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中國應放松金融管制 @ 2011-11-16T11: Back Hot News
Keyword:中國 金融
Concept:
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對中國金融部門進行的首次正式評估,指中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但脆弱性逐漸增加,短期需面對壞帳、樓價下跌及外部形勢不明朗等風險。IMF建議,中國應進一步推動金融體系改革,包括擴大金融市場的服務廣度、擴大以市場為基礎的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改善金融基礎設施和法律框架,以及加強支付和結算系統、增強消費者保護、擴大金融知識的普及等等。
戴相龍:中國多家銀行已成為世界上市公司的前五名,已經有條件擴大對外投資。當然,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還需堅持科學的風險觀。
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對中國金融部門進行的首次正式評估,稱中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但脆弱性逐漸增加,短期需面對貸款質量惡化、銀行脫媒加劇、房價下跌以及外部形勢不明朗等風險。
這次三會齊齊換掌門人,使整個市場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未來變革充滿有著無限期待與遐想。
在入世十周年之際,中國銀行入選29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這29家金融機構的名單按規模、關聯度、可替代性、影響力和復雜性標准綜合評分得出,它們一旦發生風險將可能沖擊全球金融體系。
可以預見,後債務危機時代,金融機構、公司企業、政府和家庭都將自覺或被迫進行金融資產的「去槓桿化」。這一糾正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過度脫離的過程,雖然有助於推動金融資本向實體經濟的回歸,但也會降低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增加借貸成本。對維護中國自身金融安全來說,即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這給了中國增強維護金融安全能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壞事是這一過程可能會反向刺激規避金融監管的創新做法的產生,新的金融衍生產品只會是風險更加隱秘,一旦出現問題破壞力更大。
第三,槓桿率也是很重要的指標,從金融監管歷史上來說,槓桿率是很原始的指標,銀行監管最開始起步的時候就是槓桿率,應該說槓桿率是靜態的資本充足率。那麼西方國家的發達銀行和中國的銀行差異在什麼地方呢?發達市場的銀行的挑戰是槓桿率過高,所以需要把影子銀行加到資產負債表內進行換算增加槓桿,而中國的銀行從總體上看可能是缺乏駕馭高槓桿的經驗,槓桿率本來就很低,還要把槓桿率壓更低。要進行資本金約束和控制的話,就得讓銀行學會比較好地運用槓桿,做到恰如其分地盈利。在發達的金融市場上一個槓桿率很低的銀行是創新能力較差的銀行,所以如何在善於合規、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運用槓桿來增大回報率,也是不同的一個環境、語境下提出來的問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顧問沈聯濤認為,政治因素對監管框架的扭曲導致了大而不倒的金融機構和影子銀行的出現,這造成了嚴重的道德風險。因此,改革金融監管制度必須保持監管機構的相對獨立性,減少政治對監管制度的過分干預。
人民銀行回應指,報告總體而言對中國金融體系的評價,客觀、積極及正面,對中國金融體系未來改革建議,富有建設性,但人行亦注意到,報告中還存在個別不夠全面、不夠客觀的觀點,所提出的某些改革措施的具體時間和優先順序等建議,仍需結合中國實際深入研究,保持靈活性。
國際金融貨幣體系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改變美元本位制、降低匯率動蕩和投機資金肆意橫行的巨大風險。在這個進程中,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前景,新興市場國家話語權的提高,讓人們將希望更多地寄予給了人民幣。匯豐環球研究在此前發布的一份名為《R ise oftheR edback》的報告中指出,「如果說21世紀會誕生一種能與美元相抗衡的世界儲備貨幣,那一定是人民幣。」
劉進義:當下的中國,缺乏理財師進行個性化金融服務的土壤。我們的契約精神和市場游戲規則還在重建之中,我們的信用體系還沒有形成,而且我們的客戶形成了享受免費理財服務的習慣,因此,理財師始終無法走出產品銷售的窠臼。因此,我們只能采取保守的態度去實現相對個性化的服務,我們認為保守也是一種創新。比如,壹私募從成立之初就沒有專職的理財銷售,研究員只做研究不碰銷售,客戶只由總監級別的人來服務。「多研究,少營銷;重服務,輕指標」的體系一直延續至今。由於陽光私募基金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大額投資,對於投資者的經濟背景和心理承受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長期接觸一線投資者後,我們也總結出自己的營銷理念——服務客戶,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具體來說就是「資產剛過百萬的不服務,投機心態的不服務。」不能為了賣產品而賣產品,更不能為了發展而盲目擴張。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黨組書記焦瑾璞,則從金融體系的角度闡述了他對化解地方債的問題的看法。他認為,融資平台、民間金融和中國金融體系這三者還是挺有關系的。反思近30年的改革,把它與中國的金融管理體制、中國體系的建設方面,我們感覺到就有問題了,對這個事情焦瑾璞有這樣幾個觀點,也是我們長期以來的一個誤區。
從資金配置角度看,過去30年從政府配置為主逐步轉移到以銀行培植為主,逐步形成的商業銀行體系,肩負了儲蓄轉化為投資的主要責任。這樣的格局,有其路徑依賴的合理性,但同時銀行體系集聚了過多的貨幣存量,形成未來物價與資產價格的潛在沖擊,影響了配置效率。發展直接融資將有利於分解銀行業承擔的資源配置的過重責任,有利於提高中國金融體系抗沖擊能力,有利於實現金融體系的充分市場化。
假如能把質疑聲的源頭歸結到一個人身上,那麼這個人也許非朱夏蓮(Charlene Chu)莫屬。作為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的高級分析師,朱夏蓮對中國銀行業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追蹤。不是政府官員,而又能說清中國金融體系的人可能沒有幾個,朱夏蓮就是其中之一,她是站在最前方觀察中國金融體系的。
減少槓桿化固然會降低金融資產的收益率,同時,風險帶來的損失也會隨之減少。另外對於全球數十家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更加要提高監管的密度和強度。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中,中國銀行由於和國際金融體系的聯系更為緊密,也已經納入由全球29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G-SIFI)組成的名單中。
·IMF:中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