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IMF診斷書:中國金融整體強健但需注意脆弱性 @ 2011-11-16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中國金融 風險 金融體系 銀行
Concept:
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對中國金融部門進行的首次正式評估,指中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但脆弱性逐漸增加,短期需面對壞帳、樓價下跌及外部形勢不明朗等風險。IMF建議,中國應進一步推動金融體系改革,包括擴大金融市場的服務廣度、擴大以市場為基礎的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改善金融基礎設施和法律框架,以及加強支付和結算系統、增強消費者保護、擴大金融知識的普及等等。
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對中國金融部門進行的首次正式評估,稱中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但脆弱性逐漸增加,短期需面對貸款質量惡化、銀行脫媒加劇、房價下跌以及外部形勢不明朗等風險。
在入世十周年之際,中國銀行入選29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這29家金融機構的名單按規模、關聯度、可替代性、影響力和復雜性標准綜合評分得出,它們一旦發生風險將可能沖擊全球金融體系。
傳統的中央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變,中國金融改革面臨兩大任務,第一,建成獨立於財政的金融體系,將金融從財政中獨立出來;第二,對金融機構進行商業化改造,建立現代銀行制度的金融機構。
從資金配置角度看,過去30年從政府配置為主逐步轉移到以銀行培植為主,逐步形成的商業銀行體系,肩負了儲蓄轉化為投資的主要責任。這樣的格局,有其路徑依賴的合理性,但同時銀行體系集聚了過多的貨幣存量,形成未來物價與資產價格的潛在沖擊,影響了配置效率。發展直接融資將有利於分解銀行業承擔的資源配置的過重責任,有利於提高中國金融體系抗沖擊能力,有利於實現金融體系的充分市場化。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上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帶出應付交易對手風險的重要,香港已加強監管,確保金融體系穩健。曾俊華表示,香港除了准備於2013年推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資本協定三》和明年推行新的淡倉申報制度,也積極跟進二十國集團的承諾,引進場外衍生工具市場監管制度,並正就此設立本地的交易資料儲存庫。制定改革措施的過程突顯了能以統一方式確認金融市場參與者身份的重要性。在全球性的法人識別編碼得以實施下,任何個體於不同地方進行不同金融產品交易,其身份都能夠被識別。曾俊華指出國際監管機構普遍認同實施全球性的法人識別編碼,對達致二十國集團提升透明度、減低風險和加強防止市場操控等目標的重要性。他說,香港充分認同引入全球性的機制識別金融市場參與者的好處。當局正密切注視國際發展,香港金融監管機構亦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定的工作,以訂立相關標准。除了全球性的法人識別編碼,曾俊華亦認同應就強制性結算加強國際協作,應付經由中央交易對手結算和互認的挑戰。他說,香港的監管機構會繼續透過金融穩定委員會和國際證券事務監督委員會組織,參與國際討論。他將會於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結束後離開檀香山,明日抵港。
從全球金融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影子銀行”的出現與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創新推動。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要區別對待“影子銀行”,這樣才能讓金融政策兼顧滿足市場需求和平衡風險,同時應鼓勵發展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的金融工具創新和服務創新。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也認為,既要約束“影子銀行”的過度發展,也要正確處理正規金融體系和“影子銀行”體系的關系,從而疏通社會資金在金融體制內外的循環,避免資金鏈斷裂衍生的系統性沖擊。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