他們將各個銀行的流動資金貸款整改為15年期限的銀團貸款,並增加了抵押措施。
「雖然中國銀行系統對房地產行業的直接敞口處於適中水平,但高份額的非直接敞口卻是中國銀行業系統風險的主要禍源。」IMF報告指出,銀行的借貸主要是抵押貸款,最大的5家商業銀行中,30%-45%的貸款是抵押貸款,抵押品大部分是房地產。房地產價格的下降將讓抵押品價格大幅縮水。此外,對於與房地產業形成「垂直整合」行業(例如建築、水泥和鋼材),銀行的借貸也面臨著類似風險。
11月9日,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關於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的申請已獲銀監會批准,三家申請總額共達1100億元。這是銀監會10月24日公布相關政策後,第一批獲准小微企業金融債發行的銀行。不過,他們還需要獲得央行的批准。
這兩個時期房價快速飆升都與銀行信貸快速增長有關,前一個時期,銀行信貸上升14兆,後一個時期銀行信貸增長23兆(僅是指銀行的表內業務,不包括銀行表外業務)。在前一個時期末,2007年底大陸金融機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為5兆左右,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不到3兆。而2011年6月底,大陸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余額10.26兆,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6.26兆。但這僅是統計口徑內的商業性房地產貸款,如果加上住房抵押貸款、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土地抵押貸款及與房地產業有關的貸款,其貸款額度應該是巨大的。如果房價下跌,風險十分難以測算。
包商惠農成立於2007年,由發起行包商銀行全資設立,是銀監會在全國批准設立的9家貸款公司之一。與小貸公司不同,貸款公司受地方金融辦監管,而小貸公司是銀監會設立的三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之一。
銀監會反復要求銀行對銀信合作貸款補充計提資本和撥備,實際上是怕基礎資產惡化後,影響銀行理財資金的兌付。從本質上來講,銀信合作貸款也不是真正的理財,而是銀行應對信貸額度管控的監管套利之舉。
最新消息顯示,目前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3家銀行的小微企業金融債發行獲得銀監會批准,據悉幾家銀行將發行1100億元專項用於小微企業貸款。
劉明康在2009年10月21日舉行的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就措辭嚴厲地要求銀行切實加強融資平台和項目貸款風險管控,並設定了嚴禁發放打捆貸款、不得簽署無特定項目的大額授信合作協議等三條紅線。此後,歷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劉明康必談融資平台貸款風險防控問題。
東亞銀行香港一資深分析師表示,香港的銀行之所以能夠抵御樓市泡沫風險,是香港監管當局和香港銀行謹慎放貸的結果。香港銀行自上世紀90年代起自願采納以樓價的七成作為按揭貸款的上限,而在樓市繁榮期間,銀行實際的按揭貸款成數比七成按揭上限更為謹慎。對高檔住宅的按揭成數甚至調低到五成。同時考察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要求還款人具有月供額兩倍的穩定收入能力。監管局同時還要求銀行的物業貸款只能夠占所有貸款的四成,預防了過度借貸風險。監管當局對於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和流動資金也嚴格按照巴塞爾條例進行監管。因此在香港樓市泡沫破裂之後,銀行業雖然受到沖擊,利潤下降,但在經過一次性大額提取撥備後,香港銀行在後續的幾年中實現了業績的平穩。
該《通知》中提到,人人貸中介服務存在影響宏觀調控效果、易演變為非法金融機構、業務風險難控、不實宣傳影響銀行體系整體聲譽、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界定、信用風險較高貸款質量劣、開展房地產二次抵押業務存在風險隱患等七大問題和風險。銀監會要求銀監分局和各家銀行采取措施,做好風險預警監測與防范工作。這是監管部門對這種業務模式的首次表態。
截至2010年底,銀行業資產總額達到95.3萬億元,是2002年銀監會成立前的4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分別為4336億元和1.13%,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比2002年底減少1.9億元和下降22.50個百分點;所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從2002年底的近3萬億元和1/3左右,下降到2010年底約8000多億元和2%左右;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從2003年底的近-3%提升至目前的12%以上;商業銀行及農村信用機構平均撥備覆蓋率從2002年底的不到7%提高到目前的近170%,風險抵御和吸收能力明顯增強。
“影子銀行”的迅速發展及其潛在風險也引起監管層的高度關注。在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形勢分析會上,中國銀監會就將“影子銀行”風險列為銀行業當前三大主要風險之一。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還明確指出,首先應堅持直接監管為主、間接監管為輔,從機制和源頭上打消“影子銀行”套利動機,防范風險傳遞。同時,要堅決清理規范銀信合作業務,對於商業銀行承擔風險的,必須及時將銀信合作業務表外資產轉入表內,並計提相應撥備和資本。此外,信托公司也必須比照同商業銀行相同的要求計提風險資本,同時加強對資產證券化、回購以及其他表外業務的審慎管理。
過去兩年銀監會一貫重點整治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政策呈現出松動跡象。10月24日,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表示,下一階段銀監會將重點推進存量平台貸款的風險緩釋和整改增信,並首次提到部分符合條件的存量平台貸款將可以延長還款期限或者展期一次。
“我們一直在等銀監會的相關政策出台。”11月17日,一家中部省份省級交通控股平台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上半年,該平台僅從大型銀行獲得的授信額度就在1400億元上下,然而,時過境遷,進入2011年,銀行一改過去兩年的慷慨,“幾乎清一色暫停了新增貸款發放”。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10月19日CEO組織峰會上表示,從房地產貸款具體結構看,目前約98%的個人按揭貸款“貸款房價比”低於80%,按揭貸款平均“償債收入比”為33%。超過一半的按揭貸款和開發貸款都是在2009年二季度房價重新高企之前發放的,開發貸款的平均抵押品比例也達到189%,即使房地產抵押品重度壓力測試下跌40%,覆蓋率仍高於國際通行的110%標准。這些都表明中國房地產貸款總體風險可控。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