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中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 @ 2011-11-16T10: Back Hot News
Keyword:中國 金融
Concept:
「雖然中國銀行系統對房地產行業的直接敞口處於適中水平,但高份額的非直接敞口卻是中國銀行業系統風險的主要禍源。」IMF報告指出,銀行的借貸主要是抵押貸款,最大的5家商業銀行中,30%-45%的貸款是抵押貸款,抵押品大部分是房地產。房地產價格的下降將讓抵押品價格大幅縮水。此外,對於與房地產業形成「垂直整合」行業(例如建築、水泥和鋼材),銀行的借貸也面臨著類似風險。
首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15日在香港開幕,主題聚焦國家「走出去」的戰略。閻慶民在論壇上發表演說時表示,當前歐債風險高企,銀行狀況堪憂,全球金融市場和大宗產品商品市場劇烈動蕩,銀行業在支援中國企業「走出去」,須注意四大風險的防范:一是投資前的決策風險防范;二是投資過程中的交易風險;三是投資後的經營管理風險;四是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的經營風險。
沈明高: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業與國際接軌的結果,而非手段。一個貨幣能否為國際廣泛接受,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其幣值相對穩定,並能夠反映市場的供求關系,投資者可以據此信號決定不同國別之間的資產配置;第二,宏觀政策透明度高,具前瞻性,且將控制通脹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第三,以該貨幣計價的資產可獲得性和流動性良好;第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中國金融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果吸引國際金融人才,增強對全球和中國宏觀經濟的預見性,通過產品創新和金融工具規避市場風險。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中國金融業的總體效率將明顯改善,但與此同時,個體破產風險也將隨之升高。
首先,要鼓勵可持續的、符合實體經濟的創新需求,比如微小企業的需求、「三農」領域的需求。其次,要防止監管套利。他認為,監管套利是客觀存在的,創新產品當中本身就有市場價格差異和變化,「我們要從監管的角度防止行為不當或違法行為造成的監管套利。」其三,應限制金融創新過度的風險。其四,要建立防火墻,防止風險傳導。蔡鄂生強調,要警惕大環境、大市場對銀行體系的風險傳導,「我們專業人員往往注重公司產品的風險傳導,比如銀行和典當的管理,擔保公司的東西,或是民間借貸。實際上在目前市場環境下,風險會逐漸在整個市場內逐漸傳遞。」
巴曙松:其實是對國際市場上,對中國因為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就會給銀行帶來鉅額的不良資產的一個回應,那就是,中國銀行業經過這麼多年風險制度的落實、風險政策的完善,無論從撥備也好(銀行貸款損失准備和銀行資產損失准備),從壓力測試也好,都做好了應對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的准備,但是我認為並不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就會出現30%、40%的價格調整。它只是回應了銀行體系即使在經濟回落時期,因為銀行風險管理、監管體系的提高,整個體系時能經受住這樣的壓力。
直觀地看,中國當下的問題與美國次貸危機是不同的。一是中國的房地產價格雖高,但家庭戶槓桿率偏低;二是中國的證券機構是沒有任何槓桿的。但中國也不是沒有問題,只是目前所面臨的是完全不同於美國的另一組問題。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是信托公司和民間借貸,其風險主要是表現在房地產開發商和中小企業的槓桿率之上。
很可惜,銀行業的去風險化並未帶來經濟的去風險化、金融行業的去風險化。後金融危機時代,銀行不斷融資彌補風險的過程,恰恰高利貸盛行一時。從閩北到鄭州等地擔保鏈條的斷裂,證明銀行的風險控制不可能單兵突進,當金融脫媒、利率扭曲、實體經濟虛擬化疊加在一起時,銀行的低風險成為金融貨幣市場高風險的縮影。
翻開尚福林的簡歷,與其他掌門人相比,他沒有海歸的背景,也沒有國內名牌大學的學歷。1982年,尚福林畢業於北京財貿學院金融專業,後便被分配到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後曾在中國人民總行綜合計劃司任職,1996年擔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在央行期間,尚福林獲得博士學位,並成為中國人民銀行政策委員會委員。
情況並不樂觀。相對獨立的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調查結果顯示,美國銀行對歐債危機風險敞口總規模大約為6400億美元,大約是美國銀行總資產的5%。該研究服務部提醒美國議員,「由於美國銀行業對德國和法國的銀行風險敞口多達1.2萬億美元,並且對PIIGS(希臘、愛爾蘭、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直接風險敞口也達到6410億美元,一旦歐洲的主要銀行倒閉,美國的銀行機構也將面對相近的問題。」這還不是結束。「如果按照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風險敞口和通過二級渠道形成的風險敞口來計算,美國對希臘和其他歐元區國家的風險敞口將十分巨大。」該機構的評估結果不計算美國銀行對歐洲銀行投資組合的風險敞口在內,也不計入貨幣市場、退休金、保險基金所持有的歐元區資產在內。
該行預計,中國監管部門將會進一步收緊信托融資的規管,並會影響風險較高的企業,未來從信托貸款及委托貸款的能力。信托貸款中的違約事件,並不會直接加入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中。但若果貸款人財政出現第二輪問題,有可能令金融系統出現嚴重風險,並會加劇社會緊張。個別的違約事件,或會引發廣泛的危機,不過,目前影子銀行的問題,並不見得會如次按一樣,令市資出現資產價格大跌,強逼出售資產等連鎖效應,除非市場出現顯著的回落,否則影子銀行暫時不會對金融系統構成系統風險。
中國銀監會新任主席尚福林周五(11月11日)表示,銀行業應堅守風險管理底線,切實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嚴防出現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劉明康學貫中西,又有豐富的銀行從業經驗,對銀行監管非常專注與敬業。其在位八年間,借鑒國際銀行業監管經驗,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了一整套銀行業監管指標體系,對保持銀行業穩健運營、防范風險起到了重要作用。
進一步推進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將是今後改革的重點。目前中國銀行業的整體規模已經很大,下一步是要提高在國際市場的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建立跨國金融集團,提高綜合服務能力,中國金融機構不能僅僅依靠貸款,而要參與國際金融的各種交易中去。
也有業內人士提醒,中國國有大行在海外「昂貴」擴張,投資巨大、消耗資本金但回報有限,轉而又在國內借助資本市場補充資本金,銀行不能「貪大求洋」、為國際化而國際化;同時海外擴張要特別注意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以及更為復雜的國際政治風險、國別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匯率風險等新風險。
中國銀行業協會與普華永道26日聯合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1年)》,集中了50家銀行的800多份銀行高管書面調查和70多位銀行高管訪談,部分地揭示了銀行家們的所思所想,以及踐行金融創新的探索。
「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空間巨大,捷信中國將致力於為中國客戶提供比銀行貸款更容易獲得的消費金融產品。」捷信亞洲集團總裁PavelV yhnalek 11月8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捷信中國2011年的目標是完成120萬份消費金融。截至目前,捷信中國已形成了包括廣東、四川、湖南、湖北和山東等5個省份,以及天津和重慶兩個直轄市在內的龐大消費金融供應網絡,已為130萬消費者提供了價值28億元的消費金融服務。
第三,警惕危機帶來的風險傳遞。當前,中國機構持有歐債也不在小數,如截至9月末,中國銀行就持有970.83億元歐債,一旦這些債券不能如期償付,將對各企業現金流產生極大影響,進而出現連鎖反應。
第三,槓桿率也是很重要的指標,從金融監管歷史上來說,槓桿率是很原始的指標,銀行監管最開始起步的時候就是槓桿率,應該說槓桿率是靜態的資本充足率。那麼西方國家的發達銀行和中國的銀行差異在什麼地方呢?發達市場的銀行的挑戰是槓桿率過高,所以需要把影子銀行加到資產負債表內進行換算增加槓桿,而中國的銀行從總體上看可能是缺乏駕馭高槓桿的經驗,槓桿率本來就很低,還要把槓桿率壓更低。要進行資本金約束和控制的話,就得讓銀行學會比較好地運用槓桿,做到恰如其分地盈利。在發達的金融市場上一個槓桿率很低的銀行是創新能力較差的銀行,所以如何在善於合規、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運用槓桿來增大回報率,也是不同的一個環境、語境下提出來的問題。
【訪談對象】陳思進,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資深顧問,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顧問,曾任瑞信證券部助理副總裁,美銀證券公司副總裁。著有《金融讓誰富有》、長篇小說《絕情華爾街》和《華爾街大騙局》等。財經金融普及新著《看懂財經新聞第一本書》即將出版。
「現金為王」的市場規則里,中國銀行業充裕的現金和外匯資產競爭力大為提升。日前,國際政經界的大佬們來華斡旋,呼吁中國銀行業「走出去」。然而亞洲金融危機記憶猶新,也為國內銀行「走出去」敲響了警鍾。現在是走出去的好時機嗎?中國銀行業該如何迎接海外投資時代的到來?8~9日業界人士在「國際金融論壇2011年全球年會」上紛紛獻計獻策。
“影子銀行”的迅速發展及其潛在風險也引起監管層的高度關注。在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形勢分析會上,中國銀監會就將“影子銀行”風險列為銀行業當前三大主要風險之一。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還明確指出,首先應堅持直接監管為主、間接監管為輔,從機制和源頭上打消“影子銀行”套利動機,防范風險傳遞。同時,要堅決清理規范銀信合作業務,對於商業銀行承擔風險的,必須及時將銀信合作業務表外資產轉入表內,並計提相應撥備和資本。此外,信托公司也必須比照同商業銀行相同的要求計提風險資本,同時加強對資產證券化、回購以及其他表外業務的審慎管理。
巴克萊資本所指「影子銀行」主要指非銀行中介機構從事的活動,尤其指信托融資。而私人借貸活動並不包括在內。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曾簡單測算,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掌握著10萬億元左右的資金。他指的「影子銀行」包括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表外信貸和大量的民間借貸。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